本因坊秀甫

本因坊秀甫(Honinbo Shuho,1838-1886),是十九世紀後期(明治年代)日本最強的棋士,也是日本棋史上少數幾位具有名人棋力、因種種歷史原因而最終未能成為名人的超級棋士之一。

村瀨秀甫

(Murase Shuho)本名彌吉,天保九年(1838)出生於江戶上野車坂下。父親是木匠,家境十分貧寒
以彌吉的家庭背景,似乎不可能早早就與高雅的棋道結緣。仿佛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使彌吉的家和十二世本因坊丈和所設的本因坊道場成了隔壁鄰居。也許孩提時彌吉經常到本因坊道場遊玩,就在不知不覺之間學會了下棋。弘化二年(1845)七歲的彌吉被十三世本因坊丈策授十三子下過一局,但是輸了。一年後丈策授九子又下了一局,彌吉獲勝。嘉永元年(1848)彌吉在十歲時入段。
弘化四年(1847)丈策與丈和先後去世。秀和襲位十四世本因坊,不久就把本因坊道場搬到原屬四世本因坊道策土地的江戶本所相生町。
嘉永四年(1851)彌吉十三歲時正式成為本因坊的內弟子。彌吉在本因坊道場夙興夜寐,刻苦學藝,進步很快。嘉永六年(1853)升三段,翌年十月升四段,同年本因坊道場“塾頭”(負責教棋的總教頭)岸本左一郎六段(1822-1856)因病辭職還鄉,由彌吉繼任。安政二年(1855)年底晉升五段。
因家境困苦,彌吉在本因坊勤勉做事,秀和很喜歡他。每逢陪伴秀和出遊,彌吉肩負行囊跟在師父坐的轎子後邊,腳上穿的草鞋往往還是自己辛辛苦苦打出來的;到了旅店,從接待來訪的客人到準備會客穿的衣服,師父的一切都由他來照料。秀和與彌吉相差十八歲,似乎有一種父與子的親近感,師徒的對局譜傳下來的有五十局以上。師徒之間有這么多的對局在日本棋史上是很少有的。
萬延元年(1860)年底,彌吉晉升六段,改名為秀甫,並剃去頭髮,摩拳擦掌,準備在御城棋上一顯身手。此時秀甫已是本因坊門下弟子中棋力僅次於秀策的高手。文久元年(1861),“坊門龍虎”秀策與秀甫下了著名的升降十番棋。秀甫受定先,六勝三負一和,未能升級。
文久二年(1862)八月,秀策染上霍亂去世。延續了二百五十年的御城棋也在那一年永遠地終止了。當年的御城棋實際上已經下了,但沒有能正式在御城當著將軍的面在棋盤上擺出來。秀甫沒有等到下御城棋的機會。
秀策死後,秀甫成了坊門棋力最強的弟子,自以為本因坊嗣子非己莫屬。秀和亦有意立秀甫為跡目。但是丈和的遺孀看不慣秀甫的操行,竭力反對。丈和的遺孀在坊門頗有勢力,秀和對此無可奈何,於是在文久三年(1863)將自己年僅十三、只有三段棋力的長子秀悅立為本因坊跡目。
為了安慰秀甫,秀和有心讓他晉升七段,但遭到十三世井上因碩松本錦四郎的反對。錦四郎是本因坊家的“仇人”,曾使秀和當名人棋所的願望成為泡影。元治元年(1864),秀甫在與錦四郎(六段)的爭棋中連勝三局,靠實力升到七段。秀甫的棋力無疑比錦四郎要高出一籌。“天保四傑”之一的伊藤松和在評論爭棋時說:“要是錦四郎在爭棋中獲勝的話,那一天將是圍棋的不幸。”
但是,未能當上跡目使秀甫對本因坊家耿耿於懷,藉口度假,離開坊門一去不返。秀甫在日本西部越後一帶漫遊,每天以酒澆愁,弄壞了身體,終於在信州的旅館裡倒下了。有位善良的護士真心誠意地照顧他,二人最終結為眷屬。
幕府時期終於在1868年結束了,明治維新使棋手們歸還了俸祿。秀和的晚年十分不幸。動盪不安的社會不需要秀和這樣冠絕一世的棋技,他在本所相生町自己的土地上建房出租,勉強地維持著一家的生計。明治三年(1870),在一次租房中發生了火災,把他為數不多的房產和附近的幾十所房屋燒個精光。秀和不願接受他人的接濟,便在廢墟上築起簡陋的小屋,一個人忍耐著生活下來。
大概是聽說恩師家門的不幸遭遇,秀甫於翌年(1871)初回到了江戶(東京),探望恩師。師徒在這一年下了最後的八局棋。秀和五十一歲,秀甫三十三歲。是時秀甫執黑與秀和對抗已有絕對優勢。秀甫在八番棋中有六局執黑,五勝一負。輸掉的一局秀甫已成必勝棋勢,但在收官時下出超級“昏著”大損而小負三目。另外的二局秀甫執白,都輸了。這時秀甫的棋力還不能說真正趕上了秀和。
秀和於明治六年(1873)7月2日去世,終年53歲。秀和死後,秀甫成了日本最強的棋士。
秀甫於明治十二年(1879)返回東京,任方圓社的第一任社長。明治十九年(1886)又與本因坊家和解,並於7月30日繼秀榮成為十八世本因坊。整整等了二十一年,秀甫終於完成了當本因坊的夙願。然而秀甫在本因坊位不到三個月,只下了一局棋,在舉行慶祝會之前因急病於10月14日去世,終年49歲。
以秀甫為首創立的方圓社是十九世紀後期日本最有影響的圍棋組織。“秀甫創立了方圓社,拯救了(日本)
圍棋。”後世圍棋史家對秀甫有這樣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