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格白玉蔗

木格白玉蔗

木格白玉蔗”也簡稱“玉蔗”、“白玉蔗”,又專稱“木格白玉蔗”,是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獨具特色的傳統名優地方農產品,其獨特的果蔗品種、其神秘的種植方式為木格鎮特有,是一種天然、營養、健康、清涼、甘滋的綠色珍稀水果型甘蔗。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木格白玉蔗外形美觀,色澤誘人,略略的金黃色,如白玉般清透潤麗,故得其美名“白玉蔗”。蔗身粗壯,節間長,皮薄,腮白,肉脆嫩,纖維細而少,清甜多汁,嚼之甜而清脆爽口,隱隱有清香入喉,食後生津止渴、清心潤肺,清涼不上火,亦具解酒之功效,是果蔗中稀見的珍品。

木格玉蔗因獨有的種植產地、獨有的種植方式、獨有的口感和滋味、獨有的營養和養生效果,有別於一般榨糖的普通甘蔗,有別於常見的黑皮果蔗、黃皮果蔗、青皮果蔗、脆皮洋蔗。木格白玉蔗比黑皮果蔗更為清甜化渣,且清涼不上火,蔗皮不像榨糖用的竹蔗那么硬,它色澤誘人且可輕易撕開,肉質不像黃皮果蔗那么韌,它更清脆多汁。可以說,木格白玉蔗是中國最優質最珍稀的頂級水果型甘蔗。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

主要價值

木格白玉蔗屬於頂級果蔗,糖分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種成分構成,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還含有多量的鐵、鈣、磷、錳、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鐵的含量特別多,居水果之首,故素有“補血果”的美稱,特別適合秋冬季節食用。

種植方法

木格白玉蔗種植於中國亞熱帶青山綠水的大自然中,選用陽光明媚、惠風和暢、含沙適中,水量充沛、排水便利,肥力充足的土地種植,農民採用傳統而獨特“扎束種植”方式,精耕細作,精心護理,一年只得一熟,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之精華盡凝結在九尺白玉蔗中。木格白玉蔗由於採用獨特的傳統種植工藝——“扎束種植”方式,難度高、技術含量深、工作量大,農民將八棵白玉蔗苗種於一土穴,及長一米左右,即開始用植株原生葉片把蔗身從下至上扎捆封閉,成捆培植,並用木樁竹竿支撐固定,使蔗身處於遮蔭不透陽光的狀態,隨著蔗苗的生長每25天左右扎束0.5米,整個生長過程約依次扎束5~6次。這種獨特的種植方式有效避免了蔗身遭受陽光暴曬和雨水沖刷,減少了病蟲危害,因而蔗皮顯得特別白嫩、肉質特別鮮美脆甜。“扎束”的木格白玉蔗,如同包裹了一層天然的保鮮膜,在霜凍天亦能保護蔗身免受寒害,留田保鮮不退糖、不變味,可根據市場需求隨砍隨銷,收穫期長達5個多月,即從成熟期的11月份直至翌年的3月份。包裹的蔗葉亦如同天然的“棉襖”,在冬季起到保溫和保鮮作用,砍後的甘蔗在常溫下放置1個月左右仍新鮮如常。

產地簡介

歷史悠久,根據考察資料,清朝後期已有相當規模的種植。木格白玉蔗種植於木格鎮鎮中心周圍3公里內,主要分布在木格村、護錄村、譚馮村、江石村,其中以護錄村的種植歷史最為悠久,按村里老人的回憶,清朝晚期時已有白玉蔗。

木格鎮在北回歸線以南,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21.5℃,建制於五代時期,座落在貴港市港南區西南部,位於貴港、玉林兩市的交界,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利,距貴港市城區36公里,有南梧高速路興六路段接入口(距木格鎮政府駐地木格圩僅3公里),素有“貴縣四大名圩”和“桂東南商貿重鎮”之稱,盛產優質谷、木格白玉蔗、黑皮果蔗、草蓆、荔枝、龍眼、山華李等名特優農產品,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更是全國唯一的木格白玉蔗生產基地和最大的草蓆編織基地。木格鎮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萬畝,林地面積14萬畝,森林覆蓋率43%。2011年,全鎮轄26個行政村,人口約10.8萬人。

產量與價格

木格白玉蔗每畝種植430蔸(捆)左右,一蔸一捆,每蔸八棵,約20千克,畝產量8.5噸左右,收穫期是11月份直至翌年的3月份。2012年,木格鎮全鎮木格白玉蔗種植約3000畝,預計產量129萬捆,折合2.55萬噸。2011年木格白玉蔗在蔗田的出田批發價格約在25--28元每捆(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