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是指預先確定每筆經濟業務所涉及的賬戶名稱,以及計入賬戶的方向和金額的一種記錄。簡稱分錄。會計分錄是由應借應貸方向、對應賬戶(科目)名稱及應記金額三要素構成。按照所涉及賬戶的多少,分為簡單會計分錄和複合會計分錄。簡單會計分錄指只涉及一個賬戶借方和另一個賬戶貸方的會計分錄,即一借一貸的會計分錄;複合會計分錄指由兩個以上(不含兩個)對應賬戶所組成的會計分錄,即一借多貸、一貸多借或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

基本信息

常用分錄

會計會計

預付賬款和應收賬款是企業的資產。

預收賬款和應付賬款是企業的負債

在填制資產負債表的時候:

應收賬款項目=應收賬款明細科目借方餘額+預收賬款明細科目借方餘額-相應的壞賬準備

預收款項項目=應收賬款明細科目貸方餘額+預收賬款明細科目貸方餘額

應付賬款項目=應付賬款明細科目貸方餘額+預付賬款明細科目貸方餘額

預付款項項目=應付賬款明細科目借方餘額+預付賬款明細科目借方餘額

預付賬款常用於資產的採購先預付一部分款項給對方: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而預收賬款是常用於銷售貨物的時候,收取對方的一部分貨款: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應付賬款是指購買貨物沒有支付價款,應收賬款是指銷售貨物,應收取的價款。

處理分錄

1、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2、本科目可按“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3、所得稅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當期應交所得稅,借記本科目(當期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②資產負債表日,根據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大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餘額的差額,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小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餘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企業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當比照上述原則調整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及有關科目。

⑷期末,應將本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餘額。

方法

一、層析法:層析法是指將事物的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和層次,逐層遞進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會計分錄教學直觀清晰,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步驟如下:

1、分析列出經濟業務中所涉及的會計科目

2、分析會計科目的性質,如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等。

3、分析各會計科目的金額增減變動情況。

4、根據步驟2、3結合各類賬戶的借貸方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增加或減少),來判斷會計科目的方向。

5、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編制會計分錄。

此種方法對於學生能夠準確知道會計業務所涉及的會計科目非常有效,並且較適用於單個會計分錄的編制。

二、業務鏈法:所謂業務鏈法就是指根據會計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組成一條連續的業務鏈,前後業務之間會計分錄之間存在的一種相連的關係進行會計分錄的編制。

此種方法對於連續性的經濟業務比較有效,特別是針對於容易搞錯記賬方向效果更加明顯。

三、記賬規則法:所謂記賬規則法就是指利用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進行編制會計分錄。

三要素

一、記賬方向(借方或貸方)

二、賬戶名稱(會計科目)

三、金額

種類

根據會計分錄涉及賬戶的多少,可以分為簡單分錄複合分錄

簡單分錄是指只涉及兩個賬戶的會計分錄,即一借一貸的會計分錄;

複合分錄是指涉及兩個(不包括兩個)以上賬戶的會計分錄

編制方法

會計分錄會計分錄

初學者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涉及的賬戶,分析經濟業務涉及到哪些賬戶發生變化;

第二:賬戶的性質,分析涉及的這些賬戶的性質,即它們各屬於什麼會計要素,位於會計等式的左邊還是右邊;

第三:增減變化情況,分析確定這些賬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減金額是多少;

第四:記賬方向,根據賬戶的性質及其增減變化情況,確定分別記入賬戶的借方或貸方;

最後,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

編制格式

第一:應是先借後貸借貸分行,借方在上,貸方在下;

第二:貸方記賬符號賬戶、金額都要比借方退後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貸方在右。

會計分錄的種類包括簡單分錄和複合分錄兩種,其中簡單分錄即一借一貸的分錄;複合分錄則是一借多貸分錄、多借一貸以及多借多貸分錄。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保持賬戶對應關係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經濟業務合併在一起,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為了反映經濟業務的全貌,也可以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

