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朝陽古生物化石地質公園位於遼寧西部的朝陽市,公園占地面積70公頃 ,主要地質遺蹟面積207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為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層、地質構造。地質公園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園區、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園區、凌源大杖子園區(均為著名的“熱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產地)、AAA級的鳳凰山園區及槐樹洞風景區組成。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是迄今為止已發現了最早的鳥類和開花的植物,朝陽因此被譽為“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在國際上具有獨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朝陽地區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豐富、多樣,迄今為止已發現了最早的鳥類和開花的植物,朝陽因此被譽為“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在國際上具有獨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園區內人文古蹟豐富多彩,曾是燕遼時代的佛教聖地,有迄今為上東北地區有記載的最早的佛教寺院、有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其中出土有女神像、玉豬龍、女神廟、積石冢和祭壇遺址等,它的發現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發展歷史

199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我市發現古生物化石較早、品種數量較多的北票市,建立了面積為46.3平方公里的國家級鳥化石自然保護區。為加強朝陽古生物化石資源管理。
2002年4月,根據市編辦檔案精神,我們正式成立了朝陽市古生物化石資源管理辦公室,機構規格為市國土資源局下屬的科級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全市轄區內的古生物化石資源管理工作。
2002年7月,經市政府批准,建立了“朝陽市古生物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為10128平方公里。
2011年經市委省政府決定將朝陽古生物化石資源管理辦公室改為遼寧的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2015年12月7日,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成因

在朝陽市境內廣泛發育的中生代地層中,保存著極其豐富而精美的遠古生命的記錄一古生物化石,在科學上稱為熱河生物群。中生代的晚侏羅世一早白堊世時期,乃是地球上生命進化史上最關鍵的時期之一。由於受太平洋板塊向中國東部板塊俯衝、擠壓作用的影響,使遼西產生一系列北東—北北東向盆嶺相間的構造,形成了大小不一的16個構造盆地。朝陽地區湖沼盆地與山嶺相間分布,火山間歇性活動使盆地以火山沉積作用和河湖沉積作用為主,保存了豐富的化石,成為熱河生物群最重要的核心產地。

資源

中華龍鳥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中華龍鳥為一小型食肉獸腳類恐龍,骨骼結構具典型的恐龍類特徵。神奇的是在其身體的背部有一列類似“毛”的表皮衍生物,一直從頭部覆蓋到尾尖。以中華龍鳥為代表的長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為標誌,揭開了熱河生物群研究的新高潮。由此激活了當今生物演化領域一大熱點——鳥類起源於恐龍的研究。此後,又相繼發現了原始祖鳥、尾羽鳥、北票龍、中國鳥龍、小盜龍和全身披覆羽毛的奔龍等幾十件長羽毛恐龍化石。原始祖烏是第二隻長羽毛的恐龍,其尾部發育有真正的羽毛,但其對稱的羽片表明其不具備飛行能力。尾羽鳥是第三隻長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其前肢具有對稱的羽毛,特別的是在其尾部的末端長著一撮扇形的羽毛,它同樣不具備真正的飛翔能力,但能快速奔跑,類似於今日的鴕鳥。這一系列長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不僅從實際化石材料上證明了恐龍類與鳥類之間的演化關係,為解決困擾國際學術界100 多年的科學難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且表明羽毛不再是鳥類獨有的特徵,羽毛的出現要早於鳥類的飛行。

化石寶庫

迄今為止,在朝陽市所轄的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程度不同地發現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據不完全統計,熱河生物群已發現了20多個古生物門類上千個物種,包括動物界的昆蟲類、雙殼類、腹足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植物界的楔葉類、真蕨類、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和被子植物類等。這些眾多的遠古生靈的遺骸,數量之豐富、保存之精美、研究價值之重大,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它們不僅忠實地記錄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而且告訴人們在距今1.5億年到1億年的變化。研究表明,熱河生物群至少涵蓋了鳥類、哺乳類和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這三個重要的科學問題。通過古生物學家的長期艱苦的努力,這些問題的神秘面紗正在慢慢被揭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