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公園

曹氏公園,位於亳州魏武大道兩側,占地約10平方公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曹氏公園位於亳州魏武大道兩側,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四孤堆、劉園孤堆、薛家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馬園漢墓、袁牌坊漢墓群、元寶坑漢墓群等。占地約10平方公里,甚為龐大。2001年6月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文獻記載可知,亳州城南有曹騰、曹褒、曹嵩、曹燦、曹胤等人的墓群。近年考古發掘證實,亳州城南除有《水經注》記載的曹騰等人墓以外,還有曹鼎、曹鸞、曹勛、曹水、曹憲以及許多不知名的墓。可見曹氏家族,自曹騰發跡後,形成一個龐大的官僚群,其宗族墓地廣大。
從已發掘的墓葬可知,曹氏宗祖墓群的形制基本相同,規模都很大,為磚石結構的多室墓,一般均具有前室、中室、後室以及數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結構的曹騰墓和磚結構的曹嵩墓。
曹操宗祖墓群覆蓋著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現已開出來的有董園二號墓和章園一號墓。據考證董園二號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園一號墓為曹操父親曹嵩之墓,現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為亳州十大建築之一,現在的曹氏公園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 董園村石墓,位於亳州市董園村東南,1973年清理髮掘,根據《水經注》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墓主人是曹操祖父曹藤。 董園村石墓,外形為一高大土丘,內系青石築砌,墓門朝東,墓內長15.3米,寬10.2米,高3注,甬道、前室、中室、後室、南北耳室,東西偏室等組成,共用872塊大條石築成,董園石墓內各室均有壁畫如仕女圖、游天圖、天象圖、仙境圖等,整個石墓建築考究,工程浩大,儼然是一座宏偉的地下宮室,對研究東漢歷史和地下建築有重要意義。 墓內很遺憾的是隨葬品幾乎被焚盜一空,從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銅縷玉衣、玉枕、金屬豬、銅爪飾、陶瓷殘片等,尤其金屬豬,造型與今巴克夏品種豬十分近形,脊上凸,圓身,短腿,兩耳前豎,唇外侈,對研究中國養豬的發展史有重要價值。

亳州曹操公園更名

亳州曹氏公園更名為曹操公園,一字之差,引來眾多市民的關注,亳州市相關方面回應稱,改名主要是防止亳州的名人被別人搶,打響名人保衛戰。
亳州市曹氏公園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園,為亳州著名旅遊景點之一。亳州市古文化研究者李紹義介紹,曹氏公園前身其實是一片荒涼而又神秘的孤堆墳地。上世紀70年代初,孤堆附近曹操父親曹嵩墓、曹操爺爺曹騰墓等一系列曹操家族墓群被發掘,使這幾個孤堆的身份漸漸明朗了起來,但是這幾個孤堆的墓主到底跟曹操是什麼關係?問號一直延續到現在。
上世紀90年代末,為了保護四個孤堆,曹氏公園建成。2001年6月5日,曹氏公園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氏公園改名反響大
已經被人們喊習慣的曹氏公園突然間被改名,不僅沒有讓亳州人感覺到不適應,反而讓很多亳州人感覺有一種改名“恨晚”的感覺。
曹氏公園管委會主任梁大勇也興奮地說,曹氏公園改成“曹操公園”,對亳州來說肯定有好處,第一提高了亳州的知名度,第二提高了公園的知名度。“同時還把曹操是咱亳州人的身份給傳播了出去,這對發展旅遊業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感覺把‘曹氏’改成‘曹操’名字也更加響亮。”梁大勇說。
曹氏公園改名“曹操公園”的時間還沒有一個星期,但是這一舉動不只在亳州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在全國範圍內也引起了很大關注。
三大原因促成“曹操公園”
曹氏公園改名“曹操公園”似乎是人心所向,那么曹氏公園為何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更名為曹操公園?
亳州市文化旅遊局副局長范星宏列出了把曹氏公園更名為曹操公園的三大原因:原因之一是宣傳亳州。之二,提高亳州旅遊宣傳的市場認知度。之三,防止亳州名人被別人搶,打響名人保衛戰。
“最近幾年來,亳州四大名人,各地都在爭,怎么樣才能避免我們的老祖宗又被別人搶去,通過這一種舉措,也是一條很好的保護途徑。”說起有關亳州的歷史名人,范星宏語重心長。
曹操文物都該與曹操“沾邊”
亳州市文物處處長薛冰透露,亳州的曹氏公園更名為“曹操公園”之後,公園裡的四個曹氏孤堆,也將會更名為“曹操家族墓群”。
無論是曹氏公園更名“曹操公園”,還是曹氏孤堆更名為“曹操家族墓群”,這次亳州人都抱著共同的態度。亳州市古文化研究者李紹義老人也認為這樣做是名副其實。
李紹義說,“曹操公園”這一名字與原來的“曹氏公園”相比,更響亮一些,更吸引人一些,也更明確一些。而曹氏孤堆改成“曹操家族墓群”,這樣也離曹操更近一些,範圍更小一些。李紹義非常認可更改後的名字,原來的曹氏公園定名確實非常模糊。與此同時李紹義還建議相關部門,亳州應該把有關曹操的歷史文物都跟曹操拉上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