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子思子

基本信息

作 者:陳桐生 譯註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258字 數:120000印刷時間:2009-10-1開 本:大32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101070040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在中國歷史上,曾參的思想價值有兩次被發現:第一次是在漢代,《孝經》以孝治天下的思路得到最高統治者的認同,漢家將這一思想運用到治國之中,漢代皇帝諡號前都要加一“孝”字,諸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等等。第二次是在宋代,宋儒在孔門七十子中獨推曾參,認為曾參繼承了孔子的道統,他們將《禮記》中的《大學》斷為曾參的作品,並認為子思述曾參之旨而作《中庸》,由此開列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統體系,以《論語》(孔子)、《大學》(曾子)、《中庸》(子思)、《孟子》(孟子)為“四書”。近現代以來的新儒家接著宋明理學講,曾參學說繼續得到足夠的重視。
曾參在先秦說理散文發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孔門禮學散文的藝術源頭是《尚書》、《國語》中的歷史記言文,這些文章大都採用歷史記言散文常用的對話問答體形式。曾參的一部分文章如《孝經》、《曾子問》、《主言》、《曾子天圓》、《曾子疾病》等也是對話體文章。但他另一部分文章——如《大戴禮記·曾子大孝》、《曾子制言下》、《禮記·大學》等——形式值得充分注意,因為這些文章不再用對話體,而是以一個“曾子日”領起,全文都是論述文字。這是中國最早的沒有敘事框架的純粹說理散文。我們可以說,中國典型的專題說理散文,是在曾參時代出現的。

目錄

曾子
內篇

仲尼閒居第一
明明德第二
外篇
養老第三
周禮第四
有子問第五
喪服第六
晉楚第九
守業第十
三省第十一
忠恕第十二
子思子
內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