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肉

木樨肉

木樨肉又叫木須肉,是山東地區傳統的特色名菜,屬於魯菜。主要原料有豬瘦肉、雞蛋、黑木耳、黃瓜等,這道菜營養豐富,美味可口。 做法是將瘦肉洗淨切片,雞蛋磕入碗中,用筷子打勻,乾木耳、乾黃花菜用溫水泡10分鐘,充分發漲,剪去根部,黃瓜洗淨斜刀切成段,放平後直刀切成菱形片,蔥、姜洗淨後切絲,鍋內加油,燒熱後加入雞蛋炒散,盛裝在盤中,即為所說的木樨,炒鍋內加油燒熱,將肉片放入煸炒,肉色變白後,加入蔥絲、薑絲同炒,至八成熟時,加入料酒、醬油、鹽,炒勻後加入木耳、黃花菜、黃瓜和雞蛋塊同炒,完全炒熟後淋入香油即可。

做法步驟

做法一

材料

木樨肉 木樨肉
瘦肉150克,雞蛋2個,黃瓜50克,乾木耳5克,乾黃花菜5克,香蔥1棵,生薑1小塊,

調料:

食用油60克,香油1小匙,醬油1小匙,料酒2小匙,精鹽1小匙,

做法

1.將瘦肉洗淨切片,雞蛋磕入碗中,用筷子打勻,

2.乾木耳、乾黃花菜用溫水泡10分鐘,充分發漲,剪去根部,黃瓜洗淨斜刀切成段,放平後直刀切成菱形片,蔥、姜洗淨後切絲,

3.鍋內加油,燒熱後加入雞蛋炒散,盛裝在盤中,即為所說的木樨,

4.炒鍋內加油燒熱,將肉片放入煸炒,肉色變白後,加入蔥絲、薑絲同炒,至八成熟時,加入料酒、醬油、鹽,炒勻後加入木耳、黃花菜、黃瓜和雞蛋塊同炒,完全炒熟後淋入香油即可。

特點:

色澤亮麗,味道鮮美。

廚師一點通:

這道菜中的肉片不適宜用油滑,採用煸炒的方法肉味更香。


溫馨提示

1、傳統比較講究的木樨肉均已肉絲製作,但在家庭中用五花肉片也可以,不影響味道。
2、醋要運用得當,數量要少以不超過醬油的五分之一數量為宜,掌握好了在炒制肉菜時會起到增鮮的作用,方法為要先入為主,不要最後放醋,要使其有充分揮發的時間,醋要沿鍋邊烹入然後大火翻炒數下。
3、炒熟的雞蛋和瓜片要最後放,稍加熱透和斷生便立即出鍋。炒雞蛋時要用熱油來炒,使之蓬鬆而顏色美觀,但不要帶有糊焦色,雞蛋顏色金黃才漂亮。

做法二

主料:

木樨肉 木樨肉

豬裡脊、黃瓜、水發黑木耳、水發黃花菜、雞蛋 調味:鹽、雞粉、水澱粉、食用油、香油

烹飪方法

1、黃瓜洗淨切菱形片、木耳洗淨撕成小朵、豬裡脊切薄片,雞蛋打散,入油鍋劃散即出鍋備用。

2、豬裡脊肉切薄片,放入碗中,加少許水澱粉抓勻備用。

3、先將漿好的肉片滑至變色盛出。

4、鍋留底油煸香蔥、蒜片,下入黃花菜、黑木耳、少許水翻炒。

5、倒入雞蛋、肉片,調入適量鹽、雞粉。

6、燒片刻,下入黃瓜勾薄芡,淋少許香油即可。

做法三

用料

•豬裡脊肉150克

•雞蛋3個

輔料

•黃瓜60克

•乾黃花菜5克

•黑木耳10克

調料

•雞粉2茶匙

•蔥1段

•姜1片

•蒜1瓣

•香油1湯匙

•水澱粉5湯匙

•植物油適量

•白糖1/2茶匙

做法四

1.主材料備好

2.黑木耳、黃花菜用清水泡發15分鐘

3.黃花菜、木耳去頭洗淨瀝乾水分,大蔥、蒜切片、姜切末備好

4.黃瓜洗淨切菱形片待用

5.裡脊肉切薄片後放入碗中,加1茶匙雞粉、2湯匙水澱粉、1湯匙清水抓勻,然後倒入1湯匙香油封油,醃製10-15分鐘

6.雞蛋放入2湯匙清水打散

7.入油鍋劃散即出鍋備用(油量多一些)

