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順德飯店

利順德飯店

坐落在和平區小白樓區域內今解放北路(原維多利亞道)與泰安道(原咪哆士道)交口處的利順德飯店,是天津市最早由外國人在開辦的飯店,該飯店距今已有140年多年的歷史了,其間在中國所發生的眾多歷史事件同利順德飯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坐落在和平區小白樓區域內今解放北路(原維多利亞道)與泰安道(原咪哆士道)交口處的利順德飯店,是天津市最早由外國人在開辦的飯店,該飯店距今已有140年多年的歷史了,其間在中國所發生的眾多歷史事件同利順德飯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士殷森德( John Lnnocent )在英租界的維多利亞道與咪哆士道交口處建造了一所沿河建築,作為接納英國新移民的旅館。當時英租界剛剛劃定,界內還沒有建築和道路,利順德最初建成的房屋分為兩部分,前面(從海河方向看)是平房,後面是鐵板棚子(在維多利亞路沒有建成前,主入口在沿海河一側)。到1884年(清·光緒十年)這一座建築被英國人喬治·瑞德購買後擴建,建成了三層平坡頂的磚木結構的建築,該建築是當時英租界中最高最大的建築物,其英文是:ASTOR HOUSE HOTEL(總督府邸飯
利順德大飯店
店),中文名是:利順德飯店。“利順德”三字源於儒家先聖經典所言“利順以德”,系孟子教訓士子為人之道、治世格言的教諭,這恰巧與傳教士們一貫宣揚的“心性”、“悟性”、“理念”的宗教內涵一致,再加上飯店創始人殷森德英文名字為Innocent,其漢語音譯與“利順德”三字的諧音一致。基於以上因素,飯店股東決定將飯店起名為“利順德大飯店”。到1929年為了經營的需要,拆除了北側的部分主樓,擴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磚混結構的4層樓房,至此利順德飯店的建築面積達8360平方米(建築鋼筆畫)。
飯店主樓沿街(今解放北路)布置,轉角處有一個古城堡式的五層塔樓。首層臨街設雙跑扇型退縮式台階為主入口,上有半園型雨棚,從入口處進去,各層均為內廊式布局,首層有門廳、餐廳、備餐室、廚房、檯球廳、衛生間等,一樓有單間客房5間,二、三樓各有公寓2套,單間客房17套,每套公寓內均設有臥室、客廳、圖書室、餐廳、廚房、衛生間和涼台,樓內設有帶衛生間的客房40套,其室內裝飾講究,近百年來接待了眾多的中外名人,成為了天津市對外開放的視窗,利順德不但是天津第一家涉外飯店也是中國最早涉外飯店之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全面封鎖了英租界,由於利順德的名聲,到1943年3月日軍才將利順德進行軍事管理,並將其該為“亞細亞飯店”,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利順德恢復了原名,並沿用了英文的原名:ASTOR HOUSE HOTEL,1952年更名為:天津大飯店,承擔天津市中外貴賓的接待任務,1984年天津市加大了改革開放的步伐,將利順德同香港哥羅洋行有限公司合資經營,恢復了利順德的中、英文的稱呼,同年,在其主樓東側面向海河方向興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建築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樓,使利順德飯店又煥發了新的青春。
在利順德飯店的經營史上,曾有眾多偉人、社會名流在此下榻,他們在利順德飯店留下了足跡。筆者查找了有關利順德飯店的歷史資料,發現了一些線索,現同廣大讀者共饗
首先是革命先驅孫中山三次下榻利順德。在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中,曾於1912年8月、9月和1924年12月兩年三次下榻利順德飯店開展革命活動。
第一次是在1912年8月。已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為穩定政局和統治,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8月23日,孫中山乘船抵塘沽,下午5時35分,孫中山抵達天津的招商局碼頭(今營口道東頭),孫上岸後即乘車赴利順德飯店。晚8時,直隸都督張錫鑾在飯店宴請孫中山。第三次是在1924年12月。直系將領馮玉祥率部下發動了北京政變,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馮的部隊也改稱了“國民革命軍”,後邀孫中山北上商討國是,孫先生於1924年11月10日在廣州發表了“北上宣言”,後於11月13日由廣州啟程北上,17日抵達上海,22日赴日本,30日由日本神戶起航,12月4日到達了天津,第一天下榻了利順德飯店。孫先生對天津、對利順德感情至深,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飯店將他曾三次住過的208房間恭修為“總統套房”,因為孫先生的出生地是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故此又將此房譽稱為“翠亨北寓”。
利順德大飯店
第二是德璀琳將該名稱改稱“總督府邸飯店”。1886年,利順德飯店首座樓房建成。當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與飯店股東德璀琳關係密切。德璀琳因多次受到李鴻章照顧,便把飯店命名為“總督府邸飯店”,此後“利順德”和“總督府”兩個名稱在很長一段時間並行不悖。
