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仙峰

會仙峰

會仙峰地處武夷山脈中段,坐落在江西省中部最東端的黎川縣國有岩泉林場境內,位於宏村鎮孔源村境內。

基本信息

黎川會仙峰

如夢似幻會仙峰 如夢似幻會仙峰

會仙峰地處武夷山脈中段,坐落在江西省中部最東端的黎川縣國有岩泉林場境內,位於宏村鎮孔源村境內。岩泉林場中,有兩條支流匯成岩泉河,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時而水勢平緩,時而是湍流急下,跌落數米,其曲、其險,實為勇士漂流探奇的好去處;其東南部分別與福建省建寧、泰寧兩縣相連,森林覆蓋率高達97.8%,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專家考察報告資料表明:該區擁有高等植物2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661種,國家級、省級保護樹種54種,且保存塊達3000標(其中胸徑1米的近千株)的香榧群落;鳥類、獸類和兩棲爬行動物186種,其中雲豹、黑熊、獼猴、蘇門羚、大貓、山貓等28種為國家級、省級保護動物果組織蟲類動物536種,其中寬尾鳳蝶、麝鳳蝶、金裳鳳蝶、魚紋環蝶等十餘種為稀有品種。

海拔1355米的會仙峰,相傳因麻姑仙子由鄰縣南城飛臨此峰與即將過海路過此峰的八仙聚會而得這富有詩情畫意之名,山勢雄偉,峻峭險要,遠望如一頭雄獅昂首吼叫,故又名“獅子峰”,它聳立於群峰之中,直插雲霄,有“勢臨武夷俯閩贛”之氣勢。山下林木鬱鬱蔥蔥,山上岩石嶙峋,絕壁懸崖,而隨處可見石縫中生長的台灣松姿態婆娑,秀色橫溢。山頂峭壁邊依勢建一古廟,即“會仙寺”,該寺廟由鐵瓦蓋頂,也算其特色之一。憑窗俯瞰:蒼鷹在腳底處展翅盤鏇,白雲在寺廟周圍如煙繚繞,自山頂用竹管引一股山泉入寺,涓涓泉水流到大缸中,清澈甘甜。坐於平台飲酒對弈,仙人般飄逸,灑脫,難怪明代地理學家黃儀、旅行家徐霞客游罷皆大為慨嘆。

在岩泉另一高峰岫峰頂千年占剎“洋岫寺”旁,有一花崗岩石洞,洞口約2丈見方,深約3丈,洞頂有1米見方“天窗”,置身洞中如坐井觀天,洞壁花崗岩經風化形成了粒粒米狀的顆粒,散落至洞中央池上,溢出層層黃色油狀浮物,陽光照射,油光泣泣,實在美不勝收,讓人留連忘返。林蔭石道現仙蹤,登臨洋岫峰,半坡林蔭小道有一巨石,表面有一個長達1尺、寬4寸、深半寸的“足跡”,儼然一腳印,五趾痕跡清晰可辨,大概是某位仙人經過此處欣賞美景而單足停憩留下的;層坪飛瀑,銀龍自天降。走近層坪工區,便聽見水聲淙淙,回音縈繞。溪水流峭壁邊,陡然下降至百米深的山澗,說它“飛流直下三千尺”也不為過,陽光照射下,七彩斑斕,仙女散花恐也遜色於此。置身於瀑下,人間煙火,何以再戀?

山水之樂,龍頭寨水庫漾喜。保護區西面高峰之下,黎川人民依勢建造了龍頭寨水庫,攔水大廈壩採用國內先進的“對數螺鏇形雙曲拱”技術,設計獨特,壩高90.7米,壩面弧長132米,頗為壯觀。水域綿長,峰迴路轉,蜿蜒數十時,水色清晰碧綠,兩岸群山連綿,森林密布,泛舟順流而下,賞美不勝收之景,懷怡然自樂之情。藍天碧水,青山環抱,鳥語花香,如夢噓幻,真乃仙境也。

會仙峰山頂與山底的溫差比較大,夏天登會仙峰,在山底感覺熱浪翻滾,越往上爬越覺得涼風習習,到了山頂便已然是人間四月天了。而冬天去登會仙峰,爬到半山腰,就已雲霧環繞,仿佛置身仙境。在通往山頂的石徑上,間或露出小小的亭角供遊人休憩。