運用

會計分錄在實際工作中,是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實現的,它是保證會計記錄正確可靠的重要環節。會計核算中,不論發生什麼樣的經濟業務,都需要在登記賬戶以前,按照記賬規則,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確定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以便正確地進行賬戶記錄和事後檢查。會計分錄有簡單分錄和複合分錄兩種。

銷售返利

為激勵經銷商,很多企業都會制定返利獎勵政策,目的是通過返利來調動其積極性。返利是指廠家根據一定的評判標準,以現金或實物的形式對經銷商進行獎勵,它具有滯後兌現的特點。通過採取以下方式:折扣銷售,包括商業折扣、現金折扣及銷售折讓;商業返利,以平價低於進價銷售,它包括現金返利和實物返利兩種。

根據會計處理的不同,商業返利可具體描述為:

1、達到規定數量贈實物的形式。例如:在一個月內,銷售電磁爐30台,贈配套櫥具10套;

2、直接返還貨款的形式。例如:讀者來信中,讓利2.1萬元若直接以現金或銀行存款返還百貨公司,即為直接返還貨款;

3、沖抵貨款的形式。例如: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購買2萬件,返利為進貨金額的1%,購買至5萬件返利為進貨金額的1.5%,以此類推,返利直接在二次貨款中扣減。

銷售返利處理

據稅法規定,銷售貨物並給購買方開具專用發票後,如發生退貨或銷售折讓,對於購貨方已付款或貨款未付已作賬務處理,發票聯和抵扣聯無法退還的情況下,購貨方必須取得當地稅務機關開具的“進貨退出或索取折讓證明單”送交銷貨方,作為銷貨方開具紅字專用發票的合法依據,並開具紅字專用發票。

運用

會計分錄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在實際工作中,是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實現的,它是保證會計記錄正確可靠的重要環節。會計核算中,不論發生什麼樣的經濟業務,都需要在登記賬戶以前,按照記賬規則,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確定經濟業務的會計分,以便正確地進行賬戶記錄和事後檢查。會計分錄有簡單分錄和複合分錄兩種。

區別

會計分錄:

指經濟業務發生時,按照記賬規則的要求,確定並列示應借應貸賬戶的名稱及其金額的一種簡明記錄。會計分錄的格式和要求是:先借後貸;借和貸要分行寫,並且文字和金額的數字都應錯開;在一借多貸或一貸多借的情況下,要求借方或貸方的文字和金額數字必須對齊。

會計分錄不同於記賬憑證

記賬憑證要求要素齊全,並有嚴格的審核與編製程序,而會計分錄則只是表明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的科目與金額,是記賬憑證的最簡化形式。會計分錄通常只是為了講解方便而出現在書本之中,在會計實務中是很少出現會計分錄的。

分錄大全

資產類

一、現金

1、備用金

a、發生時: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或直接設備用金科目)

貸:庫存現金

b、報銷時:

借:管理費用(等費用科目)

貸:庫存現金

(1)定額:先核定備用金定額並撥付備用金,職工報銷時據實報銷,不沖減“其他應收款——備用金”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1000

貸:庫存現金1000

借:管理費用800

貸:庫存現金800

(2)非定額:不核定備用金可根據情況撥付備用金,職工報銷時沖減“其他應收款——備用金”。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1500

貸:庫存現金1500

借:管理費用800

庫存現金700(退回現金)

貸:其他應收款——備用金1500

2、現金清查

a、盈餘

借:庫存現金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查明原因: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貸:營業外收入(無法查明)

其它應付款一應付X單位或個人

b、短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貸:庫存現金

查明原因:

借:管理費用(無法查明)

其他應收款-應收現金短缺款(個人承擔責任)

其他應收款-應收保險公司賠款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3、接受捐贈

借:庫存現金

貸:待轉資產價值-接收貨幣性資產價值

繳納所得稅

借:待轉資產價值-接收貨幣性資產價值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銀行存款

A、貨款交存銀行

借:銀行存款

貸:庫存現金

B、提取現金

借:庫存現金

貸:銀行存款

其他貨幣資金

A、取得:

