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硐清真寺

簡介

同治十一年(1872年),永平縣城從老街移到曲硐,縣
曲硐清真寺
府設在東門(現名衙門園)。光緒十八年(1892年),縣城又由曲硐遷移老街。民國元年(1912年)縣城又由老街遷移曲硐,縣府設在北門(現在曲硐完小),民國25年(1936年)因滇緬公路繞道雲龍,又移老街至今。曲硐清真寺在新河未改道以前,河水從西門街心直下,把整個村子分為兩半,當時人戶雖多,中隔小河,因為往來不便,故有大禮拜寺,小禮拜寺之分,同時也有大墳院、小墳院之別。當時大禮拜寺位於南門大墳院之西,小禮拜寺則在西門小獅山腳。

概況

至清末新河改道後,曲硐人口增多,住房面積擴大,村子連成一片。延至民國二年(1913年),合併為一,新建成現有的禮拜寺。整個清真寺範圍分內外兩院,內部有禮拜大殿一幢,南北廂房各一幢,三層叫禮樓一幢;外院有北邊房一幢,路西樓房(包括大門在內)一幢。大殿建築秀麗,古雅端莊,其寬敞別致之處,為全縣清真寺之冠。位於獅山東麓,是全村穆斯林每日禮拜及節日活動的中心。1988年,曲硐清真寺被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經民眾集資、省州縣三級補助,共籌資20餘萬元,新建四層叫拜樓一幢,大門樓一幢,曲硐清真寺更加輝煌壯麗、莊嚴肅穆。縣伊斯蘭教協會設定於寺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