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核試驗

朝鮮核試驗

朝鮮核試驗,始於2006年10月9日,截至2017年9月3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共進行過六次被證實的核試驗,地點分別位於鹹鏡北道的五處核試驗場,均為地下核試驗。朝鮮開發核套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區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問題,造成了朝鮮半島的局勢出現了危機,延續至今日,引發了朝鮮核問題。朝鮮核試驗是對核不擴散制度的公然挑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2017年9月3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第六次進行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並予強烈譴責。9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針對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通過一份制裁決議。2018年4月21日,據朝中社報導,朝鮮決定自4月21日起停止核試驗。5月12日,朝鮮外務省發表公報說,朝鮮將於2018年5月23日至25日擇期廢棄北部核試驗場。2018年7月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說,美國已擬定計畫,可在一年內拆除朝鮮絕大部分核武器和彈道飛彈設施。2018年9月6日,據韓聯社訊息,金正恩承諾實現半島無核化。

基本信息

歷次試驗

朝鮮核試驗地理位置 朝鮮核試驗地理位置
朝鮮核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初顯現,其特徵是,每次試驗前,朝方都發射 火箭

第一次

2006年朝鮮核試驗或稱朝鮮核子試爆,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次核試驗,試爆於當地時間2006年10月9日上午10時35分27秒,時間大約在朝鮮官方宣布準備核試驗的一周之後。試爆地點為鹹鏡北道的 吉州郡地區舞水端里一座360米高的山的地下水平坑道內。核試驗造成了一次規模相當於芮氏3.6級的人工地震,相當於800噸三硝基甲苯炸藥(TNT)爆炸產生的烈度,規模比以往其他國家的初次核試都小。
7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695號決議譴責。
朝鮮官方媒體當時宣布,核試驗是“百分之百”依靠朝鮮自己的技術進行的,整個過程中沒有發生泄漏。
美國在日本海高空偵察飛行獲取了該次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核素。核爆炸的原子核裂變產生元素氙的放射性同位素並從地下泄露至大氣層。 韓國政府估計當量至少為800噸,芮氏規模4.2級。美國地質調查局也評定震級4.2級。由震級可推斷當量為2–12kT。
2006年10月13日,CNN引用兩名掌握秘密情報的美國官員的訊息,稱在朝鮮附近的核爆後最初的大氣採樣未發現核爆產生的放射性核素物質。幾個小時後,CNN糾正了報導,稱檢測到了核爆產生的放射性核素,但數量太少不能得出確定結論。2006年10月16日,美國政府報告稱已經發現這次核爆後產生的大氣層放射性物質。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在試爆後2周,從位於加拿大北部的檢測站檢測到大氣中的放射性氙同位素,分析後認為與朝鮮核爆炸兼容。

第二次

2009年年4月5日,朝鮮宣布發射了“光明星2號”衛星。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譴責這次發射活動,同時,聯合國朝鮮制裁委員會發表了新的制裁措施。對此,朝鮮立即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並在4月29日宣布將進行核試驗和洲際彈道飛彈試射。
2009年4月29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發表聲明稱,如果聯合國安理會不就“侵犯朝鮮自主權的行動”“賠禮道歉”,朝鮮將會再次進行核試驗和試射洲際飛彈。朝鮮中央通訊社在當日的報導中稱朝鮮將會建設輕水反應堆。
2009年5月25日大約上午9時50分(UTC+9),朝鮮再次進行了地下核試驗,地點為鹹鏡北道吉州郡的地下設施。據朝鮮中央通訊社新聞公報稱,這次核試驗是“應科技人員的要求”進行的,也是“千方百計加強自衛的核遏制力的一項措施”。這次核試驗在爆炸力和操縱技術方面有了新的提高,進一步加強了核武器的威力,解決了不斷發展核技術的科技問題。據報導,韓國與日本於5月25日09:50 KST (00:50 UTC)檢測到了地震。朝鮮地下核試驗引發了4.5級 地震。核試驗地點距離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180公里,延邊各縣市均有震感。延邊州緊急疏散了在校學生。韓國股市下跌了3.97%。據韓國估計此次爆炸當量達到1,000至20,000噸TNT炸藥。朝鮮並於25日發射了3枚射程130公里的地對空飛彈,26日發射3枚短程飛彈。
2009年6月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宣布 其遍布全球的40家採樣站未檢測出5月25日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核素。 美國宣布在日本海高空飛行的偵察機未能發現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韓國官方也稱未採集到核爆後物質。可能的原因是地下核爆炸選擇了適當的圍岩、足夠的深度、密閉施工足夠好,所以爆後產生的氣體未能泄露至大氣層。
6月12日,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874號決議,該決議依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對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行為規定,對朝鮮進行核試驗,提出進一步的經濟制裁,加強管制朝鮮除輕型武器以外的武器進出口,並授權各國可攔檢朝鮮的可疑船隻及貨物,並要求朝鮮今後不再進行核試驗或使用彈道飛彈技術進行任何發射。
朝鮮則回應會繼續強化核彈製造計畫,並警告朝鮮半島可能會爆發核戰。

