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

朝天子

朝天子,唐教坊曲名用作詞調名。《陽春集》名為《思越人》(與五代孫光憲、張泌、虔戾等51字之《思越人》迥異,與宋時賀鑄55字之《思越人》格體不同)。在此需要強調一點的是,我們讀有元時的歸隱曲,千萬不能認為是消積與退避,其實中間的矛盾只有作者內深才更加感知,以唐人孟浩然為例,他就是做官追求與不遇苦命的綜合體,當欲達不成時,當因“黑蟻爭穴”而惡憎時,“隱”就是對統治者的抗爭,其格調主旨反而是進取與積極。這首散曲作於明代武宗正德年間,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宦官裝腔作勢地醜惡面目,同時也揭露了他們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前六句狀物,其中“曲兒小”二句抓住“喇叭”,“嗩吶”的特徵,通過“曲兒”的“小”和“腔兒”的“大”的對比描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基本信息

詞牌概述

朝天子,唐教坊曲名用作詞調名。《陽春集》名為《思越人》(與五代孫光憲、張泌、虔戾等51字之《思越人》迥異,與宋時賀鑄55字之《思越人》格體不同)。

詞牌格律

【格一】雙調46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韻。

●●○○▲,⊙⊙●、⊙○○▲。⊙⊙●▲,●●○○▲。

●●●、○○○●▲,●●○○○●▲。○●▲,●⊙●、○○○▲。

(註:○=平●=仄△=平韻=▲=仄韻◎=本為平聲韻,亦可用仄聲⊙=本為仄聲,亦可為平聲韻)

代表作品

《朝天子》

【宋】晁補之

酒醒情懷惡,金縷褪、玉肌如削。寒食過卻,早海棠零落。

漸日照,闌乾煙淡薄,繡額珠簾籠畫閣。春睡著,覺來失、鞦韆期約。

【作者簡介】

晁補之(1053—1110)北宋詞人。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人。少即能文,為蘇軾所讚賞。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舉進士,任澧州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哲宗元祜初,任太學正,後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紹聖間,被新黨排擠出知齊州,因修《神宗實錄》失實,貶毫州通判,又貶監處、信二州酒稅。徽宗即位(1101年),召回為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子編修。崇宗四年(1105年),被蔡京列入“元祜奸黨”309人之內,出知河中府,徒知湖州、密州,再貶主管鴻慶宮。回到老家築“歸來園”以居。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出黨籍,起知達州,改知泗州,卒於官舍。與張耒、秦觀、黃庭堅合稱“蘇門四學士”。詩文俱隹,工書畫,尤工於詞,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潔秀曉暢。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原文注釋】

①朝天子:又名(思越人),此詞另傳為晁補之作,見《晁氏琴趣外篇》存目。詞中“玉肌如削”表明相思日久,因春睡失卻鞦韆期約,實乃情懷慵懶而無心玩樂,可見亦是一篇傷春懷人之作。

②情懷惡:心情不好。

③金縷褪:金縷衣寬。因身體消瘦,故感到衣寬。

④玉肌:白潤的肌膚。如削:消瘦。

⑤過卻:過了。

⑥零落:凋謝。

⑦乍:恰,初。

⑧簾攏:窗簾。

⑨期約:約定的時間。

【品讀賞析】

玉肌如削情懷惡,春睡覺來失約期。

人境寄愁言不露,詞風清爽構思奇。

經典欣賞

《朝天子 歸隱》

【元】汪元亨

榮華夢一場,功名紙半張。是非海波千丈,馬蹄踏碎禁街霜,聽幾度頭雞唱。

塵土衣冠,江湖心量。出皇家麟鳳網,慕夷齊首陽,嘆韓彭未央。

早納紙風魔狀。

【註解】

禁街:宮庭中的道路、皇城的街道。

麟鳳:一作“麟鳳閣”,唐代曾改秘書省為麟台,改中書省為鳳閣,為朝廷權力機構。

韓彭:指韓信、彭越,二人均為輔佐劉邦奪天下的大功臣,漢初封為諸侯王,後去被呂后以謀反罪名賜死。未央:未央宮,韓、彭即被殺於此宮。

風魔:瘋魔,本指精神失常症,此外指裝瘋佯狂,漢代蒯通有廳謀、善辯,曾勸韓信叛漢,韓信事發,他佯狂遁去。

狀:文書。

【譯文】

榮華富貴有如一場春夢,即或名垂青史,也不過是廢紙半張,人間是非風惡浪險。天未亮便去早朝,馬蹄在結霜的長街上留下腳印,天天聽到頭遍雞的啼唱。視功名如塵土,早有退隱江湖的心志,衝破皇家刨台鳳閣之網。值得羨慕的是隱居於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令人哀嘆的是韓信和彭越死於未央。不如裝瘋賣傻早早地呈送上一紙辭官狀。

又:

