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亭賦

《望湖亭賦》是著名古文家楊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原文

望湖亭賦
作者/楊威
憑危亭以睇目,臨漳澤而披襟「1」。蒼山對峙,造中霄而昂聳「2」;青川分流,亘大野而盤紆「3」。一百里之岡巒,迤邐天畔「4」;五十鄉之溝壑,縱橫地際「5」。渺渺孤洲,茫茫極浦「6」。長空寥曠,平澤浩廣「7」。含納眾流,迎九曲之歸注「8」;騰溢四遠,仿巨浸之瀾汗「9」。顧瞻玄覽,杳邈何極「10」?快天地之閎敞,悵人宇之局迫「11」。
仰睎霄景,俯眄洪流「12」。晴旭朗而氛靄逝,渚蓮搖而水波興「13」。蜚廉騫翔,潛動廣陵之浪「14」;陽侯鼓怒,驟起伍胥之濤「15」。沓浪噴珠,凌丹崖以迸灑「16」;湍濤揚沫,盪赤霄而橫落「17」。回波千重,方雲馬之奔突「18」;驚瀾百尺,倏玉山之攢矗「19」。砰然如龍門之盪激,訇然如海津之奔涌「20」。斯雖望湖之觀,儼然覽海之勝「21」。
至如雲馬散潰,玉山崩摧「22」。淵渟鏡清,泓澄珠淨「23」。浮日景兮雲影,涵山色兮天光「24」。松柏蓊鬱,敷蔥蔚於層巒「25」;蒲楊扶疏,吐碧芳於長浦「26」。柳緣堤以凝綠,荷照波而散紅「27」。舟子漁夫,引棹虛明「28」;玄鶴白鷺,矯翼空碧「29」。視鼓鰓之嬉遊,翻鱗光於中流「30」;睹飛翰之頡頏,揚清唳於半霄「31」。塵囂杳絕,幽致清寂「32」。濯纓奚必滄浪,垂綸有似磻溪「33」。
流連永日,荏苒將夕「34」。送虞淵之末光,迎蟾宮之初照「35」。遠水歸舟,恍方壺之仙航「36」;中洲挺茂,疑瑤島之瓊樹「37」。月臨波而分輝,波映月而共明。縱葦泛觴,遙想赤壁之游「38」;乘興放懷,緬惟魯門之舟「39」。恨高流之異世,惜良時以誰同「40」?江月依舊,不見鼓枻之人「41」;溪光未改,空餘夾岸之木「42」。自我去爾,登臨幾人?鶴怨猿驚,揮袂忍聞「43」?

作品注釋

【注釋】
【1】 危亭:聳立於高處的亭子。白居易《春日題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危亭絕頂四無鄰,見盡三千世界春。”睇目:縱目。范曄《樂游應詔》:“睇目有極覽,游情無近尋。”漳澤:漳澤湖。位於山西長治市西北郊。披襟:敝開衣襟。多喻舒暢心懷。張景星《秋日白鷺亭》:“開樽屏絲竹,披襟向蕭籟。”
【2】 蒼山:青山。杜甫《九成宮》:“蒼山入百里,崖斷如杵臼。”對峙:相對而立。酈道元《水經注·資水》:“縣左右二岡對峙。”中霄:猶中天,高空。李從遠《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中霄日天子,半座寶如來。”昂聳:高聳。高啟《偃松行》:“無心昂聳上霄漢,偃仰獨向荒邱陲。”
【3】 青川:碧綠的河流。孫楚《登樓賦》:“俯依青川,仰翳朱陽。”分流:水分道而流。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亘:指綿延。大野:廣大的原野。李邕《石賦》:“植杖大野,周目層岩。”盤紆:紆迴曲折。宋玉《高唐賦》:“水澹澹而盤紆兮。”
【4】 岡巒:山巒。王安石《即席次韻微之泛舟》:“地隨牆墅行多曲,天著岡巒望易昏。”迤邐:曲折連綿貌。謝朓《治宅》:“迤邐西山足。”天畔:猶天邊,天際。常用以形容很遠的地方。杜甫《即事》:“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風浪雨冥冥。”
【5】 地際:大地的邊際。謂極遠的地方。
【6】 渺渺:悠遠貌。《管子·內業》:“渺渺乎如窮無極。”孤洲:孤立的洲渚。江淹《報袁叔明書》:“水鳥立於孤洲,蒼葭變於河曲。”茫茫:遙遠貌,渺茫貌。極浦:遙遠的水濱。許渾《凌歊台送韋秀才》:“帆勢依依投極浦,鐘聲杳杳隔前林。”
【7】 長空:指天空。天空遼闊無垠,故稱。辛棄疾《太常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寥曠:空曠,廣遠。歸有光《從叔父府君墳前石表辭》:“府君築居田野中,四望寥曠。”平澤:平湖。陶潛《時運》:“洋洋平澤,乃漱乃濯。”浩廣:寬闊,廣遠。陳宗之《漢道》:“乾坤雖浩廣,無隙置薄躬。”
【8】 含納:包容。張居正《楊襄毅墓志銘》:“其處於世也,巍然如泰華之蟠礴,浩然如滄溟之含納。”眾流:眾多的水流。酈道元《水經注·漣水》:“控引眾流,合成一溪。”九曲:迂迴曲折。盧綸《送郭判官赴振武》:“黃河九曲流,繚繞古邊州。”歸註:匯合。《隋書·天文志上》:“百川歸注,足以相補。”
