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火

木生火

木生火是五行相生的一種,是結合古人說法形成的。也是一個中醫術語,表達肝臟對心臟的滋潤情況。五行學說是古代漢族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木生火,中醫術語,運用 五行學說,通過比類、取象,五行中的木火相生關係在人體的正常生理過程中即表現為肝臟對心臟的滋養關係:肝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流量的功能正常,有助於 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肝的疏泄升發也有助於 心陽的旺盛;此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肝氣條達,就能輔助心主神志的功能,達到血氣和順,心情舒暢。

五行相生之一

木生火 ,指五行中木與火相生。這要從古代的認識來講,古人鑽木取火,木是可以生火的,

所以 五行之說也是結合古人說法而形成的。如木生火,原因已經講過。 火生土,火將木燒為灰燼就變成了土。 土生金,一切礦藏盡從土出。 金生水,據某種說法是“金生麗水”,好水常從有礦的地方出,比如說礦水。 水生木,本來說一切植物都離不開土,但水更重要,有隻生在水裡的植物,沒有隻長在土裡而不用水的植物。

中醫術語

木生火,中醫術語,運用 五行學說,通過比類、取象,五行中的木火相生關係在人體的正常生理過程中即表現為肝臟對心臟的滋養關係:肝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流量的功能正常,有助於 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肝的疏泄升發也有助於 心陽的旺盛;此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肝氣條達,就能輔助心主神志的功能,達到血氣和順,心情舒暢。如此方能如《素問·靈蘭秘典論》所云:“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肝虛不能 溫養心臟,則表現為血虧和生氣不強、心血和 心陽以及心神衰弱,病理表現為消瘦、膽怯、心悸、驚惕、健忘、失眠、脈象細弱或結代或寸脈不靜等。肝又為藏血之髒,內寄相火為肝的生髮之氣,心主生血而司君火,火明則神志清朗,故木不生火的虛證,多見神情澹蕩不收,意志消索。《黃帝內經素》云:“肝藏寒氣移於心,心主火而藏神,神為寒氣所薄,薄則亂,故狂、膈中。”

根據《難經·六十九難》“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原則,某髒發生病變時,如為虛證,則在補該髒的同時,還應補其母髒,具體治法有 滋水涵木法、 益火補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而歷代醫家卻很少提及木生火的治療方法,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名稱。認清木與火的關係,對於完善中醫治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