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過多

月經過多

月經過多(menorrhagia)的定義是連續數個月經周期中月經期出血量多,但月經間隔時間及出血時間皆規則,無經間出血、性交後出血、或經血的突然增加。系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中的一類。臨床上以出血時間與基礎體溫(BBT)曲線對照,將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分為月經量多與經間出血兩類。 如果你容易發生各種感染,經常發燒(尤其是高熱),除了月經經常性增多外,還出現皮膚瘀斑、流鼻血、齒齦出血等狀況……這些異常的出血更可能是凝血系統的問題——也就是血液病。子宮肌瘤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宮內膜增生,肌瘤妨礙子宮收縮,並影響血循環而使內膜充血。

基本信息

病因

月經過多月經過多

1、避孕方式不當 :在中國,放置避孕環是生育後女性最普遍採用的避孕方式,它所帶來的最突出問題就是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經量明顯增多和經後淋漓出血等。尤其是新一代帶銅離子的活性子宮環,在提高了避孕效能的同時也增加了月經出血量。另外,短效口服避孕藥通常可以使月經變得很規律,經量減少,並且痛經減輕。但錯誤的服用方式同樣會引起激素調節紊亂,從而出現異常增多的月經。比如未按照處方資料進行服用,漏服或錯服等,導致機體內的生殖激素水平紊亂,子宮內膜的發育受到影響而發生異常出血。 還有採用長效針劑或皮下埋植藥物避孕的女性,最常經歷的不是一次大量的陰道出血,而是持續性的、點滴狀的出血,有時出血量也會因時間延長而累計到很大。這種情形大多是因為外用的生殖激素在你體內作用未達平衡的結果。

2、感染:女性生殖器官並不是完全密閉的,它與外界之間半開放的通道使之有機會受到來自外界各種致病因素的侵擾。當你處於焦慮、緊張、勞累等使自身防禦功能下降的情形中,各種致病因素就可能乘虛而入,導致上述各種炎症的發生,使局部血管變得脆弱,行經時的出血不易凝止,往往引起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如果你最近自身狀況整體不佳,陰道多量出血伴隨下腹部或腰部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顏色或氣味異常,發熱,小便頻繁並疼痛,就要考慮發生了生殖器官的感染。

3、流產或異常妊娠:成熟女性的異常陰道出血有時與妊娠合併症相關,如果月經平時非常準時,卻無緣無故地遲到了一個多星期或十幾天,之後月經量增多,還夾雜著比平時更多的血塊或組織物出來,時間也比平時更久些。那么,這很可能是一次小型的流產事件。類似的事件更常發生在人工流產(無論手術或藥物流產)以後,尤其是做藥流後,有5%~10%的機會發生流產失敗或流產不全。另外如果伴隨陰道出血增多,還出現心慌、頭暈、出冷汗、腹部疼痛甚至暈厥的狀況時,就可能是宮外孕的徵兆。

4、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簡單地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原本該長在子宮壁內層的組織出現在其他位置上。這些“異位”了的子宮內膜,干擾生殖器官的各種正常功能,常常會伴隨各種月經失調——經期延長,經血過多,經前點滴出血,繼發性痛經等等。

5、腫瘤 :育齡女性最常見的生殖器腫瘤莫過於子宮肌瘤了。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很高,達20%~25%,但請別害怕,因為其中99. 5%都是良性的。引起月經過多的只有肌間和黏膜下兩種類型的子宮肌瘤居多。子宮內膜息肉其實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的病變,近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子宮頸癌最初引起的症狀是性交後的出血,這個情形在行經前後尤其突出,有時甚至可能引起致命性的大量出血。

6、血液病:月經增多也可能不是生殖器官本身的問題,而是血液病的徵兆。由於月經也和其他人體出血現象一樣要受到自身凝血系統的調控。如果凝血系統發生異常的情形,比如:先天缺乏某種凝血因子的血友病患者,由於血液不容易凝固導致每次月經量大和出血時間長。而月經過多有時是女性血友病患者的惟一表現。其他常見的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易於累及凝血系統使月經量增多。 如果你容易發生各種感染,經常發燒(尤其是高熱),除了月經經常性增多外,還出現皮膚瘀斑、流鼻血、齒齦出血等狀況……這些異常的出血更可能是凝血系統的問題——也就是血液病。

