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川集敬軒文集兩溪文集

為霍州學正,修明聖學。 諸生服從其教,郡人皆化之,恥爭訟。 端亦高其行誼,命諸生延致之,講明正學。

作者介紹

曹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六年舉人。五歲見《河圖》《洛書》,即畫地以質之父。及長,專心性理。其學務躬行實踐,而以靜存為要。讀宋儒《太極圖》《通書》《西銘》,嘆曰:“道在是矣。”篤志研究,坐下著足處,兩磚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釋氏,端為《夜行燭》一書進之,謂:“佛氏以空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虛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從之。繼遭二親喪,五味不入口,既葬,廬墓六年。
端初讀謝應芳《辨惑編》,篤好之,一切浮屠、巫覡、風水、時日之說屏不用。上書邑宰,毀淫祠百餘,為設里社、里谷壇,使民祈報。年荒勸振,存活甚眾。為霍州學正,修明聖學。諸生服從其教,郡人皆化之,恥爭訟。知府郭晟問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艱歸,澠池、霍諸生多就墓次受學。服闋,改蒲州學正。霍、蒲兩邑各上章爭之,霍奏先得請。
霍州李德與端同時,亦講學於其鄉。及見端,退語諸生曰:“學不厭,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達事變,未學鮮或及之。古雲‘得經師易,得人師難',諸生得人師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誼,命諸生延致之,講明正學。”
端先後在霍十六載,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諸生服喪之年,霍人罷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貧不能歸葬,遂留葬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