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東方智慧

暢談東方智慧

《暢談東方智慧》是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池田大作,季羨林,蔣忠新。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池田大作先生1928年生於東京,是國際著名的宗教活動家,世界和平運動的領袖,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詩人,並以著書、攝影、詩歌、演講等形式將自己的思想及主張廣為傳播,是世界知名的和平人士。

池田大作先生是日本東方哲學研究所、民主音樂協會、富士美術館、創價學會的創始人。為世界和平事業,池田大作先生遠涉重洋,歷訪50多個國家,先後獲得“聯合國和平獎”、“聯合國榮譽表彰”、“桂冠詩人”等榮譽稱號,也先後被世界100多所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及名譽教授稱號,被世界100多個城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他曾與世界各國的著名科學家、作家、政治家和文化人“對談”,尤以與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的對談錄《21世紀的對話》最為著名。 池田大作先生的主要著作有:《人的革命》、《展望21世紀對話錄》、《21世紀警鐘》、《第三座虹之橋》、《我的人學》、《探索一個燦爛的世紀》。 季羨林(1911.8.6- )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直至現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他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他還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蔣忠新,先生(1942年2月15日--2002年10月7日),上海人,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的梵文學家。 蔣忠新先生1960~1965年就學於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畢業後,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亞研究所和亞太研究所工作。他畢生從事梵語文獻研究和翻譯工作,是我國著名的梵文學家。數十年來,鍥而不捨,憑藉自己深厚的梵文功底,發表譯著、編注和學術論文20餘種,為中國印度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梵語古抄本研究領域中,他是我國首屈一指的辨讀考釋專家。他先後讀出和轉寫了民族文化宮圖書館、旅順博物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處所藏的多種梵文《妙法蓮華經》和其他佛典抄本。他的第一部《妙法蓮華經》轉寫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藏)發表後,受到國內外梵文學界的廣泛讚揚和重視。季羨林先生讚譽這部轉寫本"具有在國際學術界揚國威的意義"。他以優異的學術成就於1990年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由他發掘編定的該經貝葉複製本曾由中國政府隆重贈與尼泊爾王室。他還先後作為訪問學者應邀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1987年)、美國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1988年)和瑞士咯桑大學東方語言和文化系(1994年)進行研究工作,並任東京國際佛學研究所和日本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等學術機構的客座研究員。這些學術交流活動擴大了我國印度學研究在國外的影響,提高了我國印度學研究的國際地位。

內容提要

為了把“戰爭與暴力的世紀”改變成“和平與共生的世紀”,“東方智慧”能夠承擔什麼樣的使命——圍繞這個人類歷史性的課題,日本著名作家、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和現代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兩位有識之士——國學泰斗季羨林及其弟子蔣忠新教授,進行了長達七年的交談。本書即為三位智者的智慧交鋒之作。

目錄

前言

序章 與近現代史共生

1、開闢未來的對話

2、經歷

3、苦守節操的德國留學時代

4、驚濤駭浪

5、恩師的存在

6、文章的力量

7、中印學的頂樑柱

8、自然觀、宇宙觀

9、給青年的贈言

10、周恩來總理

11、學術交流

第一章 釋尊使用的語言

1、季羨林博士的業績

2、用民眾的語言說話

3、佛教教團存在的意義

4、摩揭陀語和半摩揭陀語

第二章 《法華經》的起源

1、《法華經》所使用的語言

2、“大乘非佛所說”論

3、小乘經典和大乘經典的源流

4、口傳經典化

5、《法華經》的思想價值

第三章 《法華經》的傳播

1、指出“經中之王”的根據

2、從印度傳到西域、中國

3、傳到中國

4、鳩摩羅什譯的《妙法蓮華經》

5、天台大師的出現

6、民間的《法華經》信仰

7、在日本的傳播

8、日蓮聖僧與《法華經》

第四章 法華思想的展開與發展

第五章 人性與社會

第六章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

第七章 東方文化的精髓

第八章 21世紀與人類的未來

後記

書摘

季羨林人本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是自從變成了人,就與大自然對立起來。

我主張“天人合一”。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不能相視為敵人。

西方的“征服自然”,從哲學的高度來考慮,是錯誤的。從實際的角度來考慮,人與自然隔離久了,也想“復歸自然”的。陶淵明的詩:“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他辭去官職,返回到故鄉的田園,心裡是多么高興!人世與自然界都充滿了矛盾,這是不可避免的。有了矛盾,就要加以解決。矛盾解決了,就達到了和諧。

和諧是人生和宇宙的最高準則。多解決一次矛盾,和諧的水平和質量就能提高一步。印度哲人泰戈爾①是主張和諧的。

自然和宇宙怎樣存在?我覺得他們是存在於矛盾與和諧交替中。

池田我也有同感。

泰戈爾也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詩人。例如他曾經這樣歌頌宇宙與人的和諧:

“不分白天或黑夜,在我的血管中流淌著的同樣的生命之流,它流貫世界,有節奏地在搏動,在跳躍。

“這同樣的生命,在大地的塵土中奔跑活躍,在無數的草葉中,歡樂地萌生出嫩芽,變成樹葉與花朵的喧騰的波濤。

“這同樣的生命,在生與死的海洋的搖籃中,隨著浪潮的漲落而搖動。

“接觸這生命的世界,我的手腳好似閃耀著光輝。而且,就在這一剎那間,多少世代的生命的搏動,都在我的血液中跳躍。於是我產生出無限的驕傲。”(日文版《泰戈爾著作集》第1卷第69頁,森本達雄譯,第三文明社出版)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池 田 人要活下去,當然要有最低限度的衣食住。但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季先生是怎么考慮的。

季羨林最重要的是能為普天下人民民眾做點好事,使他們在精神方面和物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曹操所謂“寧要我負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負我”,是最要不得的想法。

池田我同意您的觀點。

“只要自己好就行了”,“別人有困難,與我沒有關係”——最近日本的社會突然盛行這樣自私自利的風氣。佛典有這樣的話:“為人點燈,給他人照明,也照亮了自己。”(《寶書全集》第1598頁,大意)為他人效力,實際上是發揮自己的才能;不顧他人的利己主義,實際上是損害了自己。

人們說20世紀是“戰爭與革命的世紀”。季先生是這個世紀的“活證人”,希望您能給下一代人說幾句贈言。

9.給青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