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精論

第一 第三 第五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6月1日)
平裝: 27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02039732
條形碼: 9787102039732
尺寸: 20 x 13.8 x 2.4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丁文雋(1905—1989),20世紀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書法教育家。原名越鴻、字文雋,後以字行,齋號煮石庵,晚年自稱“半殘老人”。河北豐潤人,自1951年定居北京。1927年畢業於原北京交通大學,從事鐵路管理工作。公務之餘,研刁書法藝術,終生不倦。1980年被聘為中國書畫研究社顧問,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自幼喜好書畫。承受家教,精於詩文,臨池成癬,泛臨真、草、隸、篆諸體。大學畢業後,公務之餘,耽習翰墨,上自甲骨、鐘鼎款識、漢魏刻石、碑誌,至晉、唐、宋、元、明、清諸家帖札,無不臨“習”,潛心研究歷代書家論書法之作。兼工各體,博採眾長,經常為人書寫牌匾、碑誌,自出機杼,不拘一家一派,別具風格。20世紀40年代初出版《丁文雋臨古習字範本》五種,曾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名震書壇。當時的書法家多有讚譽之詞,著名書法家張伯英先生贈題“妙賅眾體”。
著作《書法精論》一書,於1939年由京城印書局出版,取古人論書之精華,抒自身臨池經驗,獨創已見,頗受讀者的歡迎與推崇。當時書法家楊雲史、周肇祥、張伯英各有題序、題詞。1940年再版。1983年中國書店又兩次影印發行,流傳至今。70年代後期為振興書法藝術,用語體修訂《書法精論》更名為《書法通論》,內容充實,闡述簡明,通俗易懂,適應廣大初學書法者的需要,1986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日軍侵華時期,隱居不仕,以教書鬻字為生。培養後學,受業者達百餘人,所授內容遍及各種書體,因材施教,精心指點,學書者莫不心神領會,各盡所長,多有成就,其中有些人已成為知名書法家。此後數十年登門求教者絡繹不絕。
70年代後期開始,丁文雋的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參展,並在《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等報刊上刊載,生平業績被輯入《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等多部典籍中。200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丁文雋書法選》,其墨跡被輯入《二十世紀京華名人遺墨》。

內容簡介

《書法精論》作者丁文雋先生的書法理論立論精闢,頗具獨到見解。其著作《書法精論》,是所見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完全用現代方法書寫的較為系統、體系較為完備的書法教科書。它對上至書法美學、下至學習書法的具體方法,都給予了具體回答,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目錄

上編
緒論
第一 溯源
文字之起源
文、字、書三字之定義字義之起源字音之起源
字形之起源“六書”之解釋
吾國文字發展之經過
庖羲畫卦神農結繩倉頡造書契古代文字流傳至
今者斷自三代古文籀篆隸真行草諸體之遞嬗自漢
以後字形遂不復變
歷代整理文字之概略
先秦文字紛亂之情形秦始皇統一文字漢代諸儒整
理文字之大略漢石經及魏三體石經之刻立晉唐二
代諸儒整理文字之大略唐後蜀宋金清諸代石經之刻
立康熙字典之編纂
作書宜從正體
第二 辨體
書體之意義
書體變化之原因
書之形書之具書之用書之人
載籍所列各種書體之敘述
秦之“八體”漢之“六書”唐張懷瓖書斷共列十體
王惰古今文字志共列三十六體韋續五十六種書體共
列五十六體明呂宗傑書經共列百體
吾國書體可總括為下列六種
古文甲骨文鐘鼎文籀文(即大篆)孔壁古文
秦篆(即小篆)大小篆之分別
隸書隸暨八分名稱之解釋古隸八分
真書真書名稱之解釋
草書草書名稱之解釋章草大草(即狂草)小草
行書行書名稱之解釋正行真行行草
書體演變皆出於自然非一人所能創改
第三 別流
書法分別流派之原因
吾國書法流變可分下列五大時期
第一時期
第二時期
第三時期
第四時期
第五時期
下編
本論
第四 總訣
第五 執筆
第六 運筆
第七 結構
第八 取法
第九 臨摹
第十 用具
金石碑帖插影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