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累訥村

曼累訥村

曼累訥村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景洪市勐罕鎮曼累訥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0.92平方公里,海拔525米,年平均氣溫21.8℃,年降水量1067.9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林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委會辦公樓
該行政村隸屬景洪市勐罕鎮,地處勐罕鎮東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景洪市35公里。東鄰曼法村委會,南鄰曼搭村委會,西鄰曼嘎儉村委會,北鄰基諾山。轄曼塘 、曼秀 、等11個村。現有農戶565戶,有鄉村人口2991人,其中農業人口2991人,勞動力19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68人。
全村國土面積16.40平方公里,海拔525米,年平均氣溫21.8℃,年降水量1067.9毫米,適合種植水稻.香蕉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004.00畝,人均耕地2.0畝,林地11470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99.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42.1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林業(橡膠 )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004畝(其中:田5593 畝,地 351畝),人均耕地2.00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1470畝,其中橡膠11316.12畝,經濟林果地21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泡果、椰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12畝,其中養殖面積312畝;其他面積6814畝。

基礎設施

通電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65戶通自來水,有565戶通電,有56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6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65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4.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55輛,農用車451輛,拖拉機437輛,機車85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59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59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7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太陽能農戶549戶;全村有 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 磚木 結構桿欄式建築住房為主,其中有2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3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種植業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99.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41.19萬元,占總收入的27.89%;畜牧業收入53.24萬元,占總收入的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014頭,肉牛358頭);漁業收入53.24萬元,占總收入的2.30%;林業收入1028.55萬元,占總收入的44.7%;第二、三產業收入424.47萬元,占總收入的18.45%,其他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0.7%。農民人均純收入6142.19元,農民收入以林業、種植業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林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28.5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4.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林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產業。該村無專業合作組織、企業。

人口衛生

鎮計畫生育服務所
該村現有農戶565戶,村人口2991人,其中男性1488人,女性1503人。其中農業人口2991人,勞動力1968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2982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66人,參合率99.65%;享受低保人數121人,占總人口的4.05%,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18人,占總人口的67.47%。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2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67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41人,距離鎮中學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7人,其中小學生141人,中學生7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村土地承包契約56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44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544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2010年末未進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68.22萬元,有固定資產233.2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0.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財務收支,債權、債務 ,固定資產及發展方向任期目標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部1個,下設1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81人,少數民族黨員81人,其中男黨員65人、女黨員16人。該村黨支部1994、1998年被西雙版納州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0-2002年被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年被市委評為先進集體;99年被西雙版納州委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1996年第二批村建被市委評為先進單位;2003年被雲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全省安全村寨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支書、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60人。

人文地理

最佳化居住環境
曼累訥村委會位於勐罕鎮東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轄11個自然村,屬傣族聚居地,信奉小乘佛教,具有古老的傣文歷史和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現保存有1千多年的緬寺、佛塔和桿欄式建築竹樓居舍及菩提樹,曼團還有一口神奇的古泉井,水質優良,可直接飲用。曼遠有一成片的千年芒果林。
曼累訥村交通、通信便利,進村主幹道路為6米柏油路;當地民族民風淳樸、濃厚,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特產豐富,有香蕉、鳳梨、椰子、芒果柚子等熱帶水果及其果脯,具有傣族風味的菜餚和遠近聞名的國際傣歷潑水節。
在解放西雙版納初期,傣族愛國熱血青年召存信(第一任西雙版納州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常委)在曼累訥村委會(曼團村)迎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瀾滄江,殲滅國民黨殘餘勢力,解放西雙版納。

