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暈主風

月暈主風

月暈主風, 是古代漢語辭彙,解釋為月亮周圍出現暈圈,則是有風的預兆,是觀測天氣的一種方法。出自《田家五行·雜占論月》。

基本信息

定義

月暈主風 (yuè yùn zhǔ fēng)

解釋:暈:日光或月光通過雲層時,因折射作用形成的日,月周圍的光圈,太陽周圍出現的光圈為日暈,月亮周圍出現的光圈為月暈。當月暈出現時,則為有風的預兆。

出處:《田家五行·雜占論月》:“月暈主風,何方有闕,即此方風來。”

形成

月暈的形成與空氣的溫度有關,冷空氣與暖和的濕空氣遇到一起,就形成了要下雨的雲,即卷層雲,這種雲白色半透明,有時像一層薄紗,有時像一團團亂絲,由一些形狀不同的細小冰晶組成。當光線透過這些小冰晶的時候,各種光線折射和反射的程度有大有小,改變了他的方向。在月亮周圍同一圓圈上的冰晶,能把同一種顏色的光折射到我們眼睛裡,各個方向的光點連線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暈圈,通常為白色。

套用

在天氣變化以前,我們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看到一個或兩個以上白色或彩色的光圈,而太陽和月亮的光也會暗淡許多,這就是日暈和月暈。日月或月暈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天氣的變化,一般日暈預示下雨的可能性大,而月暈多預示著颳風,所以民間有這樣幾句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日暈則雨,月暈則風,何方有缺,何方有風”。又曰“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礎潤者,即柱腳石有水珠滲出,主不日有雨。結合現代情況有人總結出,“暴熱生風,管潤生雨”,即突然暴熱數天,一兩日必有大風,自來水管道上有水珠滲出,擦去後仍滲出者,主一兩日內有雨。

現象效應

“浩月當空,清輝似水,漸漸的,霧靄升起,清澈的玉盤被蒙上羞澀的棉紗,周圍出現了一個內紫外紅的彩色光環。遠遠望去使人如入夢幻,迷茫中,那光環飄飄忽忽,透露著一種神秘的意蘊,一切仿佛變的更加美好”。心理學借用“月暈”這一自然現象來描述當人們在認識某種事物時,由於個人的心境或對象的某些特徵,對它產生了好感,就像月暈一樣,覺得它的形象更好。可是實際上被思想的光環所籠罩,把對象的不足和缺點都忽略掉了。 這是一種對個別事物最原始、最簡單的認識。它是以直接代替周密的觀察、用情緒體驗代替理智的判斷的認識方式。而“月暈主風”則多用來比喻見到一點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出自宋朝蘇洵的《辨奸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