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券利益鏈

月餅券利益鏈

月餅券利益鏈是指月餅券的流通過程,月餅券背後隱藏著一套虛擬經濟,月餅廠家印發的月餅券通常會超出其實際的供應量,而多餘的月餅券則被用來“倒賣”,通過倒賣賺取利益。

簡介

月餅券利益鏈月餅券利益鏈

月報券利益圈指的是在一張張花哨的月餅券背後,隱藏著一整套龐大的“虛擬經濟”,它的流通過程被稱為是一條灰色利益鏈。有時候,廠家在賣給客戶月餅券的同時,並未生產出相應的月餅。廠家僅憑這張自己印的“紙”,層層流通轉回自己手中,就可以賺取相當於券面面值20%的真金白銀。有人把它類比為“期貨市場”。

流通過程

天涯論壇上,網友“海富城”分析了月餅券的流通過程:公司以6折~7折的價格從廠家團購月餅票發給員工;員工以4折~6折的價格把月餅券賣給黃牛;黃牛把倒賣不掉的月餅券以4折~5折的價格賣回印券的廠家。月餅券轉了一圈,廠家實際上卻並未賣出一個實實在在的月餅,月餅票於是演變為一種“期貨類的金融商品”。廠家賣了一張自己印的“紙”,就可以賺取相當於券面面值2折的真金白銀。而且月餅市場長期以來被一線廠家占據,二三線廠家生存越來越艱難,只好鋌而走險,利用炒賣月餅劵從中牟利。

月餅暴利

在這條利益鏈中,廠家賺到了錢,黃牛也賺到了錢,不愛吃月餅的消費者把月餅券折現了,愛吃月餅的消費者以低於標價的價格買到了月餅,構造了一幅“多贏”的局面。從中似乎找不到真正的反對者,這條利益鏈看上去牢不可破。
而“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在業內人士看來,月餅券的“超印”實則損害了市場的正常運轉,最後埋單的是消費者。他們並不諱言,目前市場上的月餅定價普遍虛高,“灰色利益鏈”在各個轉手環節均有利可圖的表象背後,實際上是由月餅高額的利潤在支撐。

高額的利潤讓這個行業日趨擁擠。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生產月餅的企業有上萬家,年產量超過25萬噸,銷售額超過150億元,行業主要骨幹企業和地方知名品牌企業年平均增速超過15%。甚至非傳統月餅生產企業也來分一杯羹——哈根達斯星巴克雀巢等洋企業如夢初醒般地積極進入月餅市場爭奪中,它們意識到這塊“一年一度”的巨大市場仍在連年擴大。不少二三線酒家也來湊熱鬧。月餅的銷售周期短,這些商家往往不設立自己的生產線,而是交由他人代工。廣州市場2011年的月餅銷量預計超過800萬盒,超過2010年700萬盒的銷量。業內對廣州月餅市場的前景看好,預計2012年廣州的月餅銷量或可超過1000萬盒。

大單客戶

每逢過節,各企事業單位就向有長期合作關係的酒店購買月餅劵,一方面發放員工福利,一方面滿足禮尚往來的“人情需求”。因為數量大,也能拿到比較優惠的價格。湛江市某銀行分行辦公室主任林銘(化名)說他們一個分行就訂了1000張(月餅券)左右。

治理路徑

“月餅經濟”形成已久,其中存在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就可解決。2005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質檢總局、工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於規範月餅價格、質量、包裝及搭售等行為的公告》,6年來,月餅行業一直在“亂”和“治”之間徘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