借:其他貨幣資金-外埠存款(等)

貸:銀行存款

B、購買原材料: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其他貨幣資金-(明細)

C、取得投資:借:短期投資

貸:其他貨幣資金-(明細)

應收票據

A、收到銀行承兌票據借:應收票據

貸:應收賬款

B、帶息商業匯票計息借:應收票據

貸:財務費用(一般在中期末和年末計息)

C、申請貼現借:銀行存款

財務費用(=貼現息-本期計提票據利息)

貸:應收票據(帳面數)

D、已貼現票據到期承兌人拒付

(1)銀行劃付貼現人銀行帳戶資金借:應收賬款-X公司

貸:銀行存款

(2)公司銀行帳戶資金不足借:應收賬款-X公司

貸:銀行存款

短期借款(帳戶資金不足部分)

E、到期托收入帳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票據

F、承兌人到期拒付借:應收賬款(可計提壞賬準備)

貸:應收票據

G、轉讓、背書票據(購原料)借:原材料(在途物資)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收票據

應收賬款

A、發生:借:應收賬款-X公司(扣除商業折扣額)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B、發生現金折扣:借:銀行存款(入帳總價-現金折扣)

財務費用

貸:應收賬款-X公司(總價)

C、發生銷售折讓: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貸:應收賬款

D、計提壞賬準備(備抵法)借:管理費用-壞帳損失

貸:壞賬準備

註:如計提前有借方餘額,應提數=借方餘額+本期應提數;

如計提前有貸方餘額,應提數=本期應提數-貸方餘額(負數為帳面多衝減管理費用)。

E、發生並核銷壞帳: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

F、確認的壞帳又收回:借:應收賬款同時:借:銀行存款

貸:壞賬準備貸:應收賬款

《會計》與《稅法》壞帳準備計提基數的區別:

A、會計:“應收賬款”+“其它應收款”科目餘額,不論是否購銷活動形成

B、稅法:“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科目餘額,僅限於購銷活動形成的

預付賬款

A、發生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B、付出及不足金額補付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預付賬款

銀行存款(預付不足部分)

註: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其不符合預付賬款性質,或者因供貨單位破產、撤銷等原因已無望再收到所購貨物的,應當將原計入預付款的金額轉入其他應收款,並按規定計提壞賬準備。

存貨

1、存貨取得

A、外購借:原材料(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等)

B、投資者投入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實收資本(或股本)

C、非貨幣性交易取得

(1)支付補價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原材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銀行存款(支付的補價和相關稅費)

(2)收到補價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銀行存款(收到的補價)

貸:原材料(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性交易收益

補價收益=補價-補價/公允價*帳面價-補價/公允價*應交稅金和教育費附加

D、債務重組取得

(1)支付補價借:原材料(應收賬款-進項稅+補價+相關稅費)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收賬款

銀行存款(=補價+相關稅費)

(2)收到補價借:原材料(應收賬款-進項稅-補價+相關稅費)

銀行存款(補價)

貸:應收賬款

銀行存款(相關稅費)

E、接受捐贈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待轉資產價值-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銀行存款(相關費用)

應交稅金(稅費)

月底:借:待轉資產價值-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貸:資本公積-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處置後:借:資本公積-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存貨日常事務

A、在途物資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

B、估價入帳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估價

註:本月未入庫增值稅不得抵扣

C、生產、日常領用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貸:原材料(等)

D、工程領用借: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資)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E、用於職工福利借:應付福利費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計畫成本法

A、入庫借:原材料(等)

貸:物資採購(計畫成本)

B、付款、發票到達借:物資採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C、月底物資採購餘額轉出

借方(超支):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物資採購

貸方(節約)借:物資採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計畫成本=實際入庫數量(扣減發生的合理損耗量)*計畫價

實際成本=包含合理損耗的購貨金額(即發票價)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差異+本期差異)/(月初計畫成本+本期計畫成本)

D、分攤本月材料成本差異

借:生產成本(等,+或-)

貸:材料成本差異(+或-)

4、零售價法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存貨成本)/(期初存貨售價+本期存貨售價)

期銷售存貨的成本=本期存貨的售價(銷售收入)*成本率

例:某商品公司採用零售價法,期初存貨成本20000元,售價總額30000元。本期購入存貨100000元,售價120000元,本期銷售收入100000元,本期銷售成本是多少?

