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柔

曉柔

曉柔,字廣和,號茫蓮。平陽鳳巢(在今騰蛟區)楊氏農家子。?歲入學,9歲失學,後牧牛、砍柴。道光二十六年,年20,忽發願入玉蒼山法雲寺披剃,之後便出門遊方。第二年,在天台山國清寺受具足戒。鹹豐四年從某寺永智禪師“破本分”;六年,又參國清蓮禪師“破重關”。光緒二年,在會稽(今紹興)傳燈寺整理時,苦思了12晝夜,於神思恍忽中如見光亮,聽到聲音: “得意無心為本。”於是以此為宗旨,對這講稿進行增刪,並補入《法華經》原文,改名《法華演義》刊行。

基本信息

簡介

曉柔 (1827-1886),俗姓楊,字廣和,法號卍蓮,平陽北港鳳巢人。七歲離家外出就學於師,九歲又入學,一年後失學。此後牧牛、砍柴,“馳逐於梨場瓜圃之間”。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二十,在玉蒼山法雲寺剃度出家。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天台山國清寺受具足戒。鹹豐四年(1854),從某寺永智禪師參悟“破本分”;六年(1856)夏,又從國清蓮禪師參悟“破重關”。同治四(1865)冬,在寧波阿育王寺修舍利殿畢,忽然徹悟:“佛法遍一切處,了不可得,只在尋常日用而已。”始知此前“破本分”、“破重關”,其實都未得要旨。曾以鄞江妙葉大師所作《真妄心境圖》為徹證大事之緣,於光緒元年(1875)刊所著《淨土證心集》時,將該圖選入集中。

曉柔曾從永嘉寂光寺宇堅法師處得到古德一松和尚遺稿《法華講錄》。後來雖然到處遊歷,但都隨身攜帶。光緒二年(1876),在會稽(今紹興)傳燈寺思修其稿,窮思究竟,直至十二晝夜時,忽然夢見白光遍照,似乎聽到“得意無心為本”,六字顯著於前,醒來時頓覺身心暢快。於是對《法華講錄》刪繁訂錯,補足其義,並列入《法華經》正文,又以講錄分疏於下,改名《法華演義》(又名《妙法蓮花經演義》)刊行。

曉柔在遊歷諸山名剎中,偶得唐詩殘卷,功課之後,時常披覽,由此愛上詩藝,學會吟詠。遂以玉蒼景物入詩,有以寄情山水之詩,有感事懷人之作,也不乏參禪悟道後所得,如牧牛頌十首,積累至百餘首。後來,他在《法華經·安樂行品》中讀到“及造世俗文筆,贊詠外書,不宜親近”,就不再寫詩了,一心一意從事佛典研究,“深究宗門,廣稽教部”,最後又以淨土宗為指歸。所著《卍蓮賦草注》,反映了這種學佛歷程。由是每日誦《法華經》終卷,念佛六萬聲,經年無間斷。並刺血畫阿彌陀佛像,題有血佛詩九首,其中有云:

法華經

滴血應令達本真,吾人同體佛精神。

作品 作品

真如未契人殊佛,契悟真如佛亦人。

瑞安學者孫鏘鳴、孫詒讓叔侄都很器重他。孫詒讓有《贈卍蓮律師(寶興寺題像)》,詩云:

永嘉法乳久消沉,曠劫茫茫證道心。

淨業三觀傳寶莂,梵文四諦紬珠林。

定知喻筏談玄妙,卻愧研經結習深。

蓮社何年容把臂,丹鉛同校慧琳音。

業績

曉柔一生涉足江、浙、閩一帶,講經三十餘期。光緒十年(1884),曉柔在上海龍華寺開講天台宗的宗經《法華經》,是近代在上海地區最早弘傳天台思想的法師。當時前往聽講的人很多,近代高僧諦閒(1858-1932)也是其中之一。《中國天台宗通史》一書記載:諦閒法師曾向曉柔問學,頗得獎掖。而後光緒十二年(1886),諦閒法師被授為傳持天台教觀四十三世祖,一生講經說法四十餘年,歲無虛日。

晚年生活

曉柔晚年常住瑞安常寧寺。光緒十二年,在瑞安常寧寺示微疾,七日不食。侍者問:“大師生何處?”回答說:“西方淨土。”十二月初三日,端坐而逝。世壽六十歲,僧臘四十年。

現已知曉柔著作有六種。《卍蓮詩抄》,清光緒間刻本;《卍蓮賦草注》三卷, 清光緒八年杭州瑪瑙經房刻本;《卍蓮淨土詩百八詠》,附《卍蓮賦草注》後;《法華演義》七卷二十分卷,有清光緒二年溫州博古齋刻本。以上四種溫州圖書館有藏本。另有《淨土證心集》三卷,清光緒元年杭州昭慶寺刻本,刻本收藏情況不詳,今有電子文獻本;《溫州市志》記稱還有《蓮華經義科文》七卷,杭州刻本,未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