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公共關係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也已發展成為一門研究社會組織的會計部門、會計人員協調公共關係、建立和諧發展的人際環境,以順利開展會計工作的套用科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也已發展成為一門研究社會組織會計部門會計人員協調公共關係、建立和諧發展的人際環境,以順利開展會計工作的套用科學

會計公共關係學概述

會計公共關係學,簡稱會計公關學,是研究會計公共關係活動及其規律的一門套用科學。它作為會計學與公共關係學相交叉的一門邊緣性科學,具有多學科交叉整合的特徵,是公共關係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產生與發展,得益於現代公共關係長期的活動實踐與理論積累。在會計部門、會計人員與社會組織內外部相關公眾之間的長期交往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會計公共關係的重要性,會計公共關係學作為一門邊緣學科才得以最終確立。

會計公共關係學的內涵

會計公共關係學有自己特定的涵義、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以及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研究這些內容,對於推動會計公共關係學的學科建設與指導會計公共關係活動的順利開展,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會計公共關係學的涵義會計公共關係學如何界定,這是該學科研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根據作者掌握的現有資料,曾有少數專家學者在一些文獻中提到過該學科,比如於玉林教授《現代會計結構論》《會計基礎理論概論》《會計基礎理論研究》《大會計學概論》等著作中多次提到過“會計公關學”,但對於如何明確界定其涵義,則論述者寥寥無幾。為了準確把握其深刻內涵,我們先來學習這幾個為數不多的論述。

於玉林教授主編的《現代會計百科辭典》認為:“會計公共關係學,簡稱會計公關學,是研究會計公關的產生與發展、理論和原則,公關手段和公關策略及其運用規律,以及科學地組織會計公關活動的一門套用科學。”在其主編的《大會計學概論》中再次指出:“會計公關學,是研究會計公關活動的一門套用科學。它要研究會計公關的產生與發展、理論和原則、手段和策略及其運用,以及科學地組織會計公關活動”。

對於以上論述,作者認為於玉林教授已經表述得很全面,但仍有繼續研究的必要。對於一個學科來說,與相關學科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其研究對象的不同。科學學原理認為,任何一門科學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和探索的領域。某一個新學科能否形成,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應有本學科特定的研究對象。毛澤東同志認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對於會計公共關係學來說,其研究對象就是會計公共關係領域中客觀存在的某種特殊矛盾。這種特殊矛盾,也就是社會組織在開展會計公共關係活動時所應遵循的客觀規律和主觀指導規律。因此,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會計公共關係活動及其規律。至於會計公共關係活動的具體內容,如理論和原則、手段和策略等,本著定義應精煉、簡潔的原則,不宜把它們放進定義的表述中。應當說,會計公共關係學作為會計學與公共關係學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門邊緣科學,具有公共關係學套用學科和會計學分支學科的雙重屬性。它是套用於會計領域的公共關係學,同時又是從公共關係學角度來研究的會計學。所以,會計公共關係學可以表述為:會計公共關係學是研究會計公共關係活動及其規律的一門會計分支學科。

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研究範圍

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研究範圍,與其研究對象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前已述及,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研究對象是會計公共關係活動及其規律,對它的研究一般可以從理論套用歷史三個方面來展開。因此,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研究範圍,通常可以分為理論、套用和歷史三大部分。

1.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理論部分。

這一部分著重從邏輯上直接闡述會計公共關係的本質、特點及其客觀規律。一般劃分為基礎理論和套用理論兩部分。基礎理論主要包括會計公共關係學的概念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研究方法研究意義、理論基礎等內容:套用理論主要包括會計公共關係的分類、目標、原則、規範、方法、程式等內容。

2.會計公共關係學的套用部分。

這一部分著重從具體實踐的側面,探討和說明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理論在實踐活動中的具體運用及其主觀指導規律。一般可以分為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係和組織外部會計公共關係兩部分。組織內部會計公共關係主要研究會計公共關係主體在開展會計公共關係活動,處理與組織領導人、相關職能部門、職工等內部會計公眾關係時採取的各種會計公關方法與技巧等;組織外部會計公共關係主要研究會計公共關係主體在處理與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機關、客戶等外部會計公眾關係時採取的原則、方法、途徑等。在套用部分,適當的會計公共關係案例分析,對於總結規律、指導實踐也是十分必要的。

