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詞發生史

Quci's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外文書名: History Of Quci's Evolution
叢書名: 高校社科文庫
平裝: 24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11216335
條形碼: 9787511216335
商品尺寸: 22.9 x 16.5 x 2.3 cm
商品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木齋,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蘇軾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陶淵明研究會(籌)副會長;中國歐陽修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研究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韓國全南大學邀請教授。其《宋詞體演變史》獲得吉林省第八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古詩十九首與建安詩歌研究》等獲得學術界熱評,2002年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連續播放其《唐宋詞體的演進》(上下集)的學術講座,2005年以來在《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完成《唐宋詞體演變史》與《曲詞發生史》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內容簡介

《曲詞發生史》以一部學術專著的形式來專門探索詞的起源發生問題,同時第一次系統提出詞體並非起源於民間而起源於宮廷、詞樂並非源於燕樂胡樂,而是新興聲樂曲子的產物的觀點。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為一部精要的魏晉南北朝至盛唐的音樂史、樂府史、聲詩史;下部分自李白詞為開端,迄於溫庭筠的詞體寫作。論證了在唐五代這個歷史時期之內,曲詞的本質屬性乃為宮廷文化;曲詞發生於宮廷,而由士大夫詩人為寫作主體,唐五代曲詞因此具有兩大基本要素:其一,為其宮廷文化的特質,其二,為士大夫詩人的特質,兩者之間的互動影響,構成了唐五代曲詞的基本矛盾運動,並貫徹於唐五代曲詞發生的始終。

目錄

緒論 曲詞發生史研究述評
第一節 詞的界說
第二節 曲詞發生史研究述評
第三節 本章餘論
第一章 論清商樂始於建安曹魏——兼論《燕歌行》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清商樂發端於曹魏與《燕歌行》的音樂屬性
第三節 《燕歌行》與先秦燕樂的關係
第四節 《燕歌行》主題的演進過程
第二章 六朝清樂和樂府詩的演進歷程及其意義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南朝清樂及樂府歌詩的特質
第三節 南朝艷歌文化形成的原因及詩歌史意義
第三章 北朝隋代初唐燕樂及其演進歷程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胡樂的興起及其與隋唐燕樂的關係
第三節 隋代初唐的燕樂歌詩寫作
第四章 著辭歌舞在初唐後期的盛行
第一節 隋唐之際音樂觀念的演變
第二節 著辭歌舞的興起
第三節 著辭歌舞的性質
第五章 盛唐的音樂變革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盛唐法曲的興起
第三節 盛唐宮廷音樂體制的變革
第六章 盛唐聲詩和聲詩絕句為詞體發生的前夜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盛唐之後古風中的樂府和歌行
第三節 絕句與聲詩
第七章 李白對詞體的創製
第一節 李白詞的真實性
第二節 李白的宮廷樂府詩
第三節 李白的宮廷歌詩寫作
第四節 《清平樂》五首:李白的應制詞創作
第五節 《菩薩蠻》和《憶秦娥》:借詞體抒發個人情懷
第八章 王維李白在曲詞寫作上的分野
第一節 盛唐詩風的覺醒
第二節 王李之分野與王維不能成為詞曲之祖的原因
第九章 中唐中前期文人詞的漸次興起
第一節 張志和
第二節 韋應物
第三節 戴叔倫
第四節 劉長卿
第五節 王建的宮詞和曲詞寫作
第十章 白居易劉禹錫與元和長慶時期的詩詞寫作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新樂府運動對詞史發生的影響
第三節 白詩與中唐家宴樂舞
第四節 白居易曲詞寫作的發生史意義
第十一章 溫庭筠為詞體發生史初步完成標誌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溫庭筠傾力寫詞與李商隱不寫詞的原因
第三節 溫庭筠樂府詩與飛卿詞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飛卿詞的本質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