【9】 騰溢:翻騰漫溢。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四旁沸泉騰溢者九穴。”四遠:謂四方極遠之地。巨浸:指大海。許彬《府試萊城晴日望三山》:“不易識蓬瀛,憑高望有程。盤根出巨浸,遠色到孤城。”瀾汗:水勢浩大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萬里無際。”
【10】 顧瞻:環視。劉基《晚同方舟上人登師子岩作》:“顧瞻望四方,悵焉愁思深。”玄覽:遠望,遠眺。徐彥伯《奉和幸新豐溫泉宮應制》:“何如黑帝月,玄覽白雲鄉。”杳邈:渺茫遙遠。胡傳美《武康碧落觀》:“幢節不歸天杳邈,煙霞空鎖日幽虛。”何極: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沒有窮盡、終極。潘岳《寡婦賦》:“仰皇穹兮嘆息,私自憐兮何極?”
【11】 閎敞:高遠廣闊。人宇:人間。龔自珍《捕蜮》:“厥族有大有小,布滿人宇。”局迫:狹隘,狹窄。《後漢書·竇融傳》:“當今西州地勢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
【12】 仰睎:猶仰視。霄景:高空的光景。江淹《始安王拜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章》:“不悟旻靈拂采,霄景汰色。”俯眄:猶俯觀。洪流:浩大的水流。宋玉《小言賦》:“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13】 晴旭:日光。顧炎武《酬李子德二十四韻》:“柴門晴旭下,松徑谷風舒。”氛靄:煙靄,霧氣。曾鞏《萬山》:“最宜城北望,正值氛靄歇。”渚蓮:水邊荷花。趙嘏《長安晚秋》:“紅衣落盡渚蓮愁。”
【14】 蜚廉:傳說中的神禽名。風神。《漢書·揚雄傳上》:“鸞皇騰而不屬兮,豈獨蜚廉與雲師。”騫翔:飛翔。劉禹錫《代謝手詔表》:“鸞鳳騫翔而變態,煙雲舒捲以呈姿。”廣陵浪:即廣陵濤。枚乘《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後即以“廣陵濤”稱廣陵曲江潮。古時其勢浩大,蔚為壯觀。李白《送當塗趙少府赴長蘆》:“我來揚都市,送客回輕舠。因夸楚太子,便睹廣陵濤。”
【15】 陽侯:古代傳說中的波濤之神。《戰國策·韓策二》:“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鼓怒:形容事物鼓盪激動,氣勢很盛。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伍胥濤:即伍胥潮。馬鑾《曹娥》:“千戴魚龍知志氣,江聲直接伍胥濤。”
【16】 沓浪:洶湧的波浪。李白《早過漆林渡寄萬巨》:“漏流昔吞翕,沓浪競奔注。”噴珠:噴濺珠玉。比喻噴濺白色浪花。丹崖:綺麗的岩壁。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迸灑:噴涌灑落。《搜神記》:“獨坐愁苦,兩淚迸灑。”
【17】 湍濤:激盪的波濤。杜甫《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時屬江漲泊於方田》:“知我礙湍濤,半旬獲浩溔。”揚沫:謂激起水泡、水花。赤霄:極高的天空。張居正《慰劉生臥病苦吟》:“櫪驥不忘千里志,病鴻終有赤霄心。”橫落:交錯落下。杜甫《過郭代公故宅》:“壯公臨事斷,顧步涕橫落。”
【18】 回波:迴旋的水波。蒲松齡《祭張聖瑞》:“日無止影,水無回波。”千重:千層,層層迭迭。陸游《長相思》:“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月明收釣筒。”雲馬:謂眾多的馬。李白《送程劉二侍御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天外飛霜下蔥海,火旗雲馬生光彩。”王琦註:“雲馬,謂馬之多似雲。”奔突:橫衝直撞。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
【19】 驚瀾:猶驚濤。韓愈《上襄陽於相公書》:“及至臨泰山之懸崖,窺巨海之驚瀾。”百尺:十丈。喻高。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玉山:比喻色白如山狀之物。蘇轍《放閘》:“玉山紛破碎,陣馬急侵陵。”攢矗:簇聚高聳。高攀龍《三時記》:“諸峰攢矗可愛。”