第三次

2012年12月12日,朝鮮在沒有提前告知的情況下突然發射了“光明星3號”衛星。
聯合國安理會於2013年1月23日通過2087號決議,決定對朝鮮執意進行發射活動給予制裁。
2013年2月12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並稱此次試驗的是小型輕量的核子彈,同時多國宣布檢測到了可能與此相符的地震。對此,日本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韓國提升了軍隊的警戒程度。此外,美國和日本還緊急出動飛機來確認輻射特徵。
朝鮮在2013年2月12日核試驗後,周邊國家即開始嘗試採集放射性物質,不過中國、日本、韓國在14日分別發表公告,表示核輻射物水平未見異常,即沒有檢測到人工放射性元素。對此結果,有分析認為,若地下核試驗設施的密封性良好,確實可以阻止任何放射性物質外泄,所以外界檢測不到也屬正常,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此次人工地震可能只是數千噸黃色炸藥所引起,而非核試驗。2月15日,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確認此次引發的震級為4.9。朝鮮稱自己的核試驗顯示了遠見和英明,核試驗是為打擊敵對的美國,並強調那些屈於美國壓力放棄核計畫國家如利比亞最後都是結局悲慘。有訊息稱,朝鮮已經通知中國,將會進行更多的核試驗。
2013年3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094號決議,嚴詞譴責朝鮮進行第三次核子試爆,並加強和擴展了對朝鮮的多項制裁措施,包括禁止遊艇、名車、珠寶等奢侈品進口朝鮮,要求各國對懷疑運載違禁品到朝鮮的飛機實施禁飛,並加強監視朝鮮外交人員的非法活動,限制非法金融交易及切斷用作武器發展的資金轉移等。
在決議通過後,朝鮮宣布廢除與韓國締結的互不侵犯協定,並切斷與韓國在板門店設立的熱線。朝鮮強調若絲毫領土、領海與領空受侵襲,朝鮮將“毫不留情地展開報復性打擊”。

