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回聲

《暗夜回聲》簡介:德州炙烈的驕陽下,傑克•李奇獨行在荒涼的公路邊。不修邊幅的他,鬍子拉碴,頭髮蓬亂,額頭上還新添了塊毆鬥後的淤青。此時他最大的奢望,就是有人肯讓他搭順風車載上一程。令李奇驚奇的是,居然就有一輛高級跑車停到他身旁,一個身材苗條的美女,主動為他打開車門…… 更大的驚奇還在後面,女人竟對他提出一個聳人聽聞的要求——她希望李奇幫她殺死家暴多年的丈夫!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李·查德(Lee Child),非寫作科班出身的他,用六塊美金創造了奇蹟!

李·查德1954年出生於英國,與《魔戒》的作者托爾金讀同一所高中,拿同樣的獎學金。從法學院畢業後,他進入電視台擔任節目主持和製作人,一乾就是十八年。年屆不惑之時他忽然失業,酷愛文學的他花六塊美金買來紙筆,寫下“浪子神探”傑克·李奇系列的第一部,結果一出版即登上英國泰晤士報暢銷排行榜,更在美國勇奪推理小說最高殊榮之一安東尼獎桂冠。

此後他以一年一本的速度推出續集,每出版必定征服大西洋?岸各大暢銷排行榜,更風靡了全球四十三國的讀者,“浪子神探”系列迄今已出版十四部,全球累計銷量超過三千七百萬冊。

內容簡介

德州炙烈的驕陽下,傑克·李奇獨行在荒涼的公路邊。不修邊幅的他,鬍子拉碴,頭髮蓬亂,額頭上還新添了塊毆鬥後的淤青。此時他最大的奢望,就是有人肯讓他搭順風車載上一程。令李奇驚奇的是,居然就有一輛高級跑車停到他身旁,一個身材苗條的美女,主動為他打開車門……

更大的驚奇還在後面,女人竟對他提出一個聳人聽聞的要求——她希望李奇幫她殺死家暴多年的丈夫!

編輯推薦

驚悚、推理小說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現在由於同類題材的影視劇的升溫,硬漢文學在讀者群中重新占有了一席之地,李·查德的一系列推理小說不僅以故事的精緻布局取勝,更勝在傑克·李奇的個人魅力。

傑克·李奇到底有什麼魅力?這位集古典神探、正義警察、動作英雄、法醫和情報員於一身的鐵漢,既是作者本人的寫照,也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加梅爾·吉布森再加布魯斯?威利斯的綜合體,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超人!

這一系列以“浪人神探”傑克·李奇為主人公的冒險故事,也許你在好萊塢電影中看到過,但時代在變,人也在變,傑克·李奇處理棘手案情的強硬手段絕對讓你耳目一新!在小人物當道、英雄情結疲軟?小說市場,傑克·李奇的硬漢形象勢必颳起一陣鏇風。

文摘

1

三個偷窺者,兩個男人、一個男孩。大人手上拿的是單筒望遠鏡,而不是雙筒鏡。距離是主要問題,附近的地形找不到比較隱蔽的場所,所以他們得從目標區外將近一英里處偷窺。這裡的地形是低矮的波浪起伏,太陽把所有東西都燒成卡其色了,草叢、石頭、沙塵,全都一樣。最靠近目標的安全隱匿點就是他們所在的窪地,那是一個乾透了的地溝,是百萬年前迥異的氣候所刻畫出的作品,當時這裡有雨水,到處布滿蕨類植物,還有湍急的河流。

兩個男人趴在地上,早晨的陽光照在後方,望遠鏡擺在眼前。小男孩跪在地上動來動去,一會兒從冰桶拿水出來,一會兒觀察甦醒中的響尾蛇,一會兒又在筆記本上做記錄。天還沒亮他們就開了輛髒兮兮的小卡車到了這裡,從西邊跨過整塊空曠原野繞了一大圈,卡車上還披了塊用石頭壓住的骯髒帆布。他們小心翼翼地把車開到窪地邊緣,布置妥當,架起望遠鏡。這時早晨低垂的太陽才從東方一英里外的紅屋後面冒出頭。今天是星期五,連續第五個早晨。三人彼此低聲交談。