【20】 砰然:象聲詞。水流激盪聲。劉白羽《長江三日》:“如萬瀑懸空,砰然萬里。”龍門:即禹門口。在山西省河津縣和陝西省韓城市之間。黃河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門闕,故名。《書·禹貢》:“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盪激:激盪。翻騰衝擊。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盪激崩岸。”訇然:形容巨大的聲響。海津:猶海水。寒山《詩》:“積骨如毘富,別淚成海津。”奔涌:急速升騰,急速流淌。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閩游日記前》:“三十里,黯淡灘,水勢奔涌。”
【21】 觀:景象。楊萬里《過弋陽觀競渡》:“三年端午真虛過,奇觀初逢慰道塗。”儼然:宛然,仿佛。勝:勝狀。
【22】 散潰:散亂。崩摧:倒塌毀壞。劉大櫆《祭尹少宰文》:“泰山喬嶽,忽然崩摧。”
【23】 淵渟:深靜貌。王世貞《藝苑卮言》:“又如飛瀑布岩,一瀉千尺,無淵渟沉冥之致。”鏡清:鏡面潔淨。陳造《惟安堂賦》:“雲脫軸以陰合,水反壑而鏡清。”泓澄:水深而清。梁簡文帝《玩漢水》:“雜色崑崙水,泓澄龍首渠。”珠淨:謂如明珠般明淨。
【24】 日景:太陽光。班固《西都賦》:“上反宇以蓋戴,激日景而納光。”涵:包容,包含。李白《詠山樽》:“外與金罍並,中涵玉醴虛。”山色:山的景色。歐陽修《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天光:天上的景象。
【25】 蓊鬱:茂盛貌。白居易《答桐花》:“山木多蓊鬱,茲桐獨亭亭。”蔥蔚:青翠茂盛。《紅樓夢》:“就在後邊一帶花園裡,樹木山石,也都還有蔥蔚洇潤之氣,那裡像個衰敗之家。”層巒:重疊的山嶺。
【26】 蒲楊:即青楊。又名水楊。扶疏:枝葉繁茂分披貌。姜夔《虞美人·詠牡丹》:“花樹扶疏。”碧芳:指綠葉。白居易《秋題牡丹叢》:“紅艷久已歇,碧芳今亦銷。”
【27】 緣:循,沿。
【28】 引棹:指行船。王昌齡《送任五之桂林》:“楚客醉孤舟,越水將引棹。”虛明:借指清澈空明的水面。
【29】 玄鶴:傳說鶴千歲化為蒼,又千歲變為黑。謂之為玄鶴。《史記·樂書》:“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集乎廊門。”矯翼:展翅。鮑照《擬古》:“河畔草木黃,胡雁已矯翼。”空碧:指澄碧的天空。秦觀《好事近·夢中作》:“飛雲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
【30】 鼓鰓:借指游魚。嬉遊:嬉戲遨遊。鱗光:鱗片所折射的鮮艷光彩。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投龍潭》:“鱗光煥水容,月色燒山翠。”中流:水流的中央。張祜《題潤州金山寺》:“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31】 飛翰:指飛鳥。陸機《擬古》:“思駕歸鴻羽,比翼雙飛翰。”頡頏:鳥飛上下貌。許渾《孤雁》:“昔年雙頡頏,池上靄春暉。”清唳:鶴、鴻雁等高亢清遠的叫聲。陸龜蒙《鶴媒歌》:“媒閒靜立如無事,清唳時時入遙吹。”半霄:半空,空中。范成大《小峨眉》:“三峨參橫大峨高,奔崖側勢倚半霄。”
【32】 塵囂:謂世間的紛擾、喧囂。孔尚任《桃花扇·歸山》:“境隔仙凡幾樹桃,才知容易謝塵囂。”杳絕:隔絕。梁肅《止觀統例》:“凡所為上聖之域,豈隔闊遼夐,與凡境杳絕歟?是惟一性而已。”幽致:猶幽趣。周履靖《清嘯》:“梁園崇侈麗,幽致屬山家。”清寂:清幽寂靜。謝靈運《山居賦》:“山中兮清寂,群紛兮自絕。”
【33】 濯纓: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白居易《題噴玉泉》:“何時此岩下,來作濯纓翁。”奚必:猶何必。滄浪:古水名。白居易《池上夜境》:“但問塵埃能去否,濯纓何必向滄浪。”垂綸:垂釣。嵇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垂綸長川。”有似:類似,如同。張先《定風波》:“有似中秋雲外月,皎潔,不團圓待幾時圓。”磻溪:水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南,傳說為周呂尚未出仕時隱居垂釣處。《韓詩外傳》:“太公望少為人壻,老而見去,屠牛朝歌,賃於棘津,釣於磻溪。”