第四次

2015年10月,美國總統和韓國敦促朝鮮重啟六方會談。而在2015年12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表示朝鮮已是擁有核子彈和氫彈的核強國,但遭到韓國官員和白宮的質疑。
在新年講話中,金正恩表示朝鮮將為開展北南對話、改善北南關係而積極努力,他呼籲韓方珍視去年8月朝韓高級別會談的協商精神,不要作出有損對話氛圍的行為。金正恩在致辭中沒有提及朝鮮核武力。這番談話獲得韓國執政黨和主要在野黨的歡迎。
2016年朝鮮核武試驗(第四次核試驗),是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鹹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核設施基地豐溪里核試驗場進行的第四次核試驗,據悉試爆發生於當地時間2016年1月6日大約上午10時(UTC+8:30/平壤時間)。朝鮮政府在當地時間中午12時發表“重大報導”,由主播李春姬親自播報。李春姬稱在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指導下,成功完成氫彈試驗,也是朝鮮首次完成氫彈試驗。核試驗引發了矩震級5.1級地震。
對此,美國白宮發言人喬希·歐內斯特表示,美國對朝鮮核試驗進行的初步分析結果,與朝方宣稱成功進行一次氫彈試驗的說法“並不符合”。 
在進行此次核試驗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稱,朝鮮的氫彈試驗是一個“保障朝鮮半島和平與區域安全的自衛性措施”,是主權國家的合法權利,也是堂堂正正的行為。1月8日(即金正恩的生日),朝鮮發動民眾在金日成廣場上慶祝朝鮮氫彈試驗成功。朝鮮民間對發布訊息的方式及核試驗的巨額花費普遍存在不滿情緒。實驗過後,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下達了“徹底切斷邊境地區非法渡江和電話通話”的指示,道國家安全保衛部、道人民保全局、邊境警備隊展開聯合行動加強了邊境地區的警戒,取締跟中國的電話通信。

第五次

2016年9月9日,朝鮮在鹹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成功進行第五次核試驗。2016年9月9日8時30分在朝鮮發生5.0級地震,疑似核爆。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於8時35分啟動應急預案,進入二級應急回響狀態,東北三省和山東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運行正常,東北邊境已開展輻射應急監測。

第六次

2017年9月3日,朝鮮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根據中國地震局訊息,9月3日11時30分,朝鮮(北緯41.35度,東經129.11度)發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約0千米;9月3日11時38分,朝鮮(北緯41.21度,東經129.18度)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外交部3日發表聲明,確認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

歷史來源

第一大來源,是蘇聯在50-80年代的援助

朝鮮核武計畫,啟動於1950年代。朝戰剛剛結束,金日成就在非公開會議上表示:“朝鮮國家雖小,但別國擁有的東西都應該有,包括核子彈。”1956年,朝鮮同蘇聯簽署了組建聯合核研究所的協定。1959年,作為對美韓合作“和平利用核能”的回應,蘇朝也簽署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協定,蘇聯開始對朝鮮提供諸如建立“寧邊原子能研究所”等實際援助。不過,此時的蘇聯,尚無意幫助朝鮮研製核武。
60年代中蘇交惡,給朝鮮核武發展帶來了良機。1964年,金日成曾致函毛澤東,主張具有血盟關係的中朝兩國,應共同擁有核武器製造技術,但毛澤東拒絕了金日成的要求。1965年,金日成放棄中朝“血盟關係”,提出“主體思想”,強調朝鮮在思想、政治、經濟、國防上,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並宣布將在中蘇兩國之間搞“等距離外交”。同時,轉向蘇聯尋求核武技術支持,蘇聯亦有意以核武技術為餌拉攏朝鮮。故1965年10月,金日成在黨和軍隊高級幹部會議上宣布:“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擁有核武器”;1967年,金日成又在民族保衛省會議上宣布:“我們已在研製核武器”。據傳,1966年5月勃列日涅夫曾在瓦良格號巡洋艦上與金日成秘密會晤,商議主題正是如何援助朝鮮發展核武。
1969年,核武研發被朝鮮列入國策。這其中,既有蘇聯援助帶來的底氣,也與朝鮮50年代派往蘇聯的青年核物理學者紛紛留學歸來有關。據不完全統計,蘇聯最大的核試驗室——莫斯科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 Dubna),先後為300多名朝鮮青年學者提供了培訓。這些人回國後,組成了朝鮮核武研製的骨幹力量。徐相國、韓仁錫、丁根、李升基、崔學根等,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其執政期間,曾給予朝鮮不少核技術援助
第二大來源,蘇聯解體後所流失的核武器專家
1991年蘇聯解體,才給朝鮮的核武發展帶來了第二次良機,許多原蘇聯國家從事核武研究的科學人員,被朝鮮秘密聘用。1992年12月,俄羅斯安全部長維克托·巴拉尼科夫在國會演講時透露,他領導的部門,阻止了64名俄飛彈專家,前往“第三國”製造“可以發射核彈頭的飛彈”。這個“第三國”,正是朝鮮——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該年12月8日,俄羅斯特種部隊突襲了一家擬從莫斯科起飛的飛機,機上載有朝鮮雇用的36名俄羅斯核武器專家,“這些專家是北韓從烏拉爾山區一些絕密的核武器研究所中選拔出來的,他們以每月1500到3000美元的價格被雇用去為北韓的核武器計畫工作。”
究竟有多少前蘇聯的核武器專家被朝鮮聘用,目前沒有材料可以說明。可供參考的是:據美國中情局的估計,蘇聯解體後,“大約有90萬人將被清除出核工業,其中約2000名科學家掌握著詳盡的核武器設計知識,3000-5000名技術人員懂得怎樣生產高濃度的裂變材料。”而且,僥倖在崗的核科學家,也大都面臨待遇陡降乃至被長期拖欠工資的困境。這些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無疑都是朝鮮亟願獵取的對象。
第三大來源,90年代國際地下核走私網路
據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披露,朝鮮政府與阿卜杜爾·卡迪爾·汗所主持的國際地下核走私網路存在著核技術的秘密交易。卡迪爾·汗是冶金學博士,曾在歐洲的一家鈾濃縮公司工作,1975年帶著“離心分離機”的圖紙秘密回國,主持核武研究,然後被塑造成了巴基斯坦的“核彈之父”。穆沙拉夫承認,在卡迪爾·汗的主持下,巴基斯坦的核武發展,長期“通過主要在歐洲已開發國家活動的一個地下網路得到了所需要的其他材料和技術。”不久後,卡迪爾·汗也組建了自己的地下核走私網路,朝鮮是他的重要主顧之一。

