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嶸

曾志嶸,男,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73.06
專業技術職務:教授
專業: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導師層次: 博士生導師
導師類別:學術型
最後學歷:2006年於南方醫科大學(原第一軍醫大學)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管理流行病學方向)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
工作單位:人文管理學院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系
現任廣東省醫學教育與信息技術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普通本科套用型人才培養教務處長聯盟理事長;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廣東省教育評估協會監事;廣東省教育研究聯盟常務理事;廣東省本科高等院校套用型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本科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本科高校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管理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從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以及管理流行病學研究。
高等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方向先後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高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在人才培養協同育人機制、評價體系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提出了創新理念和改革模式;二是高等醫學院校大學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研究,在現代大學治理結構和辦學自主權、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推進高校產學研合作服務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發展策略研究等方面進行探討,承擔了國家省級教育統籌相關理論和政策研究的任務,參與國家檔案的直接起草,承擔了廣東省大學辦學自主權的現狀調查和理論研究、廣東省省級政府統籌的政策研究和制度設計,直接參與了廣東省多個相關檔案、方案的起草。先後獲得教育部委託課題、廣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廣東省教育體制機制綜合改革項目、廣東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廣東省協同育人平台等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教育學重點項目、廣州市軟科學研究計畫項目資助。
在管理流行病學研究方面,運用流行病學理論和方法,探討流行病學在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等領域的研究和分析,探討和運用系統評價方法模型,對大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和分析展開了改革和研究,提出了相關的模型和路線,積極探討對高等醫學教育改革決策和公共衛生政策進行科學的評價和分析。先後獲得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廣東省軟科學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教育學心理學重點項目、廣東省教育改革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改革項目、CMB(美國中華醫學教育基金)醫學教育研究發展中心項目的立項資助。
近年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餘項,主編、副主編教材5部,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中華醫學教育》、《中國高校科技》、《河北學刊》、《南方醫科大學學報》、《第三軍醫大學學報》、《醫學教育探索》、《西北醫學教育》等期刊雜誌發表相關論文20餘篇,累計被引用250餘次,單篇最高被引用34次,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教育科研

主要研究方向:
1、高等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2、管理流行病學(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髮展評價)
最具代表論文:
1、廣東省醫藥衛生人才現況及其對醫學教育發展的需求分析,2009-01,南方醫大學學報(原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673-4254
2、高等院校實施創新教育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2009-04,中華醫學教育雜誌1002-7130
3、Logistic回歸模型在高等醫學院校教師教學行為研究中的套用,2007-12,南方醫大學學報(原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673-4254

4、高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創新體系的探索與實踐,2006-06,中華醫學教育雜誌
最具代表學術專著:
1、現代教育技術實用培訓教程,主編,2007-12,廣東科技出版社
2、醫學圖像藝術製作教程,主編,2008-04,廣東科技出版社
主要獲獎情況:
1、2014,建立“互利共享,開放多元”的資源聚集機制,創新醫學人才協同培養模式,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2009.10,“全程滲透,多維互動”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系統構,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3、2014,強化四大聚集效能,建立四類發展平台,創新醫學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第七屆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4、2014,醫學檢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第七屆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5、210.02,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第六屆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6、2010.02,“全程滲透,多維互動”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系統構,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第六屆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在研課題:
1、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研究,5萬
2、卓越醫師培養體系綜合改革,14萬
3、基於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生培養新模式改革研究,5萬
4、醫學人才培養“協同育人”模式的改革與實踐,1萬

5、基於附屬醫院教學集團的醫學人才協同育人聯盟,20萬
6、協同育人資源整合及管理系統建設,10萬

7、基於區域高校聯盟的協同育人機制改革,40萬

8、卓越醫師人才培養綜合改革試點推廣項目,60萬
本人目前可支配總經費:155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