【34】 流連:留戀不止,依戀不捨。《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李白遍歷趙、魏、燕、晉、齊、梁、吳、楚,無不流連山水,極詩酒之趣。”永日:從早到晚,整天。《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依依不捨,永日忘歸。”荏苒:時間漸漸過去。潘岳《悼亡詩》:“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35】 虞淵:傳說為日沒處。《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虞淵,是謂黃昏。”末光:餘輝。蟾宮:月宮,月亮。許晝《中秋月》:“應是蟾宮別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初照:初現的光輝。
【36】 遠水:遠處的水波。秦觀《念奴嬌·赤壁舟中詠雪》:“遠水長空連一色,使我吟懷逸發。”方壺:傳說中仙山名。比喻仙境。金農《龍涎香二首寄吳秀才焯厲孝廉鶚》:“方壺島客渺難逢,一餅淒涼話故宮。”仙航:仙舟。
【37】 中洲:水中的小塊陸地。李白《搗衣篇》:“萬里交河水北流,願為雙鳥泛中洲。”挺茂:謂草木生長茂盛。夏侯湛《薺賦》:“鑽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鮮。”瑤島:傳說中的仙島。孫枝蔚《賦得春水船如天上坐》:“擬登瑤島尋仙侶,遲服金丹變老翁。”瓊樹:仙樹。曹唐《小遊仙詩》:“瓊樹扶疏壓瑞煙,玉皇朝客滿花前。”
【38】 縱葦:泛舟,行船。泛觴:飲酒。儲光羲《京口送別王四誼》:“明年菊花熟,洛東泛觴游。”遙想:悠遠地思索或想像,回想。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39】 乘興:趁一時高興,興會所至。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放懷:縱意,放縱情懷。李復言《續玄怪錄·薛偉》:“樂浩汗之域,放懷清江。”緬惟:遙想。魏源《題嘉禾馮廣文登府陔園圖》:“緬維漢周磐,興起孔邇詩。”魯門:東魯門。據《一統志》記載,東魯門在兗州(今山東曲阜一帶)城東。李白曾作《東魯門泛舟》二首,其一“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其二“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40】 高流:志行高潔,超脫世俗的人。賀鑄《將進酒·城下路》:“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鄉安穩處。”異世:不同時代。謝靈運《七里瀨》:“誰謂古今殊,異世可同調。”
【41】 鼓枻:划槳。謂泛舟。《楚辭·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42】 溪光:溪流的景色。謝逸《南歌子》:“雨洗溪光浄,風掀柳帶斜。”夾岸:水流的兩岸,堤岸的兩邊。杜牧《隋堤柳》:“夾岸垂楊三百里,只應圖畫最相宜。”
【43】 鶴怨猿驚:語出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謂鶴、猿因隱者、高士離去而愁怨淒鳴。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揮袂:猶揮手。表示告別。陸機《於承明作與士龍》:“分塗長林側,揮袂萬始亭。”忍聞:用反問語氣,表示指不忍聽。

作者簡介

楊威,當代古文名家,字逸驎,號山澤故人,1985年生,安徽碭山人,中國礦業大學畢業。作品涉及序、賦、論、記、傳、墓志銘等多種古代文體,出版有個人古文作品集《紹熙古澤》。2011年,作品《松江賦》在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東方網聯合舉辦的《松江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22個省、市、自治區的159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同年,作品《長治賦》在長治市委宣傳部、長治市文聯聯合舉辦的《長治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60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楊威以“紹前修之遺軌”為創作宗旨,以“振百代之墜緒”為畢生追求,為文“崇駢儷之靈裁,重詞句之雕析,章法謹嚴,辭藻贍麗,襲屈馬之餘風,播八代之流韻”,被譽為“一時之健筆,復古之表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