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成貴

曾成貴

曾成貴,男,,,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博士研究生,碩士學位,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基本信息

概況

曾成貴 1949 年8月生。四川自貢人。中共黨員。結業於上海高校鋼筆書法函授班。曾任自貢市張家壩製鹽化工廠廠辦公室機要通訊員。現已退休。國際華人書畫藝術家,曾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曾為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曾為四川省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曾為自貢市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主要業績成就:曾在全國性及海內外的書法大展賽中,作品入展、入集、入典、收藏、及名錄、報刊發表等100餘次。曾常為多家報刊題寫刊頭題字。作品曾多次發表在省、市內的報刊及一些書協專業報刊上,曾為自貢晚報報頭題字並獲“優秀設計獎”。多次海內外書法大展,“’94煙臺國際硬筆書法家精品展”獲銀獎,“中國岳陽樓杯”全國文學藝術大展獲二等獎,及“花城杯花城書賽精選”、“中國硬筆書法大展”、“南北書畫精品展”等。作品被多家館、所、院收藏,併入集、入典。傳略及業績載入《當代中國硬筆書壇概觀》、《中國硬筆書法藝術家精品》、《花城杯書賽精選》、《當代亞洲硬筆書法藝術家經典》、《中國書畫藝術人才名錄》、《中國文藝家辭典》、《自貢市硬協會員作品集》等辭書中、1994年被海內外10餘家書協組織評為1994年度100名國際華人書畫藝術家資格,定為書法2級。

1974年至1976年在浠水師範學校學習;1976年至1978年在浠水師範學校工作;1978年至1982年在華中師範學院歷史系學習;1982年至1985年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學習;1985年至今,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工作,歷任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歷史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等職;1991年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被列為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首屆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000年7月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2008年2月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副書記。湖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2008年12 月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社會兼職

主要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辦公室專家庫通訊評審、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評審會評審、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高級職務評審會評審、湖北省社會科學(管理)研究高級職務評審會評審,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理事、湖北省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政協文史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理事、董必武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社科聯副主席。

研究方向

曾成貴研究員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在中共黨史研究方面,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為主要研究方向,涵蓋黨的革命歷程與理論發展、黨與共產國際和聯共(布)的關係、黨史人物的生平與思想、黨的建設的歷史與學說。已出版專題論集《中共黨史論談》(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收入論文20篇)、專著《中國工人運動史》第3卷(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北伐戰爭史》(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國共產黨建設七十年》(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國民革命事典》(第一副主編,湖北辭書出版社,1996年),以及《八十年來中共黨史研究》(第二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國革命史人物研究綜覽》(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合著理論電視片解說詞《治黨方略》(湖北電視台2001年播出)、論文集《中國大革命史論》(收入論文8篇,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合編《中國近代工人階級與工人運動》第6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方面,以現代化進程中的湖北地方為主要研究方向,兼及民國政治人物與事件,參著《湖北簡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湖北省志·政黨社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98湖北長江抗洪史》(第二副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等,組織編輯了《湖北歷史文化論集》兩卷。

榮譽

曾成貴研究員參加國家社科研究基金項目的研究和寫作兩項,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兩項,目前正承擔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一項。獲中國圖書獎一項,廣東省和湖北省“五個一工程”獎各一項,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一項,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兩項。

成果目錄

曾成貴研究員1980年至2002年著述總目已作為附錄收入《中共黨史論談》一書,現將主要學術論文和學術資料文章題目轉錄如下:

毛澤東治國方略論綱,《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毛澤東早期政治思想與中西文化散論,《學術界》1993年第5期,全稿載《毛澤東鄧小平與現代中國》,當代世界出版社1994年

論毛澤東《<倫理學原理>批註》的道德觀及其當代意義,《貴州文史叢刊》1997年第5期

毛澤東與共產國際論中國資產階級之比較,《江漢論壇》1993年第10期

毛澤東與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論文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毛澤東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述評,《理論月刊》1992年第8期

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中的艱辛探索──以毛澤東劉少奇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為中心,《黨史研究與教學》2000年第1期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應從劉少奇的思想中吸取什麼,《民本思想與民主法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劉少奇在大躍進初期與廬山會議中,《湖北文史資料》2000年第1期

劉少奇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始末,《湖北文史資料》1999年第4期

中央蘇區期間張聞天關於領導方式的思想,《黨史研究與教學》1990年第6期

張聞天的蘇區經濟思想,《社會科學動態》1990年第12期

三十年代前期張聞天的思想發展軌跡,《江漢論壇》1991年第8期

近五年張聞天研究述要,《毛澤東思想研究》1987年第4期

略論董必武對大革命的重大貢獻,《湖北黨史通訊》1986年第1期

也談惲代英在軍校的實踐和理論建樹,《江漢論壇》1997年第3期

建國初期李先念的政治思想簡論,《黨史研究與教學》1996年第1期

孫中山與鮑羅廷的關係及其對國民革命的影響,《湖北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鮑羅廷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中學歷史》1986年第4期