利順德飯店用“總督府”來命名,是李鴻章與德璀琳交易的結果。1913年1月1日的《京津泰晤士報》曾對此進行了披露:“德璀琳擔任稅務司的時期,幾乎與李鴻章主宰中國命運的四分之一世紀的時期相同,……李鴻章是他的大債戶。”史料稱,為了報答德璀琳“借”款之恩,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年春李鴻章將今佟樓附近的一片土地贈給了德璀琳,德在那裡建了“養心園”、別墅和跑馬場等。
第三是美國前總統胡佛就發跡於利順德飯店。據傳,1898年,一位年僅24歲的美國年輕人,拿著三年前從史丹福大學獲得的採礦專業學士文憑來到利順德飯店謀求職業。當時利順德飯店經理墨林看中了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經過幾次交談,便聘請他做由墨林創立的中國機礦公司經理兼煤礦工程師。年輕的胡佛憑藉其“聰明才智”,為飯店股東在開平煤礦、細棉土廠、灤州煤礦等處謀取了大量利益,自己也從中撈取巨額財富,為以後從政打下了基礎。1913年,胡佛帶著在利順德工作的“政績”積累的大量資本回到美國,參與美國政府糧食部門的領導工作,並於1929年當選上了美國總統。
第四是反帝制領袖黃興蔡鍔在利順德共謀討袁計畫。1912年,孫中山會晤袁世凱後發現,袁想用武力統一中國,“共商國是”乃袁的騙局。孫中山當即提出:“吾人苟心志堅定,以國家為前提,決可不怕軍人武工干預。”並密電黃興火速北上。黃興於9月9日把利順德大飯店的210室作為辦公室,通電全國聲討軍閥。
1915年初,袁世凱陰謀稱帝,當時進步黨人、中國文化巨擘梁啓超,急忙於3月25日把家從北京搬到天津,積極謀劃準備阻止袁世凱的野心。就在這天,梁啓超的學生蔡鍔也來到天津,住在利順德飯店,並向老師探討反袁之策。在這場反袁運動中,利順德大飯店的212房間,又成了蔡鍔將軍向袁世凱發難的運籌之地。
利順德大飯店
第五是末代皇帝紙醉金迷的娛樂場所。溥儀從1925年2月至1931年11月在天津“避風”期間,常到利順德飯店吃喝玩樂。過慣了皇帝生活的溥儀,在天津的六年半時間裡,雖然靠變賣古玩字畫維持生活,卻仍揮金如土。他和皇后婉容、淑妃文秀住在張園後移居乾園(今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70號,在溥儀進駐後改為“靜園”,取“靜觀時局變化,靜待覆辟時機”之意),每隔一天就要坐著汽車,專門到利順德吃冰淇淋、刨冰、奶油栗子粉等冷食,有時還要吃西餐。
此時的溥儀雖已不是皇帝了,但很多居津的清代遺老遺少仍都對他三拜九叩行大禮。利順德根據溥儀的要求,專門為他準備了山珍海味作為“御膳”,其中有銀魚、紫蟹、河蚌、野兔、山雞等。每值金秋,溥儀還經常與婉容等到利順德的大宴會廳參加歌舞晚會。
第六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每次來津幾乎都下榻利順德。中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對天津有著特殊的感情。從1916年到1960年,他差不多年年來津,來即下榻利順德332房間。梅蘭芳先生每次來到飯店,除了關心店員們飲食生活外,幾乎人人都接受過他的“紅包”。梅先生之所以每次來天津都到利順德,除飯店建築豪華、設施舒適外,飲食可口、服務上乘也是重要原因。飯店除了按照梅先生的生活習慣安排起居出入,還特意為他準備家鄉飯。1945年抗戰勝利後,梅先生來津在中國大戲院演出《霸王別姬》,臨上場時他發現利順德送來的“虞姬跑鞋”是一順的。送鞋人自知闖了大禍,不趕支聲,梅蘭芳見送鞋人神色緊張,便上前安慰說:“不要緊,我把圍裙往下落低點,不就行了嗎?”由此可見梅蘭芳的寬容大度可見一斑。現在利順德飯店將332房間恭修為“蘭芳套房”。
另外,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也多次攜趙一荻女士在利順德就餐和下榻。
利順德飯店與佛教有關的一段歷史發生在1954年冬季,西藏同胞觀光團200多人蒞津,阿沛•阿旺晉美活佛率高僧入住利順德,飯店為尊重藏胞的信仰,特設423房間為誦經講經之地。十世班禪大師和十四世達賴喇嘛及眾高僧在此室輪流說法,譯解佛家大乘教義、小乘教義。如今,佛光普照飯店,輝生四壁。
利順德對中國和天津本地的發展也發揮過積極作用。早期特別注重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中國最早的大學—北洋大學是利順德的股東參與投資建立的;1886年從唐山到天津的第一條鐵路是飯店股東說服李鴻章修建的;在甲午戰爭中立下戰功的北洋水師的戰艦“利順號”也是利順德捐贈的;中國第一條有線電話線路從天津直隸總督官司團到南郊葛沽,利順德是中繼站;同時也是全國最早使用電話的企業;天津第一條碎石道是由利順德飯讓1887年出資鋪設的;中國最早的電話和電報、數字統計機都在利順德飯店;他們還投資製造了中國第一輛火車車頭和最早使用了發電照明等。1924年安裝的電梯,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電梯了,現在仍能使用。如今利順德飯店仍是國內政要、商賈在天津下榻、宴請的首選之處,而且它還能讓人從中了解到一些發生在近代天津的故事。
利順德見證了歷史,見證了新舊社會的滄桑巨變。1997年,利順德大飯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飯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