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芳園飯店

會芳園飯店

宮德銘一家在惠遠落腳後,先是在一家叫做九路聚的飯店當師傅。 宮德銘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夢想都匯聚到了他的會芳園中。 進了活動壁門後便是客飯廳,這是會芳園的主體建築。

摘要

惠遠城是座赫赫有名的歷史古城,是清代新疆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坐落於這座古城的會芳園飯店,則是清代伊犁“九城”中最大、最有名氣的飯店。會芳園以它布局裝飾的精美、風味的獨特、菜餚的豐盛而成為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聚餐的理想場所。

懷才進疆

會芳園的創始人叫宮德銘。號萬全。天津人。宮德銘兒時讀過私塾,14歲開始在天津梅盛德飯店學習烹飪技術。那年月,師傅不會手把手地教你,凡事都要靠自己去悟、留心觀察。宮德銘手勤嘴勤,肯動腦筋,平常對師傅的一招一式都默記於心。別人休息時,他在人後苦練。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三年後宮德銘出了師,他沒有另擇高枝,而是腳踏實地繼續在飯店學習烹飪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和實踐,宮德銘的烹調技術漸漸成了店裡的招牌菜,贏得顧客的交口稱讚。
光緒年間,由於家境艱難宮德銘隨父母從關內來到了新疆。宮德銘一家在惠遠落腳後,先是在一家叫做九路聚的飯店當師傅。由於宮德銘燒得一手好菜,又精於燒烤技術,一時間顧客盈門,宮德銘自然也成了收入最高的師傅。
宮德銘發現新疆這個地方真的很“養人”,只要有一門手藝加上勤勞肯乾,就一定會有所作為。積累了一些資金後,宮德銘開始籌建自己的飯店了。公元1890年(光緒15年)春,宮德銘先買了北大街的地皮,又回到天津訂購各種餐具和海產品。老人們在說起會芳園的餐具時,不禁嘖嘖讚嘆:“那可都是景德鎮的瓷器啊!”
宮德銘先是得到了天津梅盛德飯店少東李文漢一千兩銀子作為股金,約定保利一成,十年期限。宮德銘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夢想都匯聚到了他的會芳園中。

宏大場面

會芳園的經營面積有2012平方米,它的整個建築都是大四合院的廊檐式布局。據宮家後人所述:“當年的會
芳園從東到南北飯廳都模仿天津店堂的形式,雕樑畫棟,門扇刷著黑漆。大門左右掛‘包辦酒席’、‘海菜俱全’八個紅字。大門兩側左為灶房,右為櫃房、庫房和京雜貨鋪。”進了中門便是四合院,對面是活動壁門,左右兩側各有兩間陪房。門腦上有紅字黃底“會芳園”三個大字。
進了活動壁門後便是客飯廳,這是會芳園的主體建築。它的造型古雅優美,布局考究,是由東北南房、活動壁門組成。屋前四周空間是長25米、寬12米的飯廳和活動區,用8米高的大罩棚遮蓋。罩棚內可同時容納16桌128人吃飯。罩棚左右各有直徑55公分的5個頂樑柱,都刷著大紅漆,棚梁架則刷著棕黃色漆,色彩對比強烈而大氣。
東西南北與客飯廳都是可開可閉的活動格扇窗,既防風又通氣,想得特別周到。東北南房既可擺宴席又可以休息,能夠容納27桌,192人吃飯。室內裝飾突出了中國古老文化風味,擺設瓷瓶、宮燈、國畫、條幅和花卉。
會芳園還專門準備著鑼鼓等樂器家什,逢紅白喜事不僅在這裡宴請,還要唱戲。大罩棚便成為看戲的場所,可以容納300人左右看戲。餐具齊全,配有100桌全套家什。瓷器餐具從江西專門定製,分紅、黃、藍底色,有花鳥和人物圖像。小勺、小吃碟、杯碟是從北京、天津用碘銅製作的。筷子是烏木的,用白銀鑲包上下筷頭。火鍋和水鼓是銅的。會芳園的家什相當講究用場,按壽、婚、喪宴席確定。結婚席用紅色的,壽席用黃色的,喪席用藍色的。遇到達官貴人吃席,還要把銀色的筷子給擺上。
在衛生防腐方面,設有土冰櫃(木質箱內放冰塊)。為保持菜的溫度還特製水鼓,內盛開水將菜坐在水鼓上,凡需保溫的菜每上一道都必須更換鼓內的熱水,以保持溫度……說實話,我聽了上面的介紹之後,腦子裡一片混亂。我甚至都想像不出這樣的宏大場面。

烹飪技術

會芳園的烹飪技術譽滿“九城”。炒、煎、炸、泡、扒、浸、燴、燉、蒸、烤等有其獨特的技巧。尤其很注意火候,講究刀工。做出的菜餚有脆、香、酥、肥、濃、鮮之美味。全烤席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形態精妙,受人稱讚。全烤席120道菜餚,羊蹄一種可做出20道菜。全烤席是集羊的肉、筋、五臟、蹄而做成。會芳園很重烹飪質量,選料以質為先。做糖溜、醋溜魚時專用伊犁河的鯉魚做,因它具有肉質厚實,肉味純正,鮮嫩肥美,營養豐富之特點。由於選料考究再經師傅們精心巧做,做出的菜色柿紅透明、甜中有酸、微有鹹味,十分可口。由於他們技巧講究,功夫超卓,有應變之長,經營搞得很活,所以,聲譽傳遍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