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學校叫南開

有個學校叫南開

《有個學校叫南開》是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廣播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聯合出品的歷史人文紀錄片,由祖光執導,李立宏解說。 該片借南開校史折射百年中國史,講述了以張伯苓為代表的南開先賢,為了教育理想和救國夢不懈奮鬥的歷史故事。 該片於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並在騰訊視頻同步播出 。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天津是近代中國的縮影,百年南開的歷史折射了百年中國的命運。20世紀初,就在民族生與死、存與亡的危機時刻,嚴修和張伯苓選擇了用教育來挽救祖國,他們從一座私人宅院開始,慢慢建立起了現代教育的中學、大學、女子中學和國小。在烽火硝煙和顛沛流離之際,他們還將教育的血脈延展到祖國的大西南。一個名叫“南開”的系列學校就這樣誕生於國難,它為生存而尋路,為自強而探索。這是一個偉大的學校。它的偉大,不僅在於這裡走出了兩位共和國總理和一批傑出的政治家,造就了三位清華校長和近百位院士,培養了一批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百年來,這裡名人輩出,英傑輩出,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它的偉大,更在於它以天下為己任,以堅定的愛國主義奉獻給這個民族,以歷久彌新的“公能思想”奉獻給這個國家。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戰爭還是和平,無論苦難還是輝煌,“南開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百年南開的渴望已經融入了百年中國的夢想 。

有個學校叫南開 有個學校叫南開

分集劇情

第1集《尋路》

嚴修與張伯苓,舊新兩代知識分子,在國家患難、民族危亡之秋,共同選擇了教育救國之路。他們從一座私塾“嚴館”辦新學開始,考察了日本和歐美教育,進而創辦了全新的南開學校。由此,展開了國家命運、學校命運、個人命運交織在一起的傳奇故事。

第2集《私立》

南開,難開。時局動盪、軍閥混戰、日本侵華,一所私立學校的發展舉步維艱。然而,南開卻愈挫愈奮,越難越開。以“盜泉之水可以濯足”的觀點,拋開資金來源之爭,逆勢而上,相繼建立了中學、大學、女中、國小,形成了系列學校,成為上世紀前半頁的中國教育傳奇。

第3集《青春》

南開學校匯聚了以周恩來為代表的眾多革命青年和精英學子,是新思想的傳播地。是南開的師生把話劇傳播到中國北方,是南開的學子傳遞了“五四”的火炬,是南開“三點半”開創了中國學校體育課的先河,青年學子在南開放飛火熱的青春,南開也給了他們學養和德養,甚至影響了他們的人生。

第4集《風波》

南開又起風波,大學創辦了,但教育之路應如何走,是照搬西方,還是另闢蹊徑。一篇《輪迴教育》在南開大學校園裡引起了軒然大波。張伯苓痛定思痛,響亮地提出“知中國”、“服務中國”的教育宗旨,如同在近代中國晦暗的日子裡,高擎起一盞教育救國的明燈,闖出了一條“本土化、中國化”的教育之路。

第5集《南遷》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天津南開被日軍炸毀,張伯苓校長的兒子喋血沙場。南開背負國恨家仇一路南遷,“重慶南開”、“西南聯大”、“自貢曙光”相繼成立,南開在祖國的大西南延續著教育的血脈。在抗日戰爭中,南開沒有出過一個漢奸;在烽火硝煙中,南開依然為國家培養著一批批棟樑之才。

第6集《歸來》

新中國為南開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周恩來闊別30年回母校,說出了感人的名言。毛澤東視察南開大學,鼓舞了全校師生。海歸教授投身“兩彈”科研為國捐軀;中年學者重走何廉之路;龍舟隊小伙子勇奪“世界名校賽”亞軍;話劇社學生再次演繹百年名劇《一元錢》;一代代南開學子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校訓,愛國、報國,不忘初心,繼續追尋著渴望百年的強國夢想。