身不出敝廬,腳不登仕途。名不上功勞簿。窗前流水枕邊書,深參透其中趣。

大澤誅蛇,中原逐鹿,任江山誰做主。孟浩然跨驢,嚴子陵釣魚,快快煞閒人物。

【鑒評】

汪元亨曾作了二十首[朝天子歸隱],這是第九首,著力表現歸隱生活的快活。詩人通過有意識地美化歸隱,藉以批判污濁的官場。曲文的章法承轉頗有個性,語言的溜亮自然亦是人們反覆玩味的所在。應該說這首曲子表現了詩人的人生選擇和文學品味,確有值得一讀的原由。畫家以結句構設,用嚴光這位“閒人物”的風流瀟灑來典型隱者的風範,加之造型語言的獨特,活脫地將高士之清、閒者之逸、隱者之快的物相盡揭於此,讓人從中去感悟、去批判、去辯爭。在此需要強調一點的是,我們讀有元時的歸隱曲,千萬不能認為是消積與退避,其實中間的矛盾只有作者內深才更加感知,以唐人孟浩然為例,他就是做官追求與不遇苦命的綜合體,當欲達不成時,當因“黑蟻爭穴”而惡憎時,“隱”就是對統治者的抗爭,其格調主旨反而是進取與積極。

朝天子朝天子

朝天子·詠喇叭

【明】王磐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注釋】

1. 朝天子:曲牌名。

2.曲兒小,腔兒大:(吹的)曲子短小,但聲音卻極為響亮。

3.官船:官府的船。

4.那裡去辨甚么真共假:哪裡去辨別什麼真假。那裡。即哪裡。共,連詞,和。

5. 嗩吶:與喇叭相似的一種樂器。這裡喇叭和嗩吶都隱指宦官。

6. 水盡鵝飛罷:水幹了,鵝也飛光了。比喻名窮財盡。

【譯文】

喇叭和嗩吶,

(吹得)曲子雖然短小,但聲音卻極為響亮。

官船來往像亂麻亂糟糟的,

全都靠你來抬身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

百姓聽了百姓怕。

哪裡去辨別什麼真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

又吹傷了那家,

只吹得水幹了,鵝也飛光了。

【作者簡介】

作者王磐(1470?—1530?),字鴻漸,號西樓,高郵(今江蘇高郵)人。他出身富家,但不喜豪華,不樂仕進,雅好詞曲,精通音律,著有《王西樓樂府》。所作散曲清俊秀美,語言幽默,其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和悲慘的現實生活。《朝天子 詠喇叭》是他的代表作品。曲中寫到:喇叭,嗩吶,可以吹奏的曲子都很簡單,但音量特別大,能蓋過一切。不論官兒大的,官兒小的,所有的官船今天來明天去如穿梭一般,全靠了喇叭、嗩吶的高嗓門來抬高身價。當地的官兒聽了,官怕;當地的平民百姓聽了也怕;昏頭昏腦地哪裡還辨什麼真和假。喇叭嗩吶天天吹,吹得地方上官庫見了底,平民百姓斷了糧,都傾家蕩產變成了窮光蛋。

【賞析】

這首散曲作於明代武宗正德年間,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宦官裝腔作勢地醜惡面目,同時也揭露了他們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據蔣一葵《堯山堂外記》中載:“正德間閹寺當權,往來河下無虛日,每到輒吹號頭,齊征夫,民不堪命,西樓乃作《詠喇叭》以嘲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王磐作這首散曲的用意。

從寫作上看,這首散曲可分為三層。前六句狀物,其中“曲兒小”二句抓住“喇叭”,“嗩吶”的特徵,通過“曲兒”的“小”和“腔兒”的“大”的對比描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兒”本來很小,很細,但是聲音經過“腔兒”的放大,就能傳揚四方。這裡借“曲兒小,腔兒大”來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態,諷刺宦官,貌合神離。宦官原屬宮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倚仗帝王的寵信大擺威風。他們一出皇宮,就狐假虎威,裝腔作勢,氣焰囂張,先前的唯唯諾諾,奴顏婢膝煙消雲散,前後判若兩人。“ 曲兒小,腔兒大”最能表現宦官的無恥情態,極富諷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亂如麻”的特點,“亂”表現了宦官酷吏 的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醜惡面目。他們在河中橫衝直撞,為非作歹,如入無人之境;“如麻”極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驕橫野蠻的情態。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價”一句指的是宦官裝腔作勢的醜態。“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嗩吶”;實際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統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顯。宦官如此放肆,正因為有最高統治者做他們的靠山。這裡作者對當權者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對宦官剝削人民欺壓百姓進行了無情的揭露。進一步說明社會風氣的腐敗。