7、功能異常:如果上述幾種情況都不是你的問題所在,就該考慮是否存在功能失調的可能了。很多人常常提到的內分泌失調就是這種情況。但每個人的情況又會有不同,比如專業的醫生可以根據你不同的月經相、基礎體溫測定、血液里生殖激素的測定結合診斷性刮宮、超聲掃描、MRI等 輔助檢查的手段,可以區別是何種類型的激素水平失平衡,以及其可能的原因等情況,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如果你經常出現月經不規律,經量時多時少,經期不定,經前點滴出血等症狀,又找不到其他顯見的原因,那么很可能就是功能異常在作祟。

症狀體徵

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中月經量多的患者每個月經周期失血量多於80ml。每位患者主觀判斷出血量的標準有很大差異。有報導在主訴月經量多的患者中,僅40%經客觀測量失血量多於80ml。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中月經量多者其月經雖有紊亂,但常有規律可循。

檢查

1、血常規檢查、激素水平檢測、凝血功能、血小板的黏附功能與聚集功能檢查、測BBT,擇時作內膜或血孕酮測定。2、宮腔鏡、腹腔鏡、B型超聲、子宮動脈造影檢查。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以上相關檢查、經前5~9天測定血孕酮濃度有助於確定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鑑別診斷

有排卵型功血患者的月經雖有紊亂,但常常仍有規律可循,因此詳細詢問出血的起止時間及出血量將有助於鑑別其出血性質。

與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相鑑別。如有不規則出血、經間出血、性交後出血、或經血的突然增加、或盆腔痛、經前腹痛,則提示可能有器質性疾病。全血象及凝血功能檢查亦十分重要,血小板的黏附功能、聚集功能檢查以發現是否為血小板無力症。罕見的還有子宮動靜脈瘺,須經子宮動脈造影診斷。

月經過多病因

1、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月經量多

簡單地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原本該長在子宮壁內層的組織出現在其他位置上。這些“異位”了的子宮內膜,干擾生殖器官的各種正常功能,常常會伴隨各種月經失調--經期延長,經血過多,經前點滴出血等等。

2、子宮肌瘤導致月經量多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對症分度治療子宮肌瘤保全子宮做完美女人

子宮肌瘤的典型症狀為月經過多與繼發貧血,也有一些患者可無自覺症狀。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很高,達20%~25%,但其中99.5%左右都是良性的。子宮肌瘤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宮內膜增生,肌瘤妨礙子宮收縮,並影響血循環而使內膜充血。

生活中一些婦女上環後,常常出現月經偏多、月經周期延長、痛經等。這一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並非都是避孕環本身的原因。

病理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是氣虛統攝無權,血熱經血妄行和血瘀阻滯,新血不得歸經。

1、氣虛:素體氣虛或病後氣虛,以致氣不攝血,經血過多。

2、血熱:素體陰虛或熱病傷陰,陰虛內熱,迫血妄行而經血過多。或陽盛體質,又過食辛辣食品或辛熱助陽藥物,也可熱擾沖任,引起月經過多。

3、血瘀:經行不暢瘀血留滯,積於沖任,瘀血不去,新血不得歸經。

月經過多是指月經量較以往明顯增多,每次經量超過80毫升以上,周期基本正常

月經過多的因素

1、寒冷刺激

一些女性月經不正常,是因為寒冷刺激引起的。在月經期間,如果不多加注意,子宮受到寒冷刺激,會導致體內盆腔過分收縮,月經量過少的現象,嚴重情況,引起閉經。

2、不良習慣

女性月經不正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日常生活習慣不好,長期如此,也會引起月經不正常。如平常大量吸菸、酗酒,香菸中的有害物質、及酒水中大量酒精有害物,很容易引起月經不正常。

3、過度減肥

一些女性因為過度減肥,導致體內大量脂肪、及蛋白質被耗用掉,導致雌激素,不能正常合成,雌激素明顯缺乏。沒有雌激素的刺激,子宮內膜的形成,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最終導致月經不正常的現象。

