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本命年》是由謝飛執導,姜文、程琳、蔡鴻翔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1990年4月14日在日本上映。 影片講述了北京青年李慧泉在本命年愛情受挫、犯罪、死亡的故事。 《本命年》是一部現實主義影片,是1990年中國三部關於迷惘青年的電影之一。影片被看作是中國第四代電影人對中國影壇的最後一次大衝擊,也是80年代中國電影的謝幕式。 影片導演謝飛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時正好是他的本命年。

劇情簡介

無業青年李慧泉為哥們義氣打傷了人,被判刑入獄。出獄後母親已經去世,家裡空空蕩蕩。眼看過了龍年春節,李慧泉就年滿二十四歲,今年是他的本命年。熱心的鄰居羅大媽和民警小劉幫助李慧泉辦了個體營業執照,他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新春佳節,他仍在屋裡整修三輪車。他舊日的朋友約他去咖啡廳一聚,他因此認識了業餘歌手趙雅秋和行蹤詭秘的倒爺崔永利。由於門外一群小痞子的糾纏,演唱完的趙雅秋希望有人送她回家,於是崔永利請李慧泉代勞。李慧泉開始當上了趙雅秋下班的護送者,一次又一次的夜送趙雅秋,使李慧泉的心逐漸靠近了這個豆蔻年華的少女。然而,隨著時光的推移,趙雅秋的名聲漸起,崇拜者、追隨者愈來愈多,最終,李慧泉的"職務"被趙雅秋身邊的各種各樣的小伙子所取代,他悵然若失。一天深夜,李慧泉昔日的密友叉子越獄潛逃找到他,他不忍對叉子做不義氣的事,幫助叉子逃走了,李慧泉知道自己犯下了包庇罪,有心去公安局自首。李慧泉降價賣掉全部存貨,取出了全部存款,買了一條金項鍊,他驅車來到大飯店歌廳,找到已經唱紅的趙雅秋。趙雅秋開了幾句笑話,並回絕了他的禮物。李慧泉萬念俱灰,流下了兩行熱淚。當他酩酊大醉走出酒家時,突遭兩個少年搶劫, 他腹部被刀刺中,黑紅色的血淌了出來。他捂著傷口倒下了,躺在大街上的身影顯得那樣孤獨。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姜文李慧泉
程琳趙雅秋簡介 歌手
蔡鴻翔崔永利簡介 趙雅秋的情人之一
劉小寧方叉子
梁天馬義甫簡介 外號刷子
劉斌劉寶鐵
岳紅羅小芬
孟瑾羅大媽簡介 李慧泉鄰居
李楠中學生
李耕經理

職員表

製作人李占文
導演謝飛
副導演(助理)白羽
編劇劉恆
攝影肖風
剪輯趙綺華
道具郭萬才
美術設計李勇新
造型設計穆禹
服裝設計趙慧
燈光張雪冰
錄音吳凌
布景師趙倫

(以上內容來源 )

角色介紹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李慧泉 演員姜文
北京青年,他文化程度低,精神世界極度空虛,不能正常看待愛情和友情,富有悲劇而優雅的宿命色彩,他對拔地而起的消費社會的態度逐漸改變,從好奇到困惑,到最後的厭煩。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趙雅秋 演員程琳
業餘歌手,在舞廳里駐唱,由於門外一群小痞子的糾纏,演唱完的趙雅秋希望有人送她回家,於是李慧泉成為了她的貼身保鏢。隨著時光的推移,趙雅秋的名聲漸起,崇拜者、追隨者愈來愈多,成為了當紅的歌星。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崔永利 演員蔡鴻翔
行蹤詭秘的倒爺,趙雅秋的情人,舞廳經理請他幫忙照顧趙雅秋,但他忙於事業,於是他請了李慧泉代勞照顧趙雅秋,李慧泉經常找他打聽訊息。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方叉子 演員劉小寧
李慧泉昔日的密友,越獄潛逃後找到了李慧泉,希望李慧泉能幫她逃跑,李慧泉講義氣的答應了,因此他成功地逃跑了。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本命年[1990年謝飛執導電影]
馬義甫 演員梁天
混混,外號刷子,李慧泉的朋友,帶領李慧泉再度進入了一個花花世界,讓李慧泉所嚮往的一絲兄弟的慰藉和一份對愛情的衝動也在紛繁的歌廳中得到了短暫的滿足,但最終和李慧泉反目。

(以上內容來源 )

獲獎記錄

時間 獎方獎項獲獎者結果
1990年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提名金熊獎銀熊獎-傑出成就獎謝飛獲獎
金熊獎《本命年》提名
第10屆金雞獎最佳剪輯趙綺年提名
最佳男配角梁天提名
第13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本命年》獲獎

(以上內容來源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根據劉恆小說《黑的雪》改編,導演謝飛原本是想表現文革期間學業荒廢造成泉子稀里糊塗的一生,但後來謝飛認為不應當過分強調社會因素,並不一定是動亂年代才造成青年人的迷途,在同一個社會大背景之下,每個人承擔的壓力基本是相等的,其實還是人性格里的弱點更多一些,這樣來看悲劇性更加普遍和深刻,於是就有了最後成型的《本命年》。

片名來源

最初影片和小說同名為《黑的雪》,但是影片開拍時的冬天一直沒有雪,影片主創就覺得沒搶拍到雪景再以《黑的雪》為片名會不太貼切,主演姜文靈機一動提議《本命年》,而片中的主人公的確是死在自己的本命年裡,於是《本命年》成了影片的片名。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上映時間國家/地區上映日期國家/地區
1991年3月26日新加坡國際電影節1990年2月14 柏林電影節
1990年4月14日日本

影片評價

《本命年》充分展示了寫實主義風格:長鏡頭跟拍、粗陋的場景、反唯美的光效、現場分鏡頭的場面調度手法、摒棄電影音樂的音效處理以及絕望的主題和男主人公死在胡同附近、戈達爾式的結尾。 影片寫實的手法具有強烈的穿透力,於平實的生活場景中,揭示出都市生活背面的陰影地帶。影片中李慧泉的命運悲劇並非是靠好心人和時代的變革所能拯救,因而具有一種悲天憫人的宿命色彩,強化了影片的悲劇力量,使影片對於命運和人性的刻畫具有著穿透時代的意義。 (青年商旅報、西寧網路電視台新聞中心評)

《本命年》通過普通個體李慧泉的悲劇命運,反映了存在於年輕一代的焦慮、掙扎、沒有歸宿的矛盾心理狀態,並以此表達了對重建理想和富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的強烈願望。影片風格純樸、自然,具有濃厚的北京地方特色。 (中山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