中間三句從聽覺方面分別就“軍”和“民”兩個方面剖析了宦官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愁”是這一層的中心。“軍”為何而愁?原來,明代中葉,社會黑暗,宦官當權,他們不僅是皇帝的侍從,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鷹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統治集團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他們慣於搬弄是非,顛倒黑白。所以,軍官士兵一聽說宦官要來,都提心弔膽,小心謹慎地恭維捧場,深怕萬一有什麼閃失, 被他們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這幾種:抽丁,徵稅,納捐。這些宦官“手把文書口稱敕”(白居易《賣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勢壓人,同時表面上又裝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順的樣子,手段陰險而毒辣。“哪裡”一句依前兩句而來,宦官的危害使人民聞風而“驚”,聞聲而“怕”。這樣,地痞流氓有機可乘,以假亂真,冒名頂替,趁火打劫。這一句是前兩句的延伸和總結。作者猛烈地抨擊了宦官專權的罪惡,他們把整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說上面一層,作者是從整個社會這一角度來反映宦官的罪惡,那么,最後三句是從宦官對勞動人民造成的災難來著筆的。

“吹翻了這家”是近指,“吹傷了那家”是遠指,遠近結合,可見範圍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盡鵝飛罷”,這一句從危害的程度來說。“水盡鵝飛”這裡有兩層意思:首先,這裡是借“水盡鵝飛”比喻民財全部被搜刮乾淨,人民為了繳糧納稅,已經傾家蕩產,糧無粟粒,錢無分文。其次,這兒的“水盡鵝飛”跟”竭澤而漁“是同意語,作者嚴整地警告統治者,你們這樣做,只能進一步加重人民的負擔,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尋苦果。這一層作者從廣和深兩方面分析了宦官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諷刺了宦官在運河沿岸裝腔作勢,,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傳達了人民對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詠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結構上,全面圍繞“吹”字來組織文字,言“吹”之狀,寫“吹”之果,繪統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民眾對“吹”之恨。層層推進,有條不紊。以“樂”聲來抒“憤”情,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封建統治者與百姓的對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寫法上,運用誇張和諷刺的手法將喇叭與宦官相聯繫,“性發於此而義歸於彼”,把所詠的物於所諷的人關合的相當巧妙,使人讀後非常痛快。這首散曲取材精當,比擬恰當,很富有諷刺性,像這樣針對當權者嬉笑怒罵的作品,在曲壇上是比較少見的。

朝天子·閨情

張可久

與誰,畫眉,猜破風流謎①。銅鑼巷裡玉驄嘶②,夜半歸來醉。

小意收拾③,怪膽禁持④,不識羞誰似你。自知理虧,燈下和衣睡。

【注釋】 ① “與誰 ”三句:猜疑丈夫有外遇。畫眉,用漢張敞為妻子畫眉事。

② 銅鑼巷:漢代在洛陽宮殿南面路口放置了兩隻銅鑄駱駝,夾路相對,成為當時繁華熱鬧之區 。俗語有“銅鑼陌上集少年”之稱。這裡借指富家公子居住的街道。

玉驄:駿馬

③ 小意收拾:小心服侍。

④ 怪膽禁持:指男子借著酒意放膽糾纏。 禁持,糾纏不休。

朝天子·湖上 【元】張可久

癭杯,玉醅,夢冷蘆花被。風清月白總相宜,樂在其中矣。

壽過顏回,飽似伯夷,閒如越范蠡。問誰,是非,且向西湖醉。

【作者簡介】

張可久(1207?—1349?)名小山,一雲名伯遠,字可久,慶元(今浙江鄞縣)人。《錄鬼簿》言其曾“以路史轉道領官”,又曾任桐廬典史。至元初,年七十餘,還作過崑山幕僚。一生不得志,浪跡江湖,足跡遍及湘、贛、閩、皖、蘇、浙等地,晚年居杭州。專寫散曲,小令尤著,與喬吉齊名,李開先稱“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喬夢符小令》)。朱權稱其曲“如瑤天笙鶴,清而且麗,華而不艷”,譽為“不羈之材”,“詞林之宗匠”(《太和正音譜》)。散曲集有《小山樂府》。現存小令855首、套數九套。

【注釋】:

癭杯:用楠木根做成的杯子。

玉醅:美酒。醅,沒濾過的酒。

蘆花被:用蘆葦絮做的被子。

顏回:即顏淵,孔子大弟子,僅三十二歲去世。

伯夷:商代孤竹君長子。武王滅商後,與其弟叔齊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後餓死。

范蠡: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字少伯,春秋末為越國大夫,佐越王勾踐滅吳。功成後,辭爵乘扁舟泛五湖。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賞析】:

此曲以湖上飲酒為題,抒發安貧知足、自得其樂的胸襟懷抱。曲辭豁達明朗,流暢自然。

中呂·朝天子 隱退 張養浩

掛冠,棄官,偷走下連雲棧。

湖山佳處屋兩間,掩映垂楊岸。

滿地白雲,東風吹散,卻遮了一半山。

嚴子陵釣灘,韓元帥將壇,那一個無憂患。

《朝天子·哀晚晴》

【當代】復野諸夏

仲夜應無眠,意難抒,清淺知音。別處紅顏,哪堪聲聲怨。

夜閉門,何處訴哀腸,待到伊顏掛桃枝。可曾念,無覓處,幾度情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