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accounting)

會計是對主體經濟活動進行高級經濟效益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所謂指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主要是指在經濟上獨立或相對獨立的企業、事業、機關、團體等單位。會計可按不同的標準大致分為三。(1)按照會計主體的窨範圍不同,可以分為巨觀會計與微觀會計;(2)微觀會計再按照會計主體的性質不同,可分為企業會計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3)企業會計又可以按照企業所處行業不同,分為工業會計、農業會計、商品流通企業不會計等行業會計。一個特寫企業的會計還可按照其服務重點不同,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會計(accounting)

簡介

對主休珠經濟活動進行高級經濟效益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所謂指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主要是指在經濟上獨立或相對獨立的企業、事業、機關、團體等單位。會計可按不同的標準大致分為三。(1)按照會計主體的窨範圍不同,可以分為巨觀會計微觀會計;(2)微觀會計再按照會計主體的性質不同,可分為企業會計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3)企業會計又可以按照企業所處行業不同,分為工業會計、農業會計、商品流通企業不會計等行業會計。一個特寫企業的會計還可按照其服務重點不同,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會計是在社會生產實踐中產生的。人們在進行生產地,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記錄和計算,以獲得關於生產過程和結果的經濟信息,據以總結過去,了解現狀和安排未來。會計就是適應這種需要而產生的。在人類社會的早期,會計只是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單個商品生產者甚至只用頭腦記賬。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出現了剩餘產品、社會分工和私有制,特別是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發展之後,會計才逐漸從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分離出來,成為專委託當事人的獨立的職能。
在我國,“會計”一詞最早見於《周禮》,設有“司會”官職,掌握國家和地方百物財用。以後,各級官府為了加強對錢糧、財物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部門的會計,官廳會計。隨著明清時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促使恨間會計才逐步形成並 定的水平。
20世紀初期,借貸記賬法傳入我國和英美的會計制度,中式簿記改革,推行現代會計,我國近現代會計史上的第一次變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引進了與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前功聯會計模式,對舊中國的會計理論、制度和方法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啟動形成了我國近代會計史上的第二次變革。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相應開始了第三次會計變革。1992年企業會計準則正式頒布,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會計規範體系,並向國際會計慣例靠攏。
在國外,會計也悠久的歷史。原始的印度公社裡就有記賬員,負責登記農業賬目。古巴比倫商人就有現金記錄。古希臘和古羅馬人也有會計記錄的史料留於後世。其中對會計發展影響最大的地方是義大利。12、13世紀借貸記賬法就出現在意大 熱那亞、威尼斯等城市。12、11年,義大利弗羅倫薩銀行採用貸記賬法,即所謂“威尼斯簿記法”。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在其《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一書的“計算與記錄要倫”部分,介紹了“威尼斯簿記法”,成為世紀上第一部複式記賬法的著作,樗著現代會計的產生。產業革命後,西方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形式。公司股東希望有外部會計師來檢查他們所雇用的管理人員,特別是檢查會計的工作情況,於是在英國出現了以查賬為職業的獨立會計師(註冊會計師),擴大了服務,發展了會計內容。
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這100年間,會計在理論方法、技術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電子計算機引進會計領域,使會計手段和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管理會計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使會計職能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向事前預測、控制和參與決策擴展。由於國際經濟效的迅速發展,會計逐漸超越國家界限、成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

相關信息

會計(accounting)

巨觀會計(macro-accounting)

會計報表(accountingstatements)

會計管理體制

會計本質(natureofaccounting)

會計等式(accountingequati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