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固體

有機固體

有機固體主要探討有機分子的聚集態結構,以及其在光學、光電、電磁等各種物理性能,並可延伸至器件方面的套用。其內容涉及化學、物理、電子學等學科。

基本信息

處理技術

有機固體有機固體
FPW有機固體廢棄物生化處理技術,包括微生物菌群及處理機兩部分,由上海復旦大學研究開發,上海復旦浦發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產業化。該技術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的原理,是通過微生物相關菌群及分泌的各種生物酶,將生活垃圾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等高分子化合物經複雜的生化反應,逐步分解為各類低分子化合物,如CO2、NH3、酒精、有機酸等,這些物質再經分解全部從垃圾處理槽中蒸發排出,從而使垃圾處理達到減量化、無害化目標。微生物菌群也利用這些物質不斷地得到繁殖,同時釋放出能量。特點:·安全可靠。經近兩年的連續運作,故障率幾乎為零,由於設計合理,維修十分方便。·“綠色”無公害。能就地消化處理每天產生的有機垃圾,無噪音、無異味、無毒、無二次污染。·高效低能耗。工作效率高,可24小時不間斷運作。降解後的有機垃圾殘存物重量可減至原來的5%以下。推廣目標:作為一項高新生物技術,一經推出使用便受到用戶的歡迎,也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1年在上海市25個新建小區中運用,以後每年以50%的速度遞增,到2005年,市中心城區的新建住宅小區基本實現垃圾分類收集,實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有了新發酵劑.

發酵技術

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的發酵劑產品,最近在農村及城鄉結合部的環境整治中大顯身手。

有機固體有機固體
近日國家環保總局將這項“有機廢物微生物發酵生產生物有機肥”技術評為“200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這項技術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研製出“有機廢棄物發酵菌曲”,可將畜禽糞便快速除臭、腐
熟,使之成為有機農業種植所必需的生物有機肥。該技術能讓污染物在24小時內發酵溫度達到40度,36小時內祛除臭味,7天完成腐熟,並解決了連續工業化中的難題。而且在生產過程實現畜禽糞便可被完全處理利用,不產生二次污染。在對這項技術進行成果鑑定時,以國家環保總局金鑒明院士為首的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這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的發酵劑產品,是一項有效的實用技術。與進口的同類發酵劑相比,本項成果更具有實用性,價格低,技術成熟,在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中的套用中具有明顯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據該成果的擁有者北京市京圃園公司總經理禹宙介紹,到2010年,我國每年畜禽糞便產生量將達到45億噸,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處理,將進一步導致環境惡化。目前公司已在全國以特許加盟的方式建成40多家生物有機肥生產廠,年可消納畜禽糞便60萬噸。他們的出發點是將規模化畜禽養殖及農業生產所產生的廢棄物運用生物技術手段無害化處理後,生產出高質量的生物有機肥產品,發展綠色農業,實現農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的良性循環

固體廢棄物

有機固體有機固體
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丟棄的固體和泥狀物,如採礦業的廢石、尾礦、煤矸石;工業生產中的高爐渣、鋼渣;農業生產中的秸稈、人畜糞便;核工業及某些醫療單位的放射性廢料;城市垃圾等等。若不及時清除,必然會對大氣、土壤、水體造成嚴重污染,導致蚊蠅孳生、細菌繁殖,使疾病迅速傳播,危害人體健康。1.“白色污染” 我們用過的大量的廢舊農用薄膜、包裝用塑膠膜、塑膠袋和一次性塑膠餐具(以下統稱為塑膠包裝物)在使用後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於廢舊塑膠包裝物(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耕地質量和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等;二是造成化學污染;三是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減產;四是對牲畜有害,牲畜吃了帶有地膜的飼料後,會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科學家們針對廢塑膠難於腐爛、分解的特點,從改變塑膠生產的配方和工藝入手,製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塑膠,如澱粉塑膠、水溶塑膠、光解塑膠等,這些塑膠在一定條件下,經一定時間會降解為簡單物質或被微生物分解。當然,大面積推廣使用可分解地膜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當前,防止“白色污染“主要還應從加強回收廢舊地膜開始,同時加緊研究無公害、易回收地膜。 2.廢舊電池污染 電池的組成物質在使用過程中,被封存在電池殼內部,並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經過長期機械磨損和腐蝕,使得內部的重金屬和酸鹼等泄露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就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的食物鏈。廢舊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屬上,如鉛、汞、鎘等。這些有毒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電池污染的特點是生產多少廢棄多少;集中生產、分散污染;短時使用,長期污染。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是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三種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廢舊電池在這三個過程中的污染作用體現在:填 埋:廢舊電池的重金屬通過滲濾作用污染水體和土壤。焚 燒:廢舊電池在高溫下,腐蝕設備,某些重金屬在焚燒爐中揮發在飛灰中,造成大氣污染;焚燒爐底重金屬堆積,給產生的灰渣造成污染。堆 肥:廢舊電池的重金屬含量較高,造成堆肥的質量下降。再利用:一般採用反射爐火冶金法,工藝雖然容易掌握但是回收率只有82%,其餘的鉛以氣體和粉塵的形態出現,同時冶煉過程中的二氧化硫會進入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廢舊電池迫在眉睫。由於廢舊電池的成分包含有可利用的金屬部分,使得回收利用能產生一定經濟價值,實現資源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生產的電池達到15億節,這些電池含鋅皮38200噸,銅帽600噸,鐵皮29600噸,汞2.48噸等。為了保護環境,可以考慮使用不含汞和鎘的環保電池,同時要積極做環境的保護者,宣傳廢舊電池的危害性,倡導回收電池,共同保護美好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