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寺》

《曉寺》

我國著名長篇小說。

《曉寺》

簡介

······
 《豐饒之海》
 超長篇巨作《 豐饒之海》(1965-1970)四部曲: 《春雪》《奔馬》《曉寺》《天人五衰》等作為三島由紀夫的絕筆之作,將他的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發揮到了盡美之境,為三島的文學生涯畫上了句號。
 小說的第一部《春雪》描寫了松枝清顯的戀愛悲劇和他的死,是 三島文學藝術美的升華。川端康成把《春雪》譽為現代的《源氏物語》,是作者“絢麗才華的升華”。三島本人也曾總結說:“《春雪》是 王朝式的戀愛小說,即寫所謂‘柔弱纖細’或‘和魂’”。
 松枝清顯本是武將門第出身家道中落,父親將他寄養在綾他伯爵家。18歲上他與伯爵的女兒聰子相戀但他優柔寡斷,沒有勇氣接受聰子的求婚。聰子被皇上敕許給洞院宮三王子治典王之後,她通過老僕蓼科仍與清顯保持聯繫。清顯卻與她發生了肉體關係,並且讓她懷了孕。而老僕蓼科又與主人綾他伯爵關係曖昧,她秉承伯爵之意,教唆聰子以不是處女的姿態對松枝侯爵進行幽雅的復仇。清顯在東大的同學本多繁邦的幫助下,繼續與聰子幽會。伯爵發現自己的聰子懷孕後,後怕事情敗露,讓女兒去奈良月修寺躲風。聰子在月修寺私自削髮為尼,有犯皇上之嫌,所以侯爵、伯爵兩家亂了方寸,讓醫生開具假診斷書,以欺瞞皇上。清顯在本多的幫助下,親赴月修寺要會見聰子,被聰子婉拒了。清顯心力交瘁。在返回東京的車廂里,生平常做夢的他做了最後一個夢,醒來喃喃自語:“還會見面的。一定還會再見面的,在瀑布下……。”清顯回到東京次日就離開了人世,年僅20歲。
 第二部《奔馬》描寫了由松枝清顯轉世的飯沼勛的政治活動和他的自殺,第三部《 曉寺》寫的是曾目擊松枝清顯和飯沼勛自殺的本多同日本人轉世的泰國公主的戀愛,後公主歸國被眼鏡蛇咬死。第四部《天人五衰》描寫了被老本多收為養子的安永透知道了自己只是他人轉世而已,並不是能自由選擇命運的人,他服毒自殺未死而失明。