“時間?”其中一人帶著鼻音問道,這是因為他一眼張開,另一眼閉著的關係。

小男孩看看手錶。

“六點半。”他回答。

“快了。”拿著望遠鏡的人說。

小男孩打開筆記本,準備記載跟前四次一樣的內容。

“廚房燈亮。”那人說道。

小男孩在本子上寫道:六點半,廚房燈亮。廚房在他們這面,向西,晨光的另一側,所以天亮後仍在暗處。

“她自己一個人嗎?”小男孩問。

“跟之前一樣。”第二個大人眯著眼睛說。

傭人準備早餐。小男孩寫道。目標還在睡覺。太陽一英寸、一英寸地往上爬,朝天際上升,讓影子不斷縮短。這棟紅色房子有根長長的煙囪,從廚房屋頂往上伸展,仿佛日晷上的指針。煙囪的影子不斷移動縮小,偷窺者背上的熱氣也逐漸累積。早上七點溫度就很高了,到了八點,整個人簡直都要著火,要是到了九點,陽光殺人的力道會很恐怖。而他們卻要在那裡待上一整天,直到天黑,因為直到那時才能偷偷溜走,不讓人發現。

“臥室窗簾拉開,”第二個大人說,“她起床了。”

小男孩寫下:七點零四分,臥室窗簾拉開。

“注意聽。”第一個人說。

抽水馬達啟動,從一英里外傳來微弱的聲音。一聲機械輕響,接著是低沉的嗡嗡響。

“她在洗澡。”那個人說。

小男孩寫下:七點零六分,目標開始洗澡。

兩個大人讓眼睛稍作休息。她在浴室時什麼事也不會發生,這是當然。他們放下望遠鏡,閃耀的陽光讓他們眨了眨眼。馬達在六分鐘後停止運轉,但寧靜的聲音似乎比剛才微弱的聲音還大。男孩寫下:七點十二分,目標離開浴室。兩個大人又把望遠鏡拿起來。

“我想她應該在穿衣服。”第一個人說。

小男孩咯咯笑著:“看得到她的裸體嗎?”

第二個大人在南側二十英尺處,跟另外兩人形成三角形。在這個位置看屋子後方,也就是她臥室的窗戶所在處會清楚得多。

“你知道嗎?”他說,“你實在很下流。”

小男孩寫道:七點十五分,大概在穿衣服。然後:七點二十分,大概在樓下吃早餐。

“她會回來刷牙。”他說。

左邊那人撐著手肘挪動身子。

“當然,”他說,“這可是大事。”

“她又把窗簾拉上了。”右邊那個人說。

這是德州西部的夏季標準做法,尤其如果你的臥室像這間一樣朝南時更是如此,除非你今晚想睡在烤箱裡。

“預備,”那個人說,“一賠十賭她現在要去穀倉。”

沒人下注,因為到目前為止的四次,她都做了同樣的事。偷窺的人拿錢辦事就是要找出規律。

“廚房門開了。”

小男孩寫下:七點二十七分,廚房門打開。

“她出來了。”

她走了出來,穿件藍紋棉布洋裝,裙腳及膝,肩膀裸露。她的頭髮綁在後面,沖完澡後還沒全乾。

“那種衣服叫什麼?”男孩問。

“露背裝。”左邊那男人說。

七點二十八分,出門,藍色露背裝,到穀倉去。男孩寫道。

她走過院子,腳步緩慢躊躇,炙熱的地面坑坑洞洞,走了大約七十碼。她打開穀倉的門,走進黑暗的穀倉內。

男孩寫道:七點二十九分,目標在穀倉里。

“現在溫度多少?”左邊那個問。

“大概華氏一百度吧!”男孩說。

“暴風雨快來了。溫度這么高,跑不了的。”