試評鮑羅廷關於中國土地問題的主張,《江漢論壇》1988年第11期

鮑羅廷在中國史事長編,《湖北歷史文化論集》(二)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年

布勃諾夫使團中國之行評析,《江漢論壇》1987年第10期

北伐戰爭發動問題新探,《黨史研究與教學》1989年第5期

再談1926年北伐戰爭的發動問題,《江漢論壇》2000年第9期

共產國際與上海起義指導方針的形成及其演變,《江漢論壇》2002年第9期

陳獨秀“冷靜正視”北伐論質疑,《湖北社科通訊》1990年第4期

汀泗橋戰役史事辨誤二則,《江漢論壇》1986年第9期

北伐戰爭史事雜考,《黨史研究資料》1989年第3期

“鐵軍”之由來如何,《中學歷史教學》1984年第3期

武漢政府時期軍隊政治工作概論,《鹹寧師專學報》1991年第3期

中國大革命緊急時期的工人運動述評──以武漢地區為中心,《荊楚文史》1997年第2期

中國大革命時期工人運動史論綱,《社會科學動態》1999年第9期

簡論近代中國工人運動的歷史作用和基本經驗 (合寫),《上海工運》2001年第7期

試論大革命時期黨領導湖北農民運動的經驗和教訓,《黨史研究》1986年第4期

全國臨時農協述論,《黨史資料與研究》1986年第6期

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中央各省區聯席會議,《黨史資料與研究》1986年第1期

第一次國共合作研究的回顧,《黨史天地》2001年第2期

八七會議與遵義會議比較論,《江漢論壇》1998年第4期

論鄂東北共產黨在創建鄂豫邊根據地中的作用,《地方革命史研究》1987年第2期

紅四方面軍未能重返鄂豫皖蘇區原因淺析,《地方革命史研究》1990年第3期

關於民粹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爭鳴,《社會科學動態》2000年第4期

“六大”後兩年間毛澤東與周恩來建黨思想比較論,《理論月刊》1993年第8期

朱德論執政黨建設述評,《紀念朱德誕辰110周年──全國朱德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張聞天的黨群關係思想述評,《社會科學動態》1990年第5期

論張聞天晚年對黨建學說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上冊 檔案出版社1989年

黨的民眾路線問題的歷史回顧,《理論月刊》1990年第4期

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史論綱,《湖北社會科學》1991年第6期

關於建國前實行黨的民主集中制的歷史考察,《地方革命史研究》1991年第5期

對建國以來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的反思,《社會科學動態》1991年第8─9期

新時期黨的民主集中制建設的理論創穫與制度出新,《社會科學動態》1997年第7期

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個代表”的核心,《理論月刊》2000年第7期

繼承·弘揚·發展·超越──論延安精神與“三個代表”的關係,《湖北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

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二題,《理論月刊》2001年第10期

牢牢把握“三個代表”要求,《湖北日報》2002年6月13日

三個代表:立黨興邦的偉大綱領,《中共黨史論談》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國共產黨堅持兩個綱領相統一的歷史與現實,《湖北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全面推進執政黨建設的行動指南,《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陳天華為何投海,《中學歷史》1980年第4期

突發首義第一槍者是誰(合寫),《湖北日報》1981年11月

大通師範學堂述略,《中學歷史》1982年第3期

大江流日夜,浪激猶有聲──武昌首義前的《大江報》 《長江日報》1981年10月18日

癸卯學制簡介,《江蘇教育》1982年第3期

也談孫中山關於國共關係的主張,《社會科學戰線》1988年第2期

心力·道德·三民主義──孫中山的倫理思想述評,《荊楚文史》1995年第1期

孫中山的心性文明論與振興中華思想,《江漢論壇》2001年第10期

孫中山倫理思想研究綜述,《社會科學動態》1995年第5期

蔣介石辭辦黃埔軍校問題考述,《理論月刊》1994年第11期

鄧演達在大革命時期與蔣介石的關係探析,《學術月刊》1989年第2期

鄧演達的社會主義思想論略,《鄧演達誕辰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鄧演達的市場觀點瑣議,《理論月刊》1996年第9期

流亡期間鄧演達關於中國革命的思考,《廣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

鄧演達年譜簡編(合編),《鄧演達歷史資料》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8年

鄧演達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綜述,《社會科學動態》1995年第7期

鄧演達的早年曆程,《名人傳記》1994年第4期

論李宗仁的抗戰思想,《湖北社會科學》1987年第8期

再論李宗仁的抗戰思想,《學術論壇》1988年第4期

1938年李宗仁白崇禧的抗戰思想述論,《紀念武漢抗戰暨中山艦遇難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論抗戰時期的中間黨派(合寫),《抗日戰爭史論文集》春秋出版社1989年

五四運動中的武漢商界評議,《湖北社科通訊》1989年第4期

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略史,《荊楚文史》1994年第1期、第2期、1995年第1期 修訂稿載《湖北歷史文化論集》中國檔案出版社1998年

北洋時期的湖北農村經濟,《江漢論壇》1985年第1期

略論大革命時期湖北農村的土地問題,《湖北黨史通訊》1985年第4期

大革命時期湖北農民運動的基本經驗,《湖北師範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大革命時期湖北農民運動幾個問題的探討,《鹹寧師專學報》1990年第1期

大革命時期湖北省成立了哪些縣農協,《黨史研究資料》1986年第5期

湖北抗戰綜論,《湖北抗戰》軍事誼文出版社1995年

1959─1961年湖北省對農村生產關係的調整及其意義,《黨史研究與教學》1994年第4期 修訂稿載《湖北歷史文化論集》(二)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年

全面推進執政黨建設的行動綱領,《湖北社會科學》,2003.2

“三個堅持”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江漢論壇》,2003.11

毛澤東治國方略論綱,《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3.2

毛澤東執政黨建設思想論綱,《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3

後孫中山時代中共對三民主義之論評,《第六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2003

闖學術高原 抒獨家創見,《湖北日報》,2003.11.20

信史如斯,《黨史天地》,2003.7

縣級政府職能怎樣變,《學習月刊》,2003.10(與胡盛儀合作)

湖北新型工業化的突破口在哪裡,《要文摘報》,2003.19(與龔益鳴、楊直、譚安洛、成麗娜合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