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繡荷包

遠在明清時期當地的剪紙、繡荷包就很盛行,據說這裡的繡荷包還被當作貢品進奉給清政府。 1990年8月,會寧農民的剪紙《亞運會在北京》等64幅作品,被北京市亞運村藝術部列為亞運場館的義賣品和饋贈禮品。 1996年11月會寧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會寧的剪紙剪出了名堂,會寧的刺繡繡出了美麗。

會寧特產繡荷包、剪紙是會寧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它萌發於鄉土、活躍於民間,有廣泛的民眾基礎。遠在明清時期當地的剪紙、繡荷包就很盛行,據說這裡的繡荷包還被當作貢品進奉給清政府。每逢喜慶的日子,會寧百姓都喜歡用五顏六色的彩紙、彩布剪成各種各樣的圖形,把自己的窗子、炕圍和門面裝點得琳琅滿目,春意盎然。不論是巧刀剪出的獅子滾繡球,孔雀戲牡丹,蝴蝶戀紅花,還是妙針繡出的龍、荷花、馬,個個都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如今,當地婦女都能拿起剪刀、針頭,以自己周圍的生活為題材,大膽地用誇張變形手法創作出新穎獨特的作品。1990年8月,會寧農民的剪紙《亞運會在北京》等64幅作品,被北京市亞運村藝術部列為亞運場館的義賣品和饋贈禮品。1996年11月會寧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會寧的剪紙剪出了名堂,會寧的刺繡繡出了美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