3.會計公共關係學的歷史部分。

這一部分著重從歷史的角度考察和分析會計公共關係實踐及其理論的起源、產生與發展的整個歷史演進過程及其發展規律。

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理論體系

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理論體系,是指會計公共關係學內容的構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理論體系與它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有著密切的聯繫。對於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理論體系,作者大體上可以作出以下構想:

1.會計公共關係學原理

它主要研究會計公共關係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等。它在整個理論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概括性、抽象性最強。

2.會計公共關係學實務。

它主要研究會計公共關係學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及其規律。會計公共關係學作為一種實踐性套用性很強的學科,其實務部分來自於實踐,又直接用於指導實踐。它在整個理論體系中處於關鍵地位,如果會計公共關係學不能用於指導實踐,將失去它存在的意義。

3.會計公共關係發展史。

它主要研究會計公共關係實踐發展史、理論發展史及其歷史發展規律。它為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研究提供了時間維度的思考。研究歷史,總結過去,是為了以史為鑑,可以更好地指導現在、規劃未來,它對於會計公共關係學原理和實務研究的借鑑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簡單勾畫了會計公共關係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雖然這三個構成部分都可以相對獨立存在,但同時它們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繫。會計公共關係學原理,對於會計公共關係學實務來說,是一種指導關係;會計公共關係學實務,對於會計公共關係學原理來說,則是一種套用關係。會計公共關係發展史,與會計公共關係學原理和實務之間,是一種總結與借鑑的關係。對於任何一門學科,研究其發展史,必將對其原理和實務的發展與完善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會計公共關係學的研究也不例外。

會計公共關係學的學科性質

會計公共關係學的學科性質,是指會計公共關係學作為一門科學,具有的區別於其他學科的基本特徵。由於會計公共關係學是會計學與公共關係學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門新興科學,同時它還吸納了社會學管理學傳播學行為學市場學廣告學心理學經濟學等許多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知識,因此具有交叉性邊緣性綜合性套用性等特徵。但會計公共關係學並不是上述相關學科的大雜燴,而是在綜合相關學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礎上,重新構建的、具有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只不過從會計公共關係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緊密程度來看,它與會計學和公共關係學的關係最為緊密,相通的成分更多一些。因此,從其學科性質來看,它同時具有公共關係學套用學科和會計學分支學科的雙重屬性。它是套用於會計領域的公共關係學,同時又是從公共關係學角度來研究的會計學。

1.會計公共關係學是套用於會計領域的公共關係學。

公共關係學是研究社會組織公共關係活動及其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為我們有效地開展公共關係活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基本方法,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與套用性的特點。自它產生以來,就不斷向社會各行各業與各個領域滲透與延伸,逐漸形成了各部門公共關係,如政府公共關係企業公共關係事業公共關係等,以及各專業公共關係,如會計公共關係行銷公共關係生產公共關係科研公共關係體育公共關係等。而會計公共關係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不斷總結會計公共關係實踐經驗與理論升華而逐漸產生與發展起來的。由此可見,會計公共關係學是公共關係學套用在會計領域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

2.會計公共關係學是從公共關係學角度來研究的會計學。

從理論角度講,我們平常所說的會計學實際上是狹義的會計學,主要包括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稅務會計學等學科,這種觀點限制或阻礙了會計學的學科建設及其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學習和研究廣義的會計學,即“大會計學”。大會計學應當是一個學科體系。於玉林教授在其主編的《現代會計百科辭典》1994年版中曾經從大會計的角度列示了5大類144門會計分支學科,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國內外大會計學的發展狀況。而正是在這部文獻中,作者專門列出了會計公共關係學,並對該學科的有關辭目進行了解釋。再從實踐角度講,隨著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現代公司制企業的興起,企業面臨的與各方面的會計關係日益複雜化與公共化,需要專門從公共關係角度來看待和處理會計關係,會計公共關係就此應運而生了。此後,隨著對會計公共關係研究的不斷深化與理論總結,會計公共關係學便適時出現了。由此不難看出,會計公共關係學是會計學研究的一個新視角,是從公共關係學角度來研究的會計學。對它進行深入研究,必將會大力推動大會計學的學科發展和正確指導會計公共關係實踐活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