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以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朝鮮詩話為中心

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以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朝鮮詩話為中心

《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以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朝鮮詩話為中心》是民族出版社;第1版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馬金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以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朝鮮詩話為中心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以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朝鮮詩話為中心
作者:馬金科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5月1日)

平裝: 219頁

開本: 16開

ISBN: 7105076887

條形碼: 9787105076888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5.5 x 1 cm

ASIN: B00114NHGI

作者簡介

馬金科,1965年生,吉林省洮南人。1986年在吉林省延邊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3年在本校朝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在本校朝鮮一韓國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1986年至今一直在本校漢語言文化學院任教,2006年被評為教授。至今在中國、韓國、朝鮮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詩學比較方面的論文20餘篇。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研究的對象和範圍

1.1.1研究對象

1.1.2研究範圍

1.2目前的研究狀況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朝鮮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詩學的接受螢幕和期待視野

2.1朝鮮高麗後期至李朝前期詩學的接受螢幕

2.1.1哲學思想

2.1.2科舉制度

2.1.3文化教育事業

2.2期待視野

2.2.1推崇杜甫,追求正統的儒家詩教

2.2.2仰慕中原漢文化的心理趨向

2.2.3尋找規範化的、可操作性的詩法

2.2.4.朝鮮詩話話語中的“學詩者”接受視角

第三章 接受江西詩派的中介

3.1宋朝圖書的引進、刊行和注釋翻譯

3.1.1宋朝圖書的引進、刊行

3.1.2宋朝圖書的注釋和翻譯

3.2杜詩在朝鮮的影響對江西詩派的被接受產生巨大作用

3.2.1江西詩派與杜甫

3.2.2杜詩傳入朝鮮及其產生的影響

3.2.3杜詩對朝鮮漢詩的影響與江西詩派

3.3蘇軾在朝鮮的影響為江西詩派的被接受構築了橋樑

3.3.1蘇軾是首先在朝鮮產生巨大影響的

3.3.2“蘇黃”在朝鮮詩學中的特殊含義

3.3.3蘇軾在中朝詩學接受江西詩派上的橋樑含義

第四章 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代表作家的接受

4.1對“江西詩派”概念的接受

4.1.1詩話中論及“江西詩派”概念者

4.1.2詩歌中論及“江西詩派”概念者

4.1.3本時期傳入朝鮮的江西詩派詩話集

4.2朝鮮詩學對江西詩派代表人物——黃庭堅的接受

4.2.1朝鮮詩學對黃庭堅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和價值的認識

4.2.2朝鮮詩學對黃庭堅詩學主張的接受

4.2.3朝鮮詩學對黃庭堅詩歌創作上的接受

4.3朝鮮詩學對江西詩派代表人物——陳師道、陳與義以及其他人物的接受

4.3.1朝鮮詩學對陳師道詩歌創作上的接受

4.3.2朝鮮詩學對陳與義詩歌創作上的接受

第五章 對江西詩派詩法的接受

5.1朝鮮詩學和江西詩派重視詩法的共同內因之一——天賦論

5.2朝鮮詩學的用事論及其與中國江西詩派的聯繫

5.2.1朝鮮詩學對黃庭堅及其用事論的接受

5.2.2對“無一字無來處”和“點鐵成金”的接受

5.2.3對“奪胎換骨”和“翻案法”的接受

5.2.4朝鮮詩學對用事範圍的界定

5.3朝鮮詩學的琢煉之法

5.3.1琢煉之法均以杜甫為楷模

5.3.2朝鮮詩學重視鍊字與黃庭堅趨同

5.4朝鮮詩學和黃庭堅對拗體的共同關注

5.4.1黃庭堅對拗體詩的繼承和發展

5.4.2本時期朝鮮詩學對拗體詩的觀點

5.5對詩“愈老愈奇”的共同認識

5.5.1中國江西詩派的主要觀點——“老而嚴”

5.5.2本時期朝鮮詩學的主要觀點——“愈老愈奇”

5.5.3朝鮮詩學在批評實踐中的具體套用

5.5.4朝鮮詩學中的不同意見

第六章 朝鮮詩學接受中國江西詩派的特點和意義

6.1朝鮮詩學接受中國江西詩派的特點

6.1.1杜甫和蘇軾為朝鮮詩學接受江西詩派創造了有利條件

6.1.2朝鮮詩學以“蘇黃”指稱江西詩派,以黃庭堅為接受重心

6.1.3朝鮮詩學對江西詩派的接受重點在詩法,旨歸在實踐

6.1.4朝鮮詩學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一直伴隨著矛盾和對立

6.1.5朝鮮詩學在接受中國江西詩派的過程中民族自主意識逐步提高

6.2朝鮮詩學接受中國江西詩派的意義

第七章 江西詩派詩風在朝鮮漢詩創作上的反響

7.1“海東江西詩派”概念的提出和演進

7.1.1概念的提出

7.1.2概念的利用和發展

7.1.3“海東江西詩派”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7.2海東江西詩派對中國江西詩派的接受

7.2.1海東江西詩派接受中國江西詩派影響的總體評價

7.2.2對朴閻個人的評價一

7.2.3關於李荇、朴祥等其他海東江西詩派詩人的評價

7.3海東江西詩派的創作風格及其與中國江西詩派的關係

7.3.1朝鮮古代文學家認為海東江西詩派詩人風格相近

7.3.2海東江西詩派的風格和江西詩派相類似

參考書目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附錄六

後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