成本率=(20000+100000)/(30000+120000)=80%

銷售成本=100000*80%=80000元

5、毛利率法

銷售成本-銷售收入-毛利

例:某商業公司採用毛利率法,02年5月月初存貨2400萬元,本月購貨成本1500萬元,銷貨收入4550萬元,上月毛利率24%,求5月末成本。

5月銷售成本=4550*(1-24%)=3458萬元

5月末成本 =2400+1500-3458=442萬元

6、包裝物

A、發出借:銷售費用(1、出借2、隨同商品出售不單獨計價)

其他業務支出(1、出租2、隨同商品出售單獨計價)

貸:包裝物

注意:包裝物僅指容器,不包括包裝材料,在原材料核算;自用的作為固定資產或低值易耗品核算。

7、委託代銷商品核算

受託方:

A、發出時借:委託代銷商品

貸:庫存商品

B、收到銷貨清單,開具發票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C、收到款項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D.結轉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委託代銷商品

E、支付代銷費用借:銷售費用

貸: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

受託方:

A、收到借:委託代銷商品

貸:委託代銷款

B、對外銷售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C、月底開出銷貨清單,收到委託單位發票借:代銷商品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D、結轉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委託代銷商品

7、委託加工物資

委託方:A、發出時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B、支付運費、加工費等借:委託加工物資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C、支付消費稅、增值稅借:委託加工物資(直接出售)

應交稅金-消費稅(收回後繼續加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消費稅計稅價格=(發出材料金額+加工費)/(1-稅率)

增值稅=加工費*稅率

D、轉回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貸:委託加工物資

9、盤存

發生盈虧借:待處理財產損溢(盤虧)借:原材料

貸:原材料貸:待處理財產損溢(盤盈)

A、盤盈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營業外收入

B、盤虧借:管理費用(因計量、日常管理導致的損失)

其他應收款-X個人

其他應收款-應收X保險公司賠款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0、存貨期末計價

按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

A、計提跌價準備借:管理費用-計提的存貨低價準備

貸:存活跌價準備

B、市價回升未到計提前存貨帳面價值,部分沖回

借:存活跌價準備

貸:管理費用-計提的存貨低價準備

C、市價回升高於原帳面價值,全部沖回,不得超過原帳面價值

借:存活跌價準備

貸:管理費用-計提的存貨低價準備

11、因銷售、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結轉的存貨跌價準備=

上期末該類存貨所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上期末改類存貨的帳面金額*因銷售、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而轉出的存貨的帳

面餘額

短期投資

1、取得時借:短期投資

應收股利(墊付的股利,已宣告未分派的股利)

貸:銀行存款

2、收到投資前宣告現金股利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3、取得後獲取股利借:銀行存款

貸:短期投資

4、計提跌價準備借:投資收益-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貸: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5、部分出售借:銀行存款

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出售部分分攤額,也可期末一起調整)

貸:短期投資

投資收益(借或貸)

5、全部出售、處理借:銀行存款

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貸:短期投資

投資收益(借或貸)

九、長期股權投資

1、成本法

A、取得

(1)購買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應收股利(已宣告未分派現金股利)

貸:銀行存款

(2)債務人抵償債務而取得

a、收到補價借:長期股權投資(=應收賬款-補價)

銀行存款(收到補價)

貸:應收賬款

b、支付補價借:長期股權投資(=應收賬款+補價)

貸:應收賬款

銀行存款(支付補價)

(3)非貨幣性交易取得(固定資產換入舉例)

a、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b、(1)支付補價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貸:固定資產清理

銀行存款

(2)收到補價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性交易收益

B、日常事務

(1)追加投資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貸:銀行存款

(2)收到投資年度以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3)投資年度的利潤和現金股利的處理借:銀行存款