4、內分泌因素

長期內分泌失調,出現黃體功能不全,使黃體期變短,進而導致月經周期變短,導致月經不正常的現象。

5、卵巢功能障礙

一些女性月經不正常,是由身體疾病因素導致的。如多囊卵巢綜合症、卵巢早衰、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都會對卵巢正常功能產生影響,導致月經不正常,最終引起女性不孕。

診斷要點

1、月經血量明顯增多,超過80毫升以上,但月經周期和經期基本正常可診斷為月經過多。但本病與月經先期的病因病機基本相同,如氣虛和血熱,故在臨床上常見到本病與月經先期同時並存。

2、月經過多應與崩漏病鑑別,月經過多者其月經的周期和經期都正常;崩漏者,有時表現月經量多如崩狀,但必伴有月經周期和經期異常,臨床上應予以區別。如月經過多未能控制,病情發展為周期、經期紊亂,淋漓漏下不止,即為崩漏。故積極治療月經過多可防止其發展成崩漏。

3、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中見於排卵型月經過多,其周期正常,基礎體溫雙相,陰道脫落細胞檢查和血內分泌激素檢查都提示雌激素偏高,婦科檢查和B超檢查無明顯異常。放環後月經過多者在放環前月經基本正常,放環後出現月經過多,婦科檢查和B超檢查也無明顯異常。子宮肌瘤者月經過多是由子宮肌瘤引起,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和肌壁間肌瘤,可以引起大量出血,婦科檢查和B超檢查可以提示子宮肌瘤的大小、部位。如果排除以上出血原因,應考慮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或肝病等凝血功能障礙,臨床需詳細詢問病史,並作必要的化驗檢查,或請有關科室會診,明確月經過多的原因。

辯證分型

1、氣虛:月經量多,色淡紅,質清稀,頭暈乏力,懶言少氣,納少便溏。苦薄,舌質淡,脈細無力。

2、血熱:實熱者經行量多,色紅黏稠有塊,口乾喜冷飲,心煩易怒,便秘尿赤。苔黃,舌紅脈弦帶數。陰虛內熱者伴口乾咽燥,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脈細數無力。

3、血瘀:經行量多,色紫暗有血塊,下腹脹痛,血塊下後痛減。舌質紫暗或有紫斑,脈弦。

治療

一、分型治療

氣虛:

治法:補氣攝血,調經止血。

方藥:十全大補湯加減。黨參12克、黃芪30克、當歸身12克、炒白芍12克、炒白朮10克、茯苓10克、熟地12克、仙鶴草30克、旱蓮草15克、黃精12克、煅牡蠣30克(先煎)、阿膠9克(烊沖)加減:出血多不止者,加生蒲黃12克(包煎)、大薊草30克、牛角(角思)12克;大便溏薄者,加炮姜炭9克、艾葉炭6克;懶言少氣者,加升麻3克、柴胡6克。

實熱

治法:清熱涼血,調經止血。

方藥:地榆湯(驗方)。生地15克、炒白芍10克、丹皮10克、生山梔12克、制軍9克、側柏葉15克、茜草12克、當歸10克、生地榆30克、生甘草5克加減:小便熱赤者,加澤瀉12克、木通9克;月經先期者,加白藤10克;量多者,加劑芥炭9克、旱蓮草15克。

陰虛

治法:滋陰清熱,調經止血。

方藥:地骨皮飲加減。當歸9克、地骨皮10克、生地炭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5克、麥冬10克、阿膠9克(烊沖)、旱蓮草15克、小薊草15克、生地榆12克、炒山梔10克、青蒿10克、炙甘草3克加減:伴氣陰兩虛者,加黨參12克、五味子5克;腹脹者,枳殼 9克。

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調經止血。

方藥:失笑散加味。生蒲黃12克(包煎)五靈脂12克、茜草12克、益母草30克、牛角(角思)12克、仙鶴草30克、制軍炭10克、制香附9克、炙甘草3克、焦山植10克。加減:瘀久化熱,傷津口乾舌紅者,加沙參12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旱蓮草12克等。

