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木樨肉

簡介

可能是因為“樨”字寫起來比較麻煩的原故吧,見到過不少酒店裡的選單上以及有些美食書籍里的菜譜中將其寫成“須”,雖是一字之差,卻完全失去了菜名本身的意味。 現代漢語詞典對“木樨(犀)”的解釋:(1)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開白色或暗黃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氣。花供觀賞,亦可做香料。這種植物的花,通稱桂花。(2)指經過烹調的打碎的雞蛋,象黃色的桂花(多用於菜名、湯名):如木樨肉、木樨湯、木樨飯。) 木樨肉以豬肉、雞蛋、木耳等混炒而成,因炒雞蛋色黃而碎,類似木樨花而得名。 據說木樨肉原出現於曲阜孔府選單中,其原料除豬肉和雞蛋、木耳外,還包括有玉蘭片。該菜普及以後,在配料的選擇上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常見的有土豆、黃瓜、青椒等。 我欣賞名家菜譜,但從不循規蹈矩。真正的美食不一定正宗,只要營養均衡,適合家人的口味即可。就象這盤木樨肉,並沒有達到形似木樨花的要求,配料所用的白菜心也不是菜譜里要求搭配的,可家人特別喜歡它的味道,百吃不厭。每次在酒店點到這道菜,我們家先生就會說:“這菜還沒有你炒得好呢”。我清楚這話的含意,怎么能與大廚相比呢?這是因為我把對家人的愛意融進了食物里,因為食物不僅僅是一種能讓人消除飢餓的物質,而是一種滲透了美好心意的禮物!

用料


豬裡脊肉 150克

雞蛋 兩個

白菜心 100克(筍絲也可)

青蒜苗 70克

木耳 40克

花生油 60克

薑絲 5克

甜麵醬 20克

醬油 20克

料酒 10克

澱粉 5克

花椒 10粒

鹽 1克

清水 少許

做法

1.將豬裡脊肉、白菜、木耳(泡發)、白菜心、姜等洗淨
2.將白菜心、木耳切絲,青蒜苗切段,姜切細絲
3.將兩個雞蛋打均(可在蛋液里加一點清水)
4.鍋里倒油七成熱倒入雞蛋,隨倒隨順時針攪拌,炒成絮狀,注意不要炒老
5.將肉切成均勻的細絲
6.倒入料酒、澱粉、少許鹽抓勻醃製5-10分鐘
7.炒出雞蛋後,再加一點油,油熱放花椒炒出香味撈出,放薑絲煸炒
8.接著倒入肉絲煸炒至變色
9.倒入甜麵醬翻炒一會,再倒入醬油煸炒
10.倒入木耳、白菜心、鹽,煸炒至半熟,如果感覺有點乾可少放一點清水
11.倒入青蒜苗炒至七成熟
12.倒入炒好的雞蛋翻幾下即可出鍋

小貼士

1、木樨,乃桂花之別名。這裡的木樨是指炒出的雞蛋像黃色的桂花,因此,在炒雞蛋時,一定不要把雞蛋炒老,儘量炒得嫩一點,象絮狀最好;
2、雞蛋里放一點點水攪拌均勻再炒,可使炒出的雞蛋更加鮮嫩鬆軟;
3、快出鍋時再倒入雞蛋,否則影響口感和視覺;
4、配料里的白菜心可以換成筍絲、金針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