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yuè yīn ㄩㄝˋ ㄧㄣ
月陰(月陰)

釋義

(1).亦稱“ 月雌 ”。農曆以十二地支紀月的別名。地屬陰,故名。《爾雅·釋天》:“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寎,四月為余,五月為皋,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塗:月名。” 郭璞 註:“皆月之別名。”據 邢昺 疏:月陰別名可與月陽別名配合稱月。如正月得甲,可稱畢陬;二月得乙,可稱橘如。餘月類推。《史記·曆書》“月名‘畢聚’” 唐 司馬貞 索隱:“謂月值畢及陬訾也。畢,月雄也。聚,月雌也。”《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清 郝懿行 義疏:“月雄、月雌,即月陽、月陰也。畢陬乃以月陽配月陰,十二月皆然也。”
(2).月影。借指月光、月亮。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詩》之一:“閒階塗廣露,涼宇澄月陰。”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詩》之三:“月陰洞野色,日花麗池光。” 周偉 《痛哭周烈士實丹》詩:“那堪重讀《悲秋集》,恍見英雄傍月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