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彬

景彬為人精幹,有謀略,慷慨樂施,胸襟豁達,常有善舉。 清乾隆元年,景彬時為東嶽廟駐會糾首。 此後,景彬首倡捐銀付典出利之舉,被歷代效仿,成為東嶽廟經久之費用。

曹景彬,生卒不詳,字惠鄉,清雍正至乾隆時蒲縣人。
景彬為人精幹,有謀略,慷慨樂施,胸襟豁達,常有善舉。清乾隆十八年《蒲縣誌·高義篇》曾傳日:“城中文昌祠基地,故彬舊業,邑人西山毀圮,請於官易之而建廟焉。厥後,承平日久,田墾闢漸多,彬以為一方名勝,義不欲私,復施諸官。又念諸廟殘廢,捐資倡建,漸還舊觀。復古蹟,補風氣,實與有力焉”!
清乾隆元年,景彬時為東嶽廟駐會糾首。當時,東嶽廟香火雖極盛一時,但無固定經費,亦無生財之道,恐極盛之下,難以為繼。為此,景彬時常憂慮,思謀“垂遠之良策”。經與駐會同僚謀議,敦請會中40人,每人各募銀5兩,總計200兩,典付殷實貿易之家,每年收取利銀30兩,以供東嶽廟事神之需。並對所集資本金、利息支取,昵列條例,予以規定:“不許另行公務,挪借動用;不許倚挾施捨,就中侵蝕;不許指稱出利,零星借貸;不許移張換李,徇情擅便。凡茲出入,與眾共之,每年事首代相接管”。
此後,景彬首倡捐銀付典出利之舉,被歷代效仿,成為東嶽廟經久之費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