貸:投資收益

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投資公司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單位實現的淨損益*投資公司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全年月份12)

我國公司一般是當年利潤或現金股利下年分派,由此導致沖減成本的核算。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單位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公司持股比例-投資公司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即:超過應享有收益部分沖減投資成本

(4)投資以後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a、沖回以前會計期間沖減的投資成本借:應收股利

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貸:投資收益-股利收入

b、繼續沖減投資成本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投資收益-股利收入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淨損益)*投資公司的持股比例-投資公司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公司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

舉例:A公司2002年1月1日以已銀行存款購入B公司10%股份,準備長期持有。投資成本110000。

(1)B公司2003年5月8日宣告分派上年度現金股利10000;

取得時: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110000

貸:銀行存款110000

分派股利時:借:應收股利1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10000

假設:(2)B公司2003年實現淨利潤400000,2004年5月8日宣告分派300000現金股利

沖減投資成本額=【(100000+300000)-400000】*10%-10000=-10000

借:應收股利30000

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10000

貸:投資收益-鼓勵收入40000

假設:(3)B公司2003年實現淨利潤400000,2004年5月8日宣告分派450000現金股利

沖減投資成本額=【(100000+450000)-400000】*10%-10000=5000

借:應收股利45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5000

投資收益-鼓勵收入40000

假設:(4)引用例(3),B公司2004年實現淨利潤100000,2005年4月8日宣告分派30000現金股利

沖減投資成本額=【(100000+450000+30000)-(400000+100000)】*10%-(10000+5000)=-7000

借:應收股利30000

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7000

貸:投資收益-股利收入37000

此時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帳面=110000-10000-5000+7000=102000

假設:(5)引用例(3),B公司2004年實現淨利潤200000,2005年4月8日宣告分派30000現金股利

沖減投資成本額=【(100000+450000+30000)-(400000+200000)】*10%-(10000+5000)=-35000

-35000高於累計沖減投資成本部分,最多沖減=10000+5000=15000

借:應收股利30000

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15000

貸:投資收益-股利收入45000

此時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帳面=110000-10000-5000+15000=110000(原投資帳面價值)

註:至此以前沖減部分全部確認為收益

2、權益法

A、取得

(1)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投資成本)………………占被投資公司應享有份額

(股權投資差額)

貸:銀行存款

(2)初始投資成本低於應享有被投資公司份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投資成本)……………占被投資公司應享有份額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投資差額部分

銀行存款

B、被投資公司實現淨損益

(1)被投資公司分派投資以前年度股利借:應收股利

貸: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投資成本)

(2)被投資公司實現淨利潤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股權投資收益

(3)被投資公司發生淨損失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損失

貸: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損益調整)

加權持股比例=原持股比例*當年持有月份/12+追加持股比例*當年持有月份/12

(4)被投資公司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損益調整)

(5)被投資公司接收捐贈

a、被投資公司帳務處理(舉例:固定資產)

1借:固定資產

貸: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

應交稅金(或銀行存款)……………………………支付的相關稅費

2借: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

貸:資本公積-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3處理借: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b、投資公司

1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股權投資準備)……….被投資公司確認資本公積*應享有份額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

(6)被投資公司增資擴股

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股權投資準備)……被投資公司確認資本公積*應享有份額

貸: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

(7)被投資公司接受其他單位投資產生的外幣資本折算差額(同上)

(8)專項撥款轉入(同上)

(9)關聯交易差價(同上)

(10)投資差額攤銷(期限:1、契約約定投資期限,按此期限;2、無規定不超過10年)

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股權投資差額)

(11)被投資公司重大會計差錯更正(例:發現某辦公用設備未提折舊)

分錄中123代實際金額

a、被投資公司

1)補提折舊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

貸:累計折舊

2)調減應交所得稅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1*所得稅率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

3)減少未分配利潤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2-1

4)沖回多提公積金借:盈餘公積-法定公積金…………………按調整年度計提比例*3

-法定公益金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

調整後減少未分配利潤(淨利潤)=3-4

b、投資公司

1)損益調整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上3-4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損益調整)