會仙峰風景奇特,還特產藤茶,這種獨有的珍稀藤本植物,生長在密林深山凝雲積霧之中。此茶具有平肝、潤肺、益血、清熱解毒、減肥潤膚、防頑疾之功效。一邊登山,一邊品茶,豈不妙哉。自古以來,當地百姓常年飲用,藤茶芳名,得以世代相傳。

會仙峰 會仙峰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光臨會仙峰,並在他的遊記中寫下了數百字的記述:“自過脊至會仙,望之甚近,而連逾四峰皆峭削,其下亂壑縱橫,匯水成潭,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會仙絕頂,則東界大山俱出其下,為大山寥絕處。”“秀色排空,蔥蒼倚迭,磴道委懸,瀑流飛掛”就是對會仙峰自然景觀的精確描述。歷朝公卿大夫和文人墨客慕名前來遊覽,留下許多詩句佳作。

衡山會仙峰

衡山會仙峰 衡山會仙峰

會仙峰在祝融峰下,海拔1250米。舊《岳志》載:“相傳曾有神仙會此,故名。”道教稱為青玉壇福地。 會仙峰孤立高聳,峰頂由兩塊巨石疊架而成。一石體動,俗稱試心石。該石前臨深淵,傾斜欲墜。會仙峰與祝融峰山體相隔一道深淵,淵上架一片孤石為橋,寬約二尺,長約九尺,兩旁無護欄,俗稱會仙橋,又名試心橋。立於橋上,四面雲煙渺渺,下腦深淵,令人膽顫心驚。過橋者需膽大心細,先弓腰躡步挪過石橋,到達石咀,再援大石下至石坪。石坪可容納近百人憩息,邊緣設有護欄,以保遊人安全。

石頂平刻有“會仙橋”三字。昔人作遊記云:“會仙橋架絕壑,下臨千仞。試立橋上,無不魂悸膽落。”明鄒崇嗣《會仙橋》詩:“削壁千尋翠欲流,石橋孤出控金牛。月明夜靜雲璈響,長見飛仙比處游。”從會仙峰上往北看,祝融峰南面山崖上匐伏著兩石,形酷似烏龜,一龜頭向下,欲蠕動爬行;一龜身向上,昂頭翹首望著祝融峰頂,人稱“神龜朝聖”。

仙人坦村會仙峰

一名仙人岩。離南合村 6公里,在仙人坦村東北。自南合村沿公路西去,至右手向北面折入一個山谷,此峰就在山巔上。山巔的方形大岩前有兩峰,儼然兩個巨人向東並立;從南面側視,又象數人聚會。因傳說此地曾有仙人行蹤,於是就把它叫做會仙峰。

西泰山會仙峰

西泰山原始生態旅遊區位於河南省汝陽縣城南25公里處的伏牛山腹地,被稱之為"神遊之地"的天然雕刻奇石大觀園會仙峰景區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西泰山原始生態旅遊區的中部。會仙峰是一處發育完整的花崗岩地貌。千百年來,經過第四紀冰川切割和長期風化作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塑造出許多驚人的惟妙惟肖的天然石刻藝術作品,刻在岩石上的字畫和民族文化村--梨花村又為這裡平添了濃厚的人文色彩。

九華山會仙峰

九華山奇峰疊出,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千。

會仙峰在蓮台峰北,海拔1006米,一名小花台。峰頂怪石嶙峋,亂雲飛渡,石柱、石人形態畢肖,宛若眾仙聚會。峰西懸崖千仞,蒼松翠柏倚掛;天門、石筍、石棺三峰鼎立西南,成倚角之勢。由峰巔俯瞰,峻崖幽壑,別具天地。

濟南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景區位於濟南市長清縣境內,距濟南市區22公里,是國家級黃金旅遊線“一山一水一聖人”上的重要景區。五峰山山巒疊翠,古木籠陰,雲生古洞,泉出石罅,堪稱人間仙境。

自古以來就與泰山、靈岩並稱“魯中三山”,屬泰山支脈,主峰海拔395米,因五個橫空出世的秀麗山峰(即:迎仙峰、望仙峰、會仙峰、志仙峰、群仙峰)而得名。五峰山屬暖帶大陸性半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短,氣溫回升快,降雨少;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少雨雪。五峰山歷史悠久,據碑文記載:五峰山興發於秦,廣拓於金元,繁榮於朱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