新農村建設

曼累訥村緊緊圍繞中央二十字方針,紮實推進特色新農村建設:一是抓好邊疆黨建長廊工作,做到"七有"和"四上牆",加強黨在邊疆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疑聚力和戰鬥力,發揮基層組織的模範帶頭作用;二是堅持規劃先行,用規劃指導新農村建設,認真做好基礎數據的收集,提出計畫,為鎮新農辦提供規劃依據;三是利用廣播、會議、走訪民眾等方式開展新農村建設民眾思想宣傳發動,營造"政府作引導、農民唱主角"新農村建設濃厚氛圍;四是經過多層次的引導宣傳發動,極大地激發民眾紛紛發揚不等、不靠,自己家園自己建的精神,目前,11個小組實現四通(通路、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話)占100%、11個小組實現通水、占100%,11個小組完成6公里環壩遊覽公路建設 ,11個小組完成村內道路硬化,5個小組完成文化室建設,2個小組有圖書室,10個小組建有籃球場,10個小組建有曬場,11個小組建有公廁,有58%的農戶完成改廁,有39%的農完成改廚,累計投資1000餘萬元。五是依靠科技提升橡膠和糧食產業,橡膠種植11470畝,糧食種植面積842畝,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六是成立11個小組11支業餘文化宣傳隊,9支籃球隊,州新華書店捐贈9000元圖書給一個小組,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科教、文化、娛樂活動場所。 2、農業生態環境及村容、村貌有待改善。3、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缺乏壯大經濟實體的路子。 4、科技、文化重視力度不夠,村民的職業技能和農業實用技術有待提高。5、農業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合理調整。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科技知識的培訓力度,加強橡膠、水果、經濟作物等支柱產業的壯大發展。2、壯大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態環境。3、開展“科技、文化、衛生”活動,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職業技能和農業科技實用技術,使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農業生態環境更加最佳化,農民民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經濟發展

村黨委經過建設預算和公開招標,在民眾經濟負擔的範圍內,以人均集資1200元,共籌集資金341.52萬元,於2007年2月8日建成了總長6公里的村生產主幹道柏油公路,完成了全鎮旅遊環壩遊覽公路曼累訥段的主體工程。由於交通條件的改善,給對外運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加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利設施完善,農業用水充足,深受外商青睞,紛紛以1025元/畝的價錢搶租農民農田種植香蕉,讓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嘗到了投資建設回報的甜頭。農民不僅大大減輕了勞動力,而且收入比種糧高出一倍多。以前因為路況差,運輸效率低,出租的農田每畝450元都無人問津,現在路修好後,農田租金提升了400元到600元。目前,全村農田耕地已基本出租。按現階段的橡膠市場價格,農民僅靠割膠收入就能實現致富的願望。

社會治安

狠抓社會治安工作以確保全村社會和諧安寧是村“兩委”班子的重任。曼累訥村在2003年3月被省綜合治理辦公室授予“安全村”的榮譽稱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環境呈現出良好態勢,無吸毒人員、無偷竊行為、無重大事故發生,多年來受到公安機關的一致好評。

宣傳文化

村黨總支注重“報刊村”、“歌舞村”、“快板村”、“籃球村”、“交通守法村”、“文明村”的培植力度,在宣傳教育和資金扶持上下功夫。以現有的基礎條件,通過舉辦籃球運動會,積極引導男女中青年群體開展有益的健身活動,並組織各小組之間開展競賽活動。通過開展友誼比賽,促進了年青人之間相互學習和相互往來,增進友誼,極大地減少了年青人好吃喝酗酒鬧事的事件發生,為營造和諧安寧的農村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另外,注重宣傳國家計畫生育政策,把“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深入各家各戶;把“十星文明戶”的評選活動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來抓,使村民小組之間形成比先進、賽文明的良好風尚,使全村呈現出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新景象。

招商引資

目前,曼累訥村已成為勐罕鎮經濟實力較強的村寨,2007年2月8日建成了長6公里的村生產主幹道柏油公路,完成了全鎮旅遊環壩遊覽公路曼累訥段的主體工程,它的投入使用給曼累訥村帶來顯著的商機:一、勐罕鎮環壩遊覽公路建成後,將曼累訥村的解放時期的故事深度挖掘,打造成紅色旅遊景點,必將成為勐罕鎮村寨旅遊新的亮點;二、曼累訥村具有山美水清、人美村美的優勢,村道公路通車後,前來購買神井水源的民眾會越來越多,對增加村民收入將產生積極影響;三、曼累訥村有一片千年芒果樹林有待開發和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