2)若與被投資公司所得稅率相同所得稅不作變動

3)沖減未分配利潤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沖回多提公積金借:盈餘公積-法定公積金

-法定公益金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

調整未分配利潤(淨利潤)=5-6

3、權益法轉成本法(資本公積準備不作處理)

A、出售、處置部分股權(導致採用成本法)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投資成本)

(損益調整)

投資收益(借或貸)

B、轉為成本法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成本法投資成本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投資成本)…………權益法下帳面餘額

(損益調整)…………權益法下帳面餘額

C、宣告分派前期現金股利……………沖減轉為成本法下投資成本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4、成本法轉權益法(以(追溯調整後長期股權投資帳面餘額+追加投資成本)為基礎確認投資差額)

A、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貸:銀行存款

B、宣告分派投資前現金股利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C、追溯調整

追加投資前應攤銷投資差額=追加投資前確認投資差額/攤銷年限*已持有期間……………………1

=(成本法初始投資成本-應享有被投資公司份額)/攤銷年限*已持有期間

持有期間應確認投資收益=持有期間被投資公司淨利潤變動數*所占份額………………………2

成本法改權益法的累計影響數=持有期間應確認投資收益-追加投資前應攤銷投資差額=2-1

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投資成本)……………

(股權投資差額)……………=調整前確認的投資差額-確認攤銷部分

(損益調整)…………………=2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調整時帳面數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1(累計影響數)

D、追加投資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實際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

E、以下分錄見例題

舉例:A公司2002年1月1日已銀行存款520000元購入B公司股票,持股比例占10%,另支付2000元相關稅費

(1)2002年5月8日B公司宣告分派2001年現金股利,A公司可獲得40000元;

a、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522000

貸:銀行存款522000

b、借:應收股利4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40000

長期股權投資帳面餘額=522000-40000=482000

(2)2003年1月1日A公司以1800000再次購入B公司25%股權,另支付9000元相關稅費。持股比例達35%,改用權益法核算。B公司2002年1月1日所有者權益合計4500000元,2002年實現淨利潤400000,2003年實現淨利潤400000。A與B所得稅率均為33%,股權投資差額10年攤銷。

A、追溯調整

2002年投資時產生的投資差額=552000-450000*10%=72000

2002年應攤銷投資差額=72000*10*1=7200

2002年應確認的投資收益=400000*10%=40000

成本法改權益法累計影響數=40000-7200=32800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410000=(522000-40000-7200)

(股權投資差額)64800=(72000-7200)

(損益調整)40000=(400000*1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48200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32800

B、追加投資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投資成本)1809000=(1800000+9000)

貸;銀行存款1809000

C、因改用權益法,2003年分派2002年利潤應轉入投資成本(詳見書)

借:長期股權投資-b企業(投資成本)40000

貸:………….(損益調整)40000

E、股權投資差額=1809000-(4500000-400000+400000)*0.25=684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股權投資差額)684000

貸:…………(投資成本)684000

新的投資成本=410000+1809000+40000-684000=1575000

所占份額=(4500000-400000+400000)*0.35=1575000

F、攤銷投資差額

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75600=(64800/9+684000/10)

貸:……………(股權投資差額)756000

H、2003年投資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損益調整)140000=400000*35%

貸:投資收益-股權投資收益140000

十、長期債券投資

1、債券投資

A、取得借: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面值)

(溢價)

(應計利息)……………………投資前確認的利息

(債券費用)……………………相關費用較大

投資收益-長期債券費用攤銷………………………………相關費用較小

貸:銀行存款

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折價)

B、一次還本付息:年度終了計提利息、攤銷溢折價

借: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應計利息)

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折價)

貸:投資收益-長期債券費用攤銷

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溢價)

(債券費用)

C、分期付息:年度終了計提利息、攤銷溢折價

(1)計提、攤銷借: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折價)

應收利息

貸: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溢價)

