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紅桂

月月紅桂

月月紅桂屬四季桂新品種,灌木,高1~5米,葉皮披針形,葉色光亮,全緣或頂端有鋸齒。生長快,樹型好,花期長達半年,花量大,花色黃色中見紅色,橙黃月月桂是四季桂品種群中惟一開黃紅花的品種,每年開花220天花瓣4~5毫米,每芽有花6-8朵,是園林綠化、盆栽室內擺放觀賞之佳品。

形態特徵

月月紅桂高1~5米,葉皮披針形,葉色光亮,全緣或頂端有鋸齒。生長快,樹型好,花期長達半年,花量大,花色黃色中見紅色,橙黃月月桂是四季桂品種群中惟一開黃紅花的品種,每年開花220天花瓣4~5毫米,每芽有花6-8朵,

生長習性

月月紅桂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月月紅桂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月月紅桂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洼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月月紅桂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

栽培技術

月月紅桂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種法、嫁接法、扦插法、壓條法,下面將江西三農苗木的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播種法

4-5月份桂花果實成熟,當果皮由綠色變為紫黑色時即可採收。桂花種子有後熟作用,至少要有半年的砂藏時間,採收後灑水堆漚,清除果肉,置陰涼處使種子自然風乾,混砂貯藏,砂藏後可秋播或春播。砂藏期間要經常檢查,防止種子霉爛或遭鼠害。播種繁殖一般採用條播的方法。播種前要整好地,施足基肥,亦可播於室內苗床。播種時將種臍側放,以免胚根和幼莖彎曲,將來影響幼苗生長。播後覆蓋一層細上,然後蓋上草占,遮蔭保濕,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當年即可出苗。每畝用種量約20千克,可產苗木3萬株左右。小苗於苗床生長2年後,第3年可移植栽培。實生苗開花較晚,定植8-10年後方能現花。

嫁接法

嫁接砧木多用女貞、小葉女貞、小蠟、水蠟、白蠟和流蘇(別名油公子、牛筋子)等。大量繁殖苗木時,北方多用小葉女貞,在春季發芽之前,自地面以上5厘米處剪斷砧木;剪取桂花1-2年生粗壯枝條長10-12厘米,基部一側削成長2-3厘米的削麵,對側削成一個45度的小斜面;在砧木一側約1/3處縱切一刀,深約2-3厘米;將接穗插入切口內,使形成層對齊,用塑膠袋綁緊,然後埋土培養。用小葉女貞作砧木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長快,壽命短,易形成“上粗下細”的“小腳”現象。用水蠟作砧木,生長慢,但壽命較長。盆栽桂花多行靠接。用流蘇作砧木,靠接宜在生長季節進行,不宜在雨季或伏天靠接。靠接時選二者枝條粗細相近的接穗和砧木,在接穗適當部位削成梭形切口,深達木質部,長約3-4厘米,在砧木同等高度削成與接穗大小一致的切口,然後將兩切口靠在一起,使二者形成層密結,用塑膠條紮緊,癒合後,剪斷接口上面的砧木和下面的接穗。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桂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扦插法

在春季發芽以前,用一年生髮育充實的枝條,切成5-10厘米長,剪去下部葉片,上部留2-3片綠葉,插於河沙或黃土苗床,株行距3厘米X 20厘米,插後及時灌水或噴水,並遮蔭,保持溫度20-25℃,相對濕度85%-90%,2個月後可生根移栽。

壓條法

可分低壓和高壓兩種。低壓桂花必須選用低分枝或叢生狀的母株。時間是春季到初夏,選比較粗壯的低乾母樹,將其下部1-2年生的枝條,選易彎曲部位用利刀切割或環剝,深達木質部,然後壓入3-5厘米深的條溝內,並用木條固定被壓枝條,僅留梢端和葉片在外面。高壓法是春季從母樹選1-2年生粗壯枝條,同低壓法切割一圈或環剝,或者從其下側切口,長6-9厘米,然後將傷口用培養基質塗抹,上下用塑膠袋紮緊,培養過程中,始終保持基質濕潤,到秋季髮根後,剪離母株養護

園林套用

套用廣泛,是園林綠化、盆栽室內擺放觀賞之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