8.另鍋下油將漿好的肉片滑至變色盛出

9.另鍋下油爆香大蔥、蒜片和薑末

10.然後下入黃花菜、黑木耳翻炒

11.黃花菜、黑木耳炒至微軟,倒入肉片翻炒

12.再倒入雞蛋、黃瓜

13.調入1/2茶匙白糖和1茶匙雞粉,翻炒均勻

14.放入3湯匙水澱粉勾薄芡,淋少許香油翻炒均勻即可

做法五

主料輔料

豬肥瘦肉100克蒜苗25克

雞蛋3個甜麵醬10克

水發玉蘭片25克 醬油15克

水發木耳15克 熟豬油150克

烹製方法

1.將豬肉片成0.3厘米厚的片,然後橫著肉紋切成7厘米氏、0.3厘米粗的絲;玉蘭片去根,切0.3厘米粗的絲,木耳撕成大塊,一起放在沸水中掉過;蒜苗切3厘米段(粗的可先一劈兩半);雞蛋磕入碗內攪勻。 2.炒勺內放入豬油(80克),用中火燒至六成熱,倒入雞蛋炒熟,盛入碗內。炒勺再放入豬油(70克),用中火燒至六成熱,放入肉絲炒至六成熟時,撥至勺邊;放入甜麵醬炒熟有香味後,與肉絲混和,放入醬油攪炒均勻。隨即加入炒好的雞蛋和玉蘭片、木耳、蒜苗,顛炒出勺即成。

工藝關鍵

1.炒雞蛋必須火旺油熱,以淺黃色軟嫩為度。

2.甜麵醬煸熟煸香,避免有生醬味。

3.下玉蘭片、木耳、蒜苗後,顛炒均勻即可出勺,切忌過度。

風味特點

1.木樨,乃桂花之別名,為我國特產,諺日:“桂花香十里”,是一種珍貴的觀賞芳香植物。花開在葉腋,綠葉夾著黃花,姿態別具,有“丹葩間綠葉,錦鄉相重疊“之美;又有“天香入骨”之勝。我國古代神話傳說的月宮中,就有一棵這樣的桂花樹。“木樨肉”卻不是用桂花,而是這道菜黃綠相間,氣味濃烈,色香賽如桂花而名。

木須者.木樨之誤也!乃指雞蛋。

蛋黃白混合,色如桂花,桂花又稱木樨。後以木須指代雞蛋。

2.本品為三晉名菜,家家戶戶會做。其色綠、黃、紅、白、黑五色相間;其質,軟嫩滑爽;其味,香氣濃郁,鹹鮮可口,為大眾菜餚,酒飯均宜。

菜品特色

木樨肉是典型的北方菜,起源有待分析研究。原料除了豬肉和雞蛋,山東孔府的做法要有黑木耳和玉蘭片(筍片),北京的做法要有黑木耳,金針菜和黃瓜。這個菜勝在製作方便,原料隨手可得;味道清新,不需很多調料。

桂花樹統稱木犀,樨、犀同音義。桂花原產我國,久經栽培,變種較多,常見的有金桂(丹桂,花呈黃色)、銀桂(花黃白色)和四季桂等。由此可見木樨地即桂花之地而木樨園即桂花之園。老北京人在口語中忌說“蛋”字。蛋本是卵的俗稱,由於在日常用語中與不少罵人的話相聯繫,所以老北京人把雞蛋叫雞子兒;南方的皮蛋傳到北京改叫松花;菜譜上的炒雞蛋,叫攤黃菜;雞蛋湯叫木樨湯;肉炒雞蛋叫木樨肉等。因燒熟的雞蛋色如桂花,故以木樨代之。

原來桂花樹統稱木犀,樨與犀同音義,桂花的花蕊為金黃色煞是好看,“木樨肉”裡面有雞蛋,炒出來的雞蛋金燦燦的顏色恰似於桂花,因而得名,木樨肉即指雞蛋和肉有意思。“木樨肉”的材料和做法都很簡單,可簡單中卻釋放出醇香誘人的味道,使人常吃不膩,這就是一道普通家常菜所具有長久生命力,而一直受人喜愛的原因。

木樨肉 木樨肉

營養價值

營養豐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