(債券費用)

投資收益-長期債券費用攤銷

(2)收到付息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利息

(3)實際利率法溢折價攤銷(分期付息)

應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收入(投資收益)=(面值+未攤銷溢折價)*實際利率

本期溢折價攤銷=應收利息-利息收入

未攤銷溢折價=溢折價總額-本期攤銷數

借:應收利息

貸:應收利息

長期債權投資-x債券投資(折價)

貸:投資收益-長期債券投資收益

長期債權投資-x債券投資(溢價)

D、可轉換公司債券

(1)取得時借:長期債權投資-x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溢價)

貸:銀行存款

(2)計提利息借:長期債權投資-x可轉換公司債券(應計利息)

貸:投資收益債券利息收入

(3)轉換時(本例成本法)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若為短期持有,借:短期投資)

貸:長期債權投資-x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溢價)..未攤銷部分

(應計利息)

E、各投資項目的處置

借:銀行存款

投資收益-xx投資損失

xx投資減值準備

貸:xx投資(全部處置全部轉出,部分出售部分轉出)………帳面數

貸:投資收益-xx投資收益

注意: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資本公積”借:資本公積-接收非現金資產準備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F、投資減值準備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借:投資收益-xx投資跌價準備

貸:xx投資跌價準備

委託貸款

1、計提利息借:委託貸款-利息

貸:投資收益-委託貸款利息收入

2、到期利息未收回,全部沖回,做1相反分錄

3、年終計提減值準備借:投資收益-委託貸款減值

貸:委託貸款-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

1、取得

價值構成(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價款(含增值稅)+運雜費+包裝費+安裝成本+稅金+(資本化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合差價+分攤的工程人員工資++專業人員服務費+其他間接費用(契稅、車輛購置稅、耕地占用稅)等

A、外購不需安裝的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B、外購需安裝的(1)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支付的買價、運雜費等)

(2)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支付的安裝費等)

(3)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結轉

C、自行建造(1)購買工程物資借:工程物資(含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2)領用工程物資借:在建工程

貸:工程物資

(3)領用本企業產成品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帳面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4)領用本企業外購原材料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等)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5)工程物資轉做企業存貨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工程物資

(6)聯合試車發生費用借:待攤費用……………………一年內攤銷

貸:銀行存款………………支付的費用

原材料…………使用本企業外購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應付工資……………應支付的工資

(8)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勞務借:在建工程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7)完工交付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8)改擴建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等)

(9)改擴建變價收入借:營業外收入

貸:在建工程

(10)參照預計可收回淨額①與改擴建+(原成本-累計折舊)②熟低確認新的投資成本

借:固定資產

營業外支出………②>;①時

貸:在建工程

C、投資者投入(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

借:固定資產

貸:實收資本(股本)

D、債務重組

(1)收到補價借:銀行存款……………收到的補價

固定資產

貸:應收賬款

(2)支付補價借:固定資產

貸:應收賬款

銀行存款………..支付的補價

D、非貨幣性交易換入(舉例)

(1)收到補價

確認的收益=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換出資產)帳面價+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應交稅金和教育費附加

借:銀行存款

固定資產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營業外收入-非貨幣性交易收益

(2)支付補價

借:固定資產

貸: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銀行存款

E、接受捐贈(1)借:固定資產

貸:待轉資產價值-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

(2)借:待轉資產價值

貸: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資本公積-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

F、無償調入(按調出單位帳面價值+相關稅費)借:固定資產

貸:資本公積

銀行存款

G、盤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

入帳價值:1)市價-依新舊程度估計的損耗

2)預計未來現金流量(1不可使用情況下)

(1)借:固定資產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2)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營業外收入

H、出包工程(1)付款或補付工程款借:在建工程-x工程

貸:銀行存款

(2)完工交付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I、租入(暫略)

J、融資租賃(1)借: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需安裝的先入在建工程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2)分期付融資租賃款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貸:銀行存款

(3)期滿,資產產權轉入企業借:固定資產-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貸: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融資租賃費用暫略

