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牧

望月牧是信濃國最著名的“十六牧”中規模最大者,這裡東、北鄰接千曲川,西側是鹿曲川,南面是布施川,水草豐富,是一片天然的牧場。

簡介

信濃國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十六牧”(類似國營馬場),而其中規模最大者就是佐久的“望月牧”。這裡東、北鄰接千曲川,西側是鹿曲川,南面是布施川,水草豐富,是一片天然的牧場。優秀的地理條件讓這裡的馬成為了少有的良駒,經常被運送到京都。至今還留有許多歌人以望月牧做為題材的和歌。
望月牧正式成立的具體時間不祥,不過在延喜五年(905)開始製作的『延喜式』中對其曾有記載,那就說明其成立時間是在此之前。牧場之南就是古東山道,那裡有座高良神社(淺科村)。其原來好象被稱作高麗神社,即從朝鮮半島舶來的人們也曾參與牧場經營。在牧場周邊古墳的殉葬品也以馬具居多,地名則常有如御馬寄、駒寄、牧寄、駒込、廄尻,與馬具關係的地名也有很多,如鍛造田、タタラ、吹上等,估計這裡以前曾是與望月牧有關係的馬廄、蹄鐵製造所、牧田、管理舍等設施。 同樣在古東山道旁,還有一座有駒形神社,這裡被認為是望月牧的封境,是負責管理望月牧的望月一族中根井氏的神社,在一段時期里,根井氏在此地有著很大的兵、馬的動員力。從九五零年開始,朝廷將牧場的權力分派給同為滋野一族的海野氏、禰津氏、望月氏三家,並設望月牧監一職總管。海野氏在望月牧的北部地區,望月氏則居其南部,此種格局一直延續到戰國時代。海野氏的分家真田氏在一段時期曾成為了其接替者。
除瞭望月牧,佐久地區還有鹽野牧(御代田町)、長倉牧(輕井澤町)和菱野牧(小諸市),以及一些私人牧場。到了平安時代中期左右,一些國有的牧場也逐漸被當地管理者私有化,而戰馬也開始被視為一種貴重的戰略資源。戰國時代的情況依然如此,佐久的牧場也成為了諸多武士對其垂涎的重要原因,這些人中就包括武田信虎、晴信父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