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邵莊鎮

邵莊鎮位於曹縣南部,距曹縣城17.5公里。南部盛產花生,中部以小麥、玉米為主,北部盛產棉花,水源充足物產豐富。

基本信息

邵莊鎮位於曹縣南部,距曹縣城17.5公里。轄49個行政村(曹姚、曹樓、鄭莊、程莊、西賈、周場、任莊、前廠、白場、秦莊、曹莊、仲中、後廠、程莊寨、胡老家、邵莊、靳莊、孔莊、安莊、界牌集、武莊、仲南、東賈、魯莊、青南、姬莊、仲北、徐莊、劉莊、金莊、袁莊、王莊、青北、袁場、胡菜園、陳樓、鹼劉、西李寨、瓦屋莊、劉堂、旗桿莊、李莊、東李寨、袁小樓、王集、郭莊、劉堤頭、閆集、張屋)114個自然村。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居民13910戶,人口57774人
清雍正十三年(1753年)現境屬鹹睦里,民國時屬第一區(仲地圈)。1949年8月分屬曹縣第十區(大鄭莊)和第十一區(仲地圈),1952年分屬土山集區和仲地圈鄉。1958年初建燈塔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建鄉。1998年2月建邵莊鎮。
邵莊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鎮東北4公里鹼劉莊一帶,夏代屬蒙澤,地勢低洼,草木叢生,故古地名為薄,商湯在此建立了商代第一個都城,又稱亳(古代薄亳相通),是商代早期的政治經濟、經濟、文化中心,歷經五代十王,存續一個多世紀。西漢時設薄縣。鎮北7公里王廠村舊址,是著名的“王廠戰鬥”遺址。1943年9月,日偽軍萬餘人撲向魯西南抗日根據地,以閃電戰術將集結於王廠村一帶的魯西南軍分區指揮所、專署機關及民軍一團、分區騎兵連包圍,100多官兵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我軍傷亡慘重,軍分區司令員朱程、專署專員袁復榮等將士壯烈犧牲。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王廠戰鬥”故事。
水源充足物產豐富 境內主要河道2條,黃河故道過境長度5公里,楊河過境長度23.8公里,支流縱橫交錯。機井910眼,配套橋、涵、閘25座。界牌集揚水站是省重點工程。該鎮土地肥沃,耕地面積72000畝。南部盛產花生,中部以小麥、玉米為主,北部盛產棉花。全鎮每年生產小麥3萬噸、玉米 3 萬噸、棉花 1萬噸、雜糧 1萬噸、蔬菜水果 5 萬噸。農業總產值16500萬元。全鎮農田林網化,林地面積2.5萬畝,林業產值5000萬元。該鎮是山東省著名的畜牧大鎮。魯西南大黃牛存欄量3萬頭,生豬4.5萬頭,青山羊、小尾寒羊近10萬隻,雞鴨養殖專業戶遍布全鎮,被縣委、縣政府指定為畜牧生產重點鎮。全鎮共有農用拖拉機2000台,聯合收割機100台,農用機動運輸車3000輛。
水潭特產遠近聞名 黃河故道在界牌集村南形成潭坑一處,水面面積6000餘畝,水質好,無污染,是理想淡水養殖基地。每年3000噸的水產品,供不應求。春天,岸上桃花盛開,夏秋瓜果飄香,水中荷塘漣漪,魚躍蝦歡,吸引眾多遊人觀賞,是縣內重點開發的旅遊景點。界牌萬畝桃園頗具盛名,其五月鮮桃暢銷遼、黑、魯、豫、冀及平津地區。
工業強勁商業興旺 全鎮固定資產2.3億元,規模企業11家,重點企業88家,總產值4.8億元,從業人員9600人。鎮農機廠生產的278型錐頭磨,產品銷往雲南、貴州、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木材加工是該鎮主導產業,所生產彎曲木占全國市場份額60%以上,被譽為“江北曲木第一鎮”,產品暢銷廣東、江蘇、韓國、德國等地。蒲草編織的各種工藝品遠銷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該鎮是魯西南重要的商業重鎮,商業服務網點遍布全鎮,從業人員達 1 萬餘人。現有邵莊、王集、仲堤圈、鄭莊、李寨集貿市場 5 處,年交易額達數千萬元。,全鎮個體工商戶700戶,從業人員4800人。
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鎮駐地大街寬40米,柏油路面寬15米,修沏了下水道。兩縱兩橫形成井字格局,街道兩旁皆為二至三層樓房。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全鎮共有國定電話7000部,行動電話25000部,電腦寬頻1000戶。公路網三縱三橫格局,柏油路總長90多公里,實現村村通柏油路,通公共汽車,基本實現自然村通油路。建有110千伏變電站,電量足,電費低。半數以上的村用上了自來水。村村普及電視。有國小18處,中學1處,高中1處(曹縣五中)。鎮衛生院新建了門診大樓和住院部病房樓,設施齊全。村級衛生室32處,鄉村醫生82名。全鎮有體育活動場所52處,建有天下武館、健君私立武校,在校學生超過千人。
藝風醇厚享有盛譽 邵莊鎮是遠近聞名書畫之鄉,書畫活動在周邊享有盛譽。原山東省委書記蘇毅然看後欣然為其題詞:“曹州牡丹甲天下,齊魯書畫第一鄉——贈邵莊鄉農民書畫展。”民間紙紮藝術歷史悠久,任氏紙紮曾參加北戴河國際民間藝術展,展品被國家民間藝術館收藏。 鎮文化站、廣播站,多次被評為全縣廣播事業先進單位,新聞宣傳先進單位。魯莊電影放映隊曾被國家科協、廣電部等六部委評為“農村科普宣傳先進單位”。鎮王集兩夾弦劇團被省譽名為山東省兩夾弦劇團,共有演職員60多人,常年在工廠、農村、城市演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