試驗原因

朝鮮核試驗場衛星圖 朝鮮核試驗場衛星圖
1、針對美國的 核安全壓力。21世紀初,東北亞局勢失衡,韓國和日本享有美國核保護傘,同時自身軍事實力不弱,可謂擁有雙重保護,而朝鮮的安全壓力主要來自美國,搞核威懾也是針對美國。

朝鮮稱,更高水平的核實驗是其與美國進行對抗的軍事威懾力量的一部分,它把美國稱作是“朝鮮人民的死敵”。

2、朝鮮領導人無視來自包括朝鮮主要盟友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際社會成員的壓力,執意要進行核實驗。

3、根據朝鮮的先軍意識形態,朝鮮需要對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實施的懲罰作出強有力的反應。朝鮮認為國際法、國際機構、集體安全、軍備控制和其它集體合作安排是不合乎需要的,是削弱其國家安全的陰謀。

4、進行新的核實驗也將使朝鮮有機會強調它在核項目上所取得的進展,使其向擁有在遠程飛彈上安裝核武器的目標更近一步。為了使其核武庫更具威脅力和朝鮮尖刻聲明旨在實現的威懾力,朝鮮必須展現它能夠用飛彈遠距離投射核武器

試驗後果

朝鮮寧邊核設施... 朝鮮寧邊核設施

1、造成本國和包括韓國、日本及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鄰國出現核輻射風險。

2、損害朝美韓有意義對話機遇

核實驗將不會顛倒東北亞地區的地緣態勢,但是它將嚴重損害朝鮮、韓國、美國舉行有意義對話的機遇。這將表明,和先前的政治一樣,朝鮮新政權選擇了核彈而不是電力。

3、朝核材料或將外流

朝鮮核實驗也會加大對朝鮮核材料遠期將流往何處的擔心,朝鮮決定出售這些材料或者是在朝鮮政權崩潰的情況下都會出現材料外流的問題。它為一些像朝鮮一樣想擁有核武器的門檻國家提供了一個壞榜樣,為最可怕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創造了前提條件,這種武器最終可能落入國際恐怖分子手中 。