2、固定資產折舊

借: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

貸:累計折舊

A、年限平均法(略)

B、工作量發(略)

C、雙倍餘額遞減法

第一年=固定資產價值*2/使用年限

第二年=(固定資產價值-已提折舊)*2/使用年限

依此類推

倒數第二年=(固定資產價值-已提折舊-淨殘值)/2=最後一年

D、年數總和法

總年數(即分母數)=n+(n-1)+(n-2)+………+2+1n為可使用年限

分子:第一年=n;第二年=n-1………依此類推倒數第二年=2;最後一年=1

舉例:

(1)可使用年限為8年

分母=8+7+6+5+4+3+2+1=36第一年比例=8/36

(2)可使用年限為5年

分母=5+4+3+2+1=15第二年比例=4/15

3、後續支出注意:(1)汽車修理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

(2)固定資產裝修入固定資產-固定資產裝修(兩次裝修之間提完折舊,未提完,一次全部記入營業外支出)

4、處置

第一步: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銀行存款(應交稅金等)…………………支付的費用

A、投資轉出借:xx投資

貸:固定資產清理

B、捐贈轉出借:營業外支出-捐贈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

C、債務重組借:應付賬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D、非貨幣性交易換出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

貸:固定資產處理

C、D參照前例,雙方均可能涉及“營業外收入-xx收益(或支出-xx損失)”

E、無償調出借:資本公積-無償調出固定資產

貸:固定資產清理

F、盤虧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

G、出售、報廢

(1)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銀行存款{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稅率5%)}……………發生的清理費用

5、期末計價(重難點,書本提及較少,注意符合計提減值的條件)

已固定資產帳面價值比較“可收回金額”孰低法計減值準備

(1)發生減值借:營業外支出-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以後期間“可收回金額”恢復

a、價值恢復後仍低於未提減值準備狀態下固定資產至本期的帳面價值,因提減值準備造成的未提減值準備狀態下累計折舊與提取減值準備後計提的累計折舊的差額,全部補提。影響的損益(營業外支出貸方)=恢復的市值-當期帳面數

b、價值恢復後若高於未提減值準備狀態下固定資產至本期的帳面價值,因提減值準備造成的未提減值準備狀態下累計折舊與提取減值準備後計提的累計折舊的差額,全部補提。影響的損益(營業外支出貸方)=未提減值準備狀態下當期價值-當期帳面數

變化盤點

1,“現金”科目變為“庫存現金”科目。

2.新準則取消了“短期投資”、“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科目,設定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並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下設定“成本”、“公允價值變動”兩個二級科目。

3.新準則取消了“應收補貼款”科目,併入“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

4.“物資採購”科目變為“材料採購”科目。

5.“包裝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併為“周轉材料”科目。

6.新準則取消了“長期債權投資”科目,而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

7.新準則增設了“投資性房地產”科目,核算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

8.新準則設定了“長期應收款”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企業採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經營活動,已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應按應收契約或協定餘款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其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9.新準則設定了“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但其核算內容和核算方法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10.新準則增設了“累計攤銷”科目。用來核算無形資產的攤銷額。

11.新準則增設了“商譽”科目,從“無形資產”科目分離出來,產生於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

12.原制度要求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的企業設定“遞延稅款”科目,而新準則設定了“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其核算方法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

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

13.新準則取消了“應付短期債券”科目,而設定了“交易性金融負債”科目。核算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14.“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科目合併為“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15.“應交稅金”和“其他應交款”合併為“應交稅費”科目。

16.新準則中設定的“預計負債”科目,其核算內容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17.“盈餘公積”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關的核算。

18.新準則增設了“庫存股”科目,核算企業收購、轉讓或註銷本公司股份金額。

19.新準則增設了“研發支出”科目,核算企業進行研究和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

20.新準則增設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21.“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變為“其他業務成本”科目。

22.“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變為“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

23.“營業費用”科目變為“銷售費用”科目。

24.新準則增設了“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25.“所得稅”科目變為“所得稅費用”科目。

26.新準則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