作者簡介

······
日本小說家,劇作家。
三島由紀夫本名 平岡公威。1925年1月14日生於東京四谷區(現新宿區)一官僚家庭,卒於 1970年11月25日。他父親平岡梓是原農林省水產局長,祖父曾當過樺太 高等文官考試,分配到大藏省(財政部)銀行局任職。1946年9月他從大藏省退職,開始了作家生活。
1949年三島由紀夫出版了 《假面具的告白》,由此在文壇上確立了地位。1959年由川端康成作伐,他與杉山寧的女兒瑤子結婚。1960年他在《中央公論》雜誌上發表了描寫都知事選舉的小說《宴會之後》。1961年3月議員有田八郎認為小說中的模特兒影射了他,以侵犯個人秘密為由控告了三島由紀夫,所謂“個人秘密案”一時成為話題。三年後訴訟結果,三島由紀夫敗訴,由他同有田議員私下達成諒解協定了事。1967年三島由紀夫到陸上自衛隊生活了一段時間,第二年他再次到自衛隊生活。1968年9月以三島由紀夫和隨他去自衛隊生活過的學生為主成立了“楯會”,三島由紀夫還發表了關於天皇制和軍隊問題的文章。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杵他創作的四部曲《豐饒之海》的最後一部分稿子送到出版社,然後帶著“楯會”的學生森田必勝等四人沖入市谷自衛隊駐地散發傳單,號召士兵起來政變,鼓動失敗後他同森田必勝一起剖腹自殺。
在他進入文壇的20年中,總共寫了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300多篇,僅新潮社一家就出版了他的全集36卷。戲曲集《近代能樂》(1956)曾在一些國家公演,受到歡迎,他生前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三島由紀夫的文學活動,大致以60年代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在早期小說和《愛的渴望》、《潮騷》等作品中,大多充滿唯美主義情調,追求調和、勻稱的古典美,體現出作者視戰後為虛妄的歷史觀。主要受20世紀初法國作家雷蒙·拉迪凱(1903一1923)和19世紀英國作家王爾德(1854~1900)的影響,大多描寫青年男女的性苦悶和浪漫的愛情故事,以不少筆墨刻畫變態心理和風流韻事。進入60年代後,他的創作傾向更加複雜,既有《憂國》等美化法西斯軍人的作品,又有《豐饒之海》等表現輪迴轉生思想的作品,表現出一種可怕的藝術傾斜和顛倒。
文學活動
1944年10月由七丈書院出版了三島由紀夫的處女小說集《花朵盛開的森林》,但並未得到重視。戰後,他連續發表了《香菸》、《在海角的故事》(1946年)、《中世》(1946年)等短篇小說。1948年3月他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盜賊》,但未獲成功。他之所以要發表這部作品.是因為他崇拜的法國作家雷蒙。拉迪蓋在他這個年齡曾發表過類似題材的佳作。為了效仿,他來了個“東施效顰”。1949年他發表的小說《假面具的告白》和次年發表的《 愛的饑渴》使他躋身於流行作家的行列。1950年他以當時成為一時話題的光俱樂部青年社長為模特兒創作了一篇題為《青的時代》的小說,這種以現實事件為素材創作出意義截然不同的文學作品的手法,在他後來的作品中還被多次使用。1951年他在《群像》上發表了對自己青春時代總清算的小說《禁色》的第一部。這部小說以同性愛者為主人公,試圖表現自己內心的矛盾。1952年他又發表了這部小說的第二部《秘樂》。1951年底他到希臘去旅行,有感於希臘古典精神和廢墟的美,於第二年五月回國後發表了一些短篇,並從希臘的戀愛故事《達芬尼斯和克洛婭》中得到啟發,創作了牧歌式的小說《漲潮聲》(1954年)。這部小說後獲第一次新潮文學獎。1955年後的一段時間是三島由紀夫創作活動最活躍的時期。主要作品有《金閣寺》(1959年),《美德的蹣跚》(1957年),1956季刊《聲》創刊,他成為編輯同人在創刊號上發表了《鏡子的家》一、二部,1960年在《中央公論》上連載了《宴會之後》。《金閣寺》取材於1950年金閣寺的徒弟林常賢放火燒掉金閣寺的事件。據林常賢說他的犯罪動機是對金閣寺美的嫉妒。《金閣寺》發表後頗受好評.獲第八次讀賣文學獎。三島由紀夫這一時期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野獸的遊戲》(1961年),肯定二·二六事件的《憂國》(1961年)、《美麗的星星》(1962年),《午後的曳船》(1963年和短篇《劍》(1963年)等。1967年至1971年他發表了長篇小說《豐饒之海》四部曲。這部小說通過對輪迴轉生的描寫,反映了三島由紀夫對美意識和死的追求。小說的第一部《春雪》描寫了松枝清顯的戀愛悲劇和他的死,第二部《奔馬》描寫了由松枝清顯轉世的飯沼勛的政治活動和他的自殺,第三部《曉寺》寫的是曾目擊松枝清顯和飯沼勛自殺的本多同日本人轉世的泰國公主的戀愛,後公主歸國被眼鏡蛇咬死。第四部《天人五衰》描寫了被老本多收為養子的安永透知道了自己只是他人轉世而已,並不是能自由選擇命運的人,他服毒自殺未死而失明。戲劇是三島由紀夫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從小受祖母影響喜愛歌舞伎的影響,後來寫了不少劇本。主要作品有《火宅》(1948年)、《鹿鳴館》(1957年)、《薔薇與海盜》(1958年)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