(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製作

前期籌備

在該片策劃之初,創作人員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這部歷史題材的紀錄片拍得好看”。為了把南開學校的歷史和國家的歷史結合起來,創作人員打破常規,採用電影的創作方法來構思拍攝 。而光是前期調研、挖掘材料、研判、篩選、提煉這些開拍前的工作,就進行了一年半之久 。

拍攝過程

該片的拍攝時間長達兩年,兩年的拍攝時間,工作人員走遍大江南北,還遠赴美國、英國、日本等地探訪當事人、歷史見證者、專家學者上百人。拍攝過程中,祖光團隊用“麻花結構”的拍攝方式,把龐雜的百年中國的命運,近代天津的城市命運,學校的命運和嚴修、張伯苓這一代舊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這幾條線索擰在一起講,祖光將其稱為“麻花結構”。“麻花結構”這種講述歷史的方法,是祖光團隊在拍攝《五大道》的時候摸索、總結出來的。他認為這種方法尤其適合歷史人文紀錄片,多線索,多條故事線,像擰麻花一樣形成完整的敘事鏈條 。

主創團隊

解說李立宏
片名題字劉長興
出品人程麗華、陳浙閩
顧問梁吉生、周鴻飛、羅澍偉、陳雍、李國林
製作人祖光
總策劃王賀勝、朱麗萍
執行導演張玲
執行製片人張玲、祥然
總監製張寧、萬克、王奕、石剛、楊清海
監製梁紅、楊君毅、宋濤、范建軍、李冬梅
導演祖光
副導演路一帆、王旭
攝影王瑩、王永明、姜力、李偉、葉寶乾
配樂王同、孫沛
道具房中立、劉遲、王雅倩
服裝設計周丹丹
視覺特效張玲(視效導演)、李欣、王笑楠、史辰揚、杜瑋
燈光徐大欣
錄音馮彬、朱晗、熊慶華、王普光
資料統籌曹芳宇
拍攝統籌呂寶桐、馬長虹

(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花絮

•在涉及對南開人物的拍攝時,劇組一共訪談了十來位南開校友,其中兩位老先生沒能等到該片播放便離世了 。

•節目組為了查閱史料,除了到圖書館、資料館借閱外,光是自己買來的相關書籍就有一噸重 。

獲獎記錄

時間頒獎方獎項獲獎方備註
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優秀國產紀錄片《有個學校叫南開》獲獎

發行信息

播出平台播出時間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2017年12月18日(每晚8點播出一集、次日白天分不同時段重播)
騰訊視頻2017年12月18日(每晚9點播出一集)
天津衛視2017年12月22日(每晚9點20分播出一集)
南開大學電視台2017年12月24日(每晚8點播出一集、次日中午12點重播)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2018年6月19日(每晚20點05分播出一集)

作品評價

《有個學校叫南開》將近代百年中國歷史、近代天津領風氣之先的命運和舊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這幾條線索交織在一起,共同推進,參照人類歷史長河大坐標系,立體化了近代歷史,運用平行蒙太奇等手段,將每一集均用動態化的敘事方式呈現。時尚化的解說語態、明顯的時代語彙特徵、電影剪輯方式、電影化專業品質,這一系列表達手段和方法的立體呈現,都給予了觀眾多維度的心靈體驗。從始至終,全片在莊重、沉著、激昂、緬懷的情感基調中,像“藍色多瑙河”一樣在千迴百轉中盪氣迴腸地一瀉而下。貫穿全片的幾個南開現實故事都是用紀實段落呈現的,人物表情豐富、鏡頭有張力,敘述精煉,給觀眾印象深刻。情景再現搬演含蓄而生動,彌補了歷史影像的缺憾,卻沒有違和感,與歷史影像很好地融為一體。而這些時空跳躍的故事和段落之所以能夠自然轉換、和諧統一,與編導者巧妙利用聲音、圖片、場景、特技等多種高超的電影化剪輯手段密不可分,尤其與行雲流水般動感豐富的鏡頭語言密不可分。不管在影像表達、思想深度、歷史呈現等幾個方面的探索,《有個學校叫南開》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中國人文紀錄片的發展潮流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天津日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