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肇圖

確切的是,曾肇圖的富不是一般的富,時人皆說是“富甲鬰林州”。 傳出去後,鄉人評論“曾肇圖理髮——不識貨,工夫馬虎的才值錢。 ”傳出去後,鄉人評論“曾肇圖僱工磨火磚——幹活多者被剔除”。

曾肇圖,道光年間大修州城時,獻捐最多,功績最大,憑藉著這一堅固的城牆,多次使玉林生靈免於塗炭,絕於戰火,為玉林市的發展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故以文致之,以為後人之楷模.
曾肇圖,玉林大泉塘人(現今茂林鄉),是從廣東省興寧州於清道光初遷來廣西林(玉林)來定居的,曾肇圖雖出生於書宦之家,但不曾讀過書,家貧如洗,初來時只得在茂林橋擺賣茶水謀生,因言語不通,常被土著視其為侮辱、剝削的對象。變富後,“有錢不識享福”是鄉人對他的評語。他仍保持著過去勞動者的本色,穿大襟土布衫,戴大母笠,著草鞋勞動,在家是這樣,出圩入城也是一樣。
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清州宮王彥和倡導的大修州城的募捐開始了。曾肇圖接邀請信後,派晚子曾韋滿代表參加。曾韋滿執筆書“曾肇圖認捐五千貫”(考清未出版《欎林州鄉土歷史教書》所載:則以曾重光名義認捐的。)還說:是五千貫,包足亦可。交捐款日期到了,曾肇圖僱請了百餘輛單輪雞公車運錢,據說第一輛雞公車已到縣城,最後一輛出發的雞公車還在鵝頸嶺,由茂林鵝頸嶺到縣城,途為之塞,一日內交足五千貫制錢。
這次獻捐以曾肇圖獻捐最多,論功行賞,功績最大。 欎林州城建築完成了,其規模之大,建築之牢固,外觀之壯麗,除桂林皇城外,冠壓全省。“千州萬州不如欎林州”是百多年來兩粵(廣西廣東)人民對欎林城的讚歌。以後不少次戰亂,轉危為安,均賴此城垣,群稱“欎林城是福地”。

曾肇圖如何發家仍是個謎

大約在清道光年初,曾肇圖已由一個農民搖身變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富翁。他是怎樣暴富的?有傳說是“挖得銀”,有傳說是“養豬興旺”,眾說紛紜,如今還
是一個謎。確切的是,曾肇圖的富不是一般的富,時人皆說是“富甲林州”。

曾肇圖成富翁之後的生活

曾肇圖暴富後仍一切躬親營謀,餵雞、養豬、泥水工也不例外。他不穿綢著緞踏靴,仍然穿大襟土布衫,戴大草笠,著草鞋,出圩入城也是如此。一次他入城理髮,理髮師見他穿著一般,貌不驚人,三兩分鐘就給馬虎理完了。曾肇圖故意亂抓了一把銀子作為工酬,拂袖而去。理髮師歡喜萬分。曾肇圖第二次又來理髮了,這回理髮師很細心地花了一個鐘頭才理好,曾肇圖卻按市價給以工酬並說:上次你亂理一通,我也亂抓一把銀給你,這次你很細緻,我也按規矩給你酬勞。傳出去後,鄉人評論“曾肇圖理髮——不識貨,工夫馬虎的才值錢。”有一次,管家的來報,“磨大廳磚柱的日工,年壯者日磨逾百,老殘者僅得十餘只,怎辦?”客家主張“清洗老殘,留用壯年”。曾肇圖立即制止說,我們是來人,不能開怨土著鄰里,何況這些老殘者都是多年患難摯交,餓兔不食窩邊草,不但不能清洗反應特別照顧,多給休息,年壯者可調乾重活。”傳出去後,鄉人評論“曾肇圖僱工磨火磚——幹活多者被剔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