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做功

曲藝的做功,即表情動作,是配合說功、唱功的輔助藝術手段,北方曲藝的所謂“臉上”和“身上”,江南曲藝的所謂“面風”和“手面”,走唱類曲種的舞姿身段,相聲等曲種的“發託賣相”等都屬於做功。

介紹

曲藝藝術的表演手段之一。它和說功、唱功一樣,也需經過嚴格訓練和刻苦磨鍊。
曲藝的做功同戲曲一樣,可分“手、眼、身、步、法”等幾個方面。其中重要的是面部表情中的“眼神”和形體動作中的“手勢”,而前者尤為重要。例如,曲藝演員登場之初往往環視聽眾,並用眼神來表達他對聽者的尊重以及個人在藝術上的自信,使聽眾感到親切,從而凝神傾聽說唱。再如,演員可以把說到唱到,並且自己也好象身臨其境的環境、場景、氣氛等,通過眼神的示意表達出來,感染聽眾並把他們帶進書情中去。此外,還可以用視線的變化指示出書中不同人物的位置、部位的變動如在觀聽者目前,以便他們更好地欣賞說唱的內容。當然,眼神最重要的作用是說唱者靠它來表達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不同人物的心境和變化多端的情緒等,可以概括為“以神傳意”。曲藝演員在說唱過程中,把自己理解到的意思、領會到的意境,通過眼神、神色、神情來傳達給聽眾,即所謂“分付顧盼,使人解悟”。曲藝表情動作中的“手勢”也很重要。手勢可以指示空間的遠近、高低和方向,比擬事物的數量和形狀,輔助說功、唱功來形容書中人物的形體、性格、情緒等。手勢動作要求目的明確,洗鍊利落,運用有度。或以手領眼,或手隨眼到,或眼到手到。完美的曲藝表演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動作幅度大,舞蹈身段多的曲種,其演唱中的眼神、手勢也仍然是重要的表演手段。
曲藝的做功是演員在說說唱唱的過程中,恰當而又準確地虛擬書中人物的神情體態,點染書中描述到的情景事物的手段。以評書評話為例,書中人物是在說書人的“說法”中“現身”,力求神似。這不同於戲曲中的人物是通過角色的“現身”來“說法”。北方說書藝人中流傳過這樣一首《西江月》:“世上生意甚多,唯獨說書難習,緊鼓慢板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嘹亮,二要頓垛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象一台大戲。”末尾兩句生動地道出了曲藝做功的基本特點。不同的人物都在說書人的“說法”中“現身”,活靈活現,好象“一台大戲”,卻又只由說書人自己來“裝文”、“裝武”。這個“裝”又不同於戲曲的裝扮腳色,僅僅是神似的摹擬。說書人有時也以說書人的身份來發議論、作解說,這就是說書人“本色”的現身了。
曲藝品種繁多不亞於戲曲,即所謂“書山曲海”。每一曲種往往又流派紛呈。所以曲藝做功也是千姿百態,因曲種而異,因流派而異,以至因書目、曲目而異。如有的坐唱,有的立唱,有的走唱,在動作表情方面的要求也因而各有不同。各地評書、評話,有動作較大的“大開門”,有穩坐說書的“小開門”;不同藝術流派的山東快書快板書的表演在“身”、“步”方面的動作幅度也不一樣;東北三省的二人轉,或重說唱,或重舞蹈,或二者並重;坐唱的蘭州鼓子等曲種則憑說唱的悅耳動聽,很少表情動作;四川揚琴等曲種雖然演員分別擔任腳色,也是不重做功,講求以聲情並茂的唱功來感染聽眾。曲藝這一說唱藝術的基本要素是語言,主要的藝術手段是說唱,所以它的做功只要求“點到而已”也就是描摹書中人物的神情姿態時要準確而又適度,切忌過火的繁瑣的表情和雜亂無章的動作,以免畫蛇添足。難能的是隨著書情的進展,伴隨著說唱,對書中的人物以至幾個人物都能一“點”就到,使聽眾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曲藝做功的道具多為說書人手中的擊節樂器如鼓箭竹板木板銅板鐵板和絲弦樂器;評書、評話、評詞演員手中的扇子、手帕和醒木就更可以匠心獨運地來比擬各種器物以輔助表演。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