二、中成藥

月經過多月經過多

1、三七粉:出血多時每日3次,每次1.5克,吞服。可與上述煎藥同服,加強止血作用。

2、三七總甙片:是三七的提取物,每日3次,每次4~6片,出血減少後減量,改服3片,吞服。用於血瘀者。

3、雲南白藥:出血多時,4小時1次,每次1.5克,吞服。可與煎藥同時服。

4、宮血寧片:出血多時,4小時1次,每次4片,吞服。出血減少後每日服3次,每次2~3片。

5、補中益氣丸或歸脾丸: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適用於氣虛者血止後調治。

6、烏雞白鳳丸: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適用於脾腎兩虛者血止後調治。

7、固經丸: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於血熱者。

三、簡便方

1、失笑散15克(包煎)、百草霜30克,煎服。用於血瘀者。

2、蒲榆湯:生蒲黃12克(包煎)、生地榆20克、仙鶴草30克、紅棗7枚,煎服。用於氣虛伴腹痛者。

3、黨參20克、黃芪30克、仙鶴草30克,煎服。用於氣虛量多者。

併發症

可並發貧血、繼發感染、精神負擔、子宮內膜增生或腺癌等。

其它療法

1、耳穴埋藏 取子宮、卵巢、內分泌區。用油菜籽或磁石,耳針埋藏。

2、艾條熏隱白穴,每日2次,每次20分鐘。用於氣虛者。

3、艾灸百會穴每日2次,每次灸2壯。用於氣虛腎虧者,或氣虛下陷者。

4、體針:氣虛針脾俞、百會、足三里穴,用補法;陰虛加大溪穴,直刺,去百會穴;血熱加血海穴,用瀉法,去百會穴;血瘀加子宮穴,強刺激,促進子宮收縮,使瘀血排出,新血可以歸經。

注意事項

1、精神情緒可以影響丘腦下部的內分泌調節功能,導致月經失調,經量過多。肝主藏血,又有疏泄調達功能,如果情志不暢,肝失疏泄功能,也可引起月經過多。故情緒舒暢可防止月經失調和月經過多。同時平時還應注意飲食調養,保持機體正氣充足,也可防止月經過多。

2、月經過多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伴發月經周期和經期紊亂,則可發展為崩漏。如果月經過多的病程較長,或經量多如注,會引起血虛(貧血),臟腑失去血的滋養。

3、月經血是子宮內膜周期性剝落出血,中醫認為是胞宮執行“瀉”的功能,即行月經,故月經血要下行通暢,而血量又不宜過多,由此治療月經過多時,在月經的頭三天內以減少血量為妥,如果一下子使用大劑量的止血藥,尤其是炭類止血藥,雖然出血已止,但常有下腹脹墜不適等症,繼而又淋漓出血不止,導致經期延長,這一要點在臨床上常被疏忽的。

4、月經過多時病人有緊張恐懼情緒,因此要安慰和安定病人的情緒,配合治療。血止後根據病人的全身情況進行中藥調養,調整臟腑氣血功能,防止月經過多發生。

5、有內科疾病者,如肝病、血液病者應同時治療內科病。因為這類病人的月經病是由內科病引起的,所以當先治病為主,病癒經亦能自調。。

6、提倡勞逸結合,尤其在經期更要適當休息。平時加強體質鍛鍊,增強臟腑功能。

預後

有報導TCRE術隨診1~6.5年的結果,23%~60%術後閉經,有月經的患者中86%月經減少,總滿意率80%~90%。另有報導總併發症發生率1.25%~4.58%,子宮穿孔0.65%~2.47%,罕見的有術後肺水腫,子宮內膜炎等。需二次手術者約占7%,2%~21%術後需再行子宮切除。個別報導術後5年有發生子宮內膜癌者。

發病機制

1.從內分泌角度分析,異常子宮出血可由以下情況引起,其出血機制為:

(1)雌激素撤退性出血:對切除卵巢的婦女給予適當劑量及療程的雌激素後停藥,或將雌激素量減少一半以上,即會發生子宮出血,被稱為“雌激素撤退性出血”。但是如所給的雌激素劑量過低,療程過短,或雌激素減量的幅度過小,也可無子宮出血。絕經後婦女血雌激素濃度在低水平上也有波動,但並無月經來潮。這是因為子宮內膜增殖必須達到一定厚度後失去激素支持時才會出現出血,有的學者構想為“雌激素的內膜出血閾值;超過這一閾值後,如果減弱雌激素的刺激到上述閾值以下,即會出現子宮出血;反之,如雌激素刺激強度低於上述閾值,並在此閾值水平以下波動,則並不出現出血”。

(2)雌激素突破性出血:相當濃度的雌激素長期作用,無孕激素的對抗影響,可造成子宮內膜過度增殖以至於不同程度的增生。無對抗雌激素的刺激通過直接作用於血管,減低血管張力;刺激間質VEGF表達,減少PGF2a、AngⅡ的生成,促進一氧化氮(N0)、PGE2、PGI2生成等途徑引起血管擴張、血流增加,或由於內膜間質、血管、腺體發育不同步,溶酶體發育過度而不穩定,釋放水解酶,而引起出血增多或持續不斷、不可預計,被稱為“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3)孕激素突破性出血:體內孕激素與雌激素濃度比值過高,不能維持分泌期內膜的完整性而引起出血。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Fraser等(1996)綜合了套用單一孕激素類避孕藥,如norplant,長效醋甲孕酮後出現突破性出血機制的研究結果,認為孕激素突破性出血的臨床特點為不規則持續少量出血;有持續孕激素作用的同時,必須也有持續低水平雌激素的影響;子宮內膜呈受抑制的分泌或萎縮相,有局灶性片狀脫落;宮腔鏡檢查可見到宮腔內淺表血管擴張、血管壁薄、微血管密度及脆性增加,出現瘀斑;血流動力紊亂、白細胞浸潤增多等。這些改變對自然發生的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有參考價值。還有研究提示局部MMP表達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VEGF等血管新生因子或移行白細胞功能改變,導致內膜崩解及修復異常,皆可能與此類出血有關。

(4)其他:子宮內膜局部的出血原因還可見於局部血管的異常,如動靜脈瘺;全身止血、凝血功能異常等。

2.月經量多的發病機制 經比較有排卵月經量多與月經量正常的婦女,月經周期中血清LH、FSH、E2及唾液P濃度的動態變化,內膜組織相,結果未見差異。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含量評分(單抗免疫組化法)結果差異亦無顯著性。不同個體之間上述受體含量變異卻較大。但Gleeson(1993)等報導月經量多患者晚泌期子宮內膜ER、PR高於正常(單抗固相免疫法)。有報導月經量多者血漿及經血內凝血因子、子宮血管密度皆正常。近年研究有陽性發現的發病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子宮內膜不同PG之間比例失衡:已知不同PG對血管舒縮及血小板功能有相反的作用。前列環素(PGI2)能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TXA2)卻使血管收縮,促進血小板聚集。PGE2及PGF2皆能促進血小板活性,但前者使血管擴張,後者使血管收縮。有研究顯示:月經量多患者子宮內膜生成PGE2/PGF2a量的比值增高,PGl2及TXA2的各自代謝產物-6酮PG-TXB2比值也升高。此兩對PG產生量的失衡,導致血管擴張、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抑制的傾向,而引起月經量的增多。

(2)內膜纖溶系統功能亢進:子宮肌層及內膜含有大量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Gleeson(1994)研究顯示正常婦女子宮內膜tPA活性從晚泌期起開始升高,到下個月經周期第2天達峰值。月經量多者內膜tPA活性在中泌期起即升高,晚泌期及下個月經周期第2天,經期內膜及經血tPA及I型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I)活性顯著高於正常。周期第2天經期內膜tPA活性與月經失血量有強的正相關關係。可能由於內膜tPA活性過高,使纖溶系統功能亢進,引起止血的血栓不穩定或再通,細胞外基質膠原及黏附蛋白降解加劇,內膜剝脫廣泛持久,導致月經量多。

(3)其他:卵泡期子宮內膜VEGF、NO表達增加使血流增加,子宮內膜ET釋放、bFGF受體減少白細胞浸潤增多,內膜出血相關因子基因表達過強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