朝鮮聲明

2014年11月18日,第68屆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在紐約通過朝鮮人權決議案後,朝鮮不斷對該決議案進行駁斥和譴責。朝鮮中央通訊社20日說,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當天發表聲明,繼朝鮮代表就人權決議案在聯大發言後再次反對聯合國在美國操控下通過該決議案,稱美國的行為正在逼迫朝鮮繼續新一輪核試驗。
聲明說,美國指使歐盟、日本通過強權和政治經濟壓力爭取表決票數,強行通過有關朝鮮的人權決議案。此次決議通過完全是一場政治騙局,一些國家事後表示,投票並非針對朝鮮人權,而是因為美國和日本威脅中斷對其經濟援助。聲明還說,美國強行通過決議目的在於顛覆朝鮮制度,這是美國對朝敵視政策的最高體現,朝鮮對此予以嚴厲譴責、表示全面反對。聲明強調,美國的對朝敵視行為正在迫使朝鮮繼續進行新一輪核試驗,朝鮮將無限制地強化自身戰爭遏制力以應對美國的“武力干涉”“武力侵略”。對於通過此次人權決議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朝鮮表示將全部由通過該決議的“主謀”和“幫凶”承擔,這無疑將矛頭直指美國和“追隨並奉承美國敵朝政策”的歐盟、日本。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宣布該國已有氫彈,並準備好將該武器用於維護國家主權。

金正恩話稱:“我國已經能夠成為一個準備好使用自主研製的核子彈氫彈來堅決維護主權和國家尊嚴的核強國。”
2016年1月氫彈試驗後,朝鮮勞動黨發表聲明稱,“整個朝鮮國家的萬千國民積極回響朝鮮勞動黨的戰鬥號召,懷著熱血真心,為了主體革命偉大事業的最後勝利,創造了耀眼的奇蹟。在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朝鮮人民在5000年民族史上書寫下了震撼天地的一筆。”

國際反應

聯合國

朝鮮核試驗 朝鮮核試驗動畫

2006年10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關於朝鮮核試驗問題的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譴責,要求朝方放棄核武器和核計畫,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並決定針對朝方核、導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領域採取制裁措施。同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

2009年6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當地時間,通過第1874號決議,對朝鮮5月25日核試驗表示最強烈譴責,並要求朝鮮今後不再進行核試驗或使用彈道飛彈技術進行任何發射。

2013年2月26日,針對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草案談判進入第三周,由於常任理事國之間仍有較大分歧,決議尚未通過。

2017年當地時間9月3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朝鮮核試驗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聲明譴責朝鮮進行核試驗,指出朝鮮的這一行為再一次嚴重違反朝鮮的國際義務,損害了國際核不擴散和核裁軍努力,極大地破壞了地區安全。

中國

2009年6月1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業遂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言說,中國支持安理會對朝鮮核試驗問題作出適當、平衡的反應。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朝鮮核試驗,強烈要求朝鮮信守無核化承諾,停止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的相關行動,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軌道上來。在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朝鮮核試驗問題第1874號決議上,中國投了贊成票。

2013年1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實現半島無核化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當前半島局勢複雜敏感,中方希望有關各方都能保持冷靜,謹言慎行,不要採取可能導致地區局勢緊張升級的舉措。洪磊表示,中方一貫主張朝鮮半島應實現無核化,各方應共同努力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

2016年2月23日下午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表示:為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制,中美雙方都不接受朝鮮的核導計畫,雙方都不承認朝鮮的“擁核地位”。

2016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再次進行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擴散、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是中方的堅定立場。我們強烈敦促朝方信守無核化承諾,遵守安理會相關決議,停止採取任何惡化局勢的行動。中方將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推進半島無核化目標,堅持通過六方會談解決有關問題。

2017年9月3日外交部就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發表聲明。聲明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再次進行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並予強烈譴責。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維護東北亞和平穩定,是中方堅定立場,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意願。強烈敦促朝方正視國際社會在半島無核化問題上的堅定意志,切實遵守安理會相關決議,停止採取惡化局勢、同時也不符合自身利益的錯誤行動,切實回到對話解決問題的軌道。

美國

美國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2009年6月10日重申,美國不會接受朝鮮為有核國家。他還強調,美國將對日本和韓國提供保護。

在朝鮮第三次核試驗之後,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朝鮮已經對美國在東北亞的利益、該地區的美國盟友及美國本土構成威脅。朝鮮核試驗是一次“嚴重挑釁行為”,明顯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及朝鮮在六方會談中作出的相關承諾,這一行動讓核擴散風險加劇,同時進一步孤立了朝鮮。朝鮮已對美國利益、地區穩定與全球安全構成“真實威脅”。

第六次朝鮮核試驗之後特朗普在一系列Twitter訊息中表示,朝鮮的“言論和行動對美國仍然是非常敵對和危險的”。他還表示,“除其它選項之外,美國正在考慮,停止和所有與朝鮮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做生意。

俄羅斯

2013年2月19日,俄羅斯副外長根納季·加季洛夫表示,俄支持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對進行核試驗的朝鮮實施新制裁措施,俄方原則上同意對朝追加制裁,但新措施只應針對核不擴散領域和朝鮮的火箭發射。加季洛夫強調,俄方“反對影響到與朝鮮正常經貿合作關係的措施”。他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將在這一問題上密切協調。

韓國

2013年2月13日,韓國官員表示,韓國不打算以軍事手段反制朝鮮最新核試驗。同時,韓國將加快建設防空體系和用飛彈打擊朝鮮全境的能力。 

2016年1月6日,朝鮮宣布進行氫彈試驗後,韓國總統朴槿惠表示要讓朝鮮為核試驗付出相應的代價。

2017年9月3日下午,韓國外交部發表政府聲明,強烈譴責朝鮮當天進行的第六次核試驗。聲明表示,絕對無法容忍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再三反對,強行進行核試驗。朝鮮的持續挑釁只會帶來外交上的愈加孤立以及經濟上的制裁。聲明呼籲朝鮮明確,只有堅持無核化才是其自身安保及經濟發展的保障,呼籲朝鮮回到構築半島和平穩定的無核道路中來。

日本

2013年2月15日,日本參議院通過決議,一致要求日本政府針對朝鮮進行核試驗對其實施有效的制裁。決議稱,“朝鮮進行核試驗是對國際社會的嚴重挑釁,日本作為唯一一個遭受過核武器攻擊的國家,決不允許這樣的行為”,“日本應對此表示強烈抗議,並要求朝鮮迅速放棄所有核活動”。

歐盟

2013年2月18日,歐盟外長會作出決議,因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及2012年底進行“彈道飛彈實驗”,決定追加對朝鮮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向朝鮮輸出奢侈品、對一些個人實施財產凍結和旅遊禁令。

中國台灣

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同樣高度重視。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陳以信2016年1月6日下午透露,馬英九在第一時間召集台“行政院長”毛治國、“國安會”秘書長高華柱研究相關情勢,並責成“國安”單位密切注意,相關單位也必須審慎因應。

英國

2016年1月6日,正在北京進行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表示,“如果朝鮮引爆了任何核設施,將嚴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對這種挑釁,我全力譴責。此事強調了朝鮮給地區和國際安全帶來的實際威脅。我們將與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一起協作,確保國際社會及時回應並就此做出決定。”

制裁措施

第一次:2006年10月9日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譴責。

第二次:2009年5月25日

安理會通過第1874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最強烈的譴責”,要求朝鮮不再進行核試驗或使用彈道飛彈技術進行任何發射。

第三次:2013年2月12日

安理會通過第2094號決議,要求朝鮮不再進行核試驗,放棄核武器計畫,並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第四次:2016年1月6日

安理會通過第2270號決議,決定實施一系列制裁措施遏制朝鮮的核、導開發計畫。

第五次:2016年9月9日

安理會通過第2321號決議,限制朝鮮出口煤炭、銀、鋅等礦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