“車來了。”右邊的那個說。

南方幾英里處,路上捲起一陣塵煙。一輛車緩緩向北開。

“她出來了。”右邊那個說。

七點三十二分,目標從穀倉出來。男孩寫道。

“傭人在門口。”那人說道。

目標停在廚房門口,從傭人手中接過午餐盒,那是個亮藍色的塑膠盒,側邊有個卡通圖案。她稍停一下,皮膚因熱氣而變得紅潤潮濕。她彎下腰拉拉襪子,然後走向大門,到路旁等候。校車慢了下來,停車,門被打開的聲音清楚地傳到偷窺者耳中,連同微弱的引擎慢慢轉動的雜音。黃色的扶手在太陽下閃過一瞬光芒,柴油廢氣凝滯在悶熱無風的空氣中。目標把餐盒放在階梯上,抓住閃亮的扶手爬了上去。門再次關上,偷窺者看見她玉米色的頭髮沿著窗戶下緣漂浮著。接著引擎聲加大,打上排檔,校車離開,又重新在車尾捲起一陣灰塵。

七點三十六分,目標上校車到學校去。男孩寫道。

往北的路十分筆直,男孩轉過頭一直看著校車,直到地平線上的熱氣把它變成閃耀的幻象。他合上筆記本,用橡皮筋綁起來。至於紅屋子那邊,傭人回到屋裡,把廚房門關上。一英里外,偷窺者放下望遠鏡,把領子翻起來抵擋陽光。

七點三十七分,星期五早上。

七點三十八分。

……

媒體推薦

不到五年內,李查德便已一躍成為英國最成功的小說家!本書內容充滿節奏明快的對話、犀利曲折的情節,讓讀者愛不釋手。本書勢必榮登暢銷書寶座,再度印證李查德的驚人才華!

——《每日郵報》

李奇是標準的西部荒野英雄,無畏、能幹,獨來獨往,有自己的道德標準,而且自傲不曾殺過不該死之人……本書過程曲折離奇,高潮迭起,作者營造出極富深度的情節內容,讓讀者欲罷不能!

——《周日電訊報》

這部傑克•李奇系列小說是必讀好書。

——《鏡報》

勇敢果決、死傷眾多,情節錯綜複雜。書頁不停翻動,就像橋牌高手手中洗過的牌。

——《愛爾蘭獨立報》

如果你喜歡驚悚刺激的讀物,再加上引人入勝的情節,那么讀這本書就對了!

——《愛爾蘭時報》

情節緊湊、節奏明快……這是一部布局極有效率、流動暢快的驚悚小說……翻頁速度飛快、精彩可期。

——《每日快報》

李查德最擅長的就是慢慢鋪陳出爆炸性情節,以樸實無華的手法編織,清楚明了、技巧熟練。

——《文學評論》

這本小說以迷人的角色,精心串連出醜聞與謊言。

——《泰晤士報》

《暗夜回聲》是部標準的西部小說,自信陳述,保證精彩。

——《衛報》

極為驚悚的小說,作者是善於操控美式懸疑的英國小說作家。

——《約克夏先驅報》

欲罷不能!

——《每日快報》

才華洋溢的情節設計,現代小說中難得一見的致命槍戰,緊張、刺激、令人戰慄,保證一路猜疑,不到結局不能罷休!

——《通電報》

《暗夜回聲》是部出色的驚悚小說——節奏明快、考據詳盡、細膩鋪陳,保證讓你猜不透!

——《考文垂晚報》

序言

導讀

“獨行俠”的冷硬推理世界

文/天蠍小豬

幾乎打從一開始,美式犯罪故事便深欠英國同行一份情(愛倫•坡除外)。像范•達因(S. S. van Dine)與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這類作家,在其寫作生涯的第一階段,都是將一個本質上為英式風格的主角添加了美式風格的外貌。

——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①

關於本格派與冷硬派的論爭,自硬漢小說開創者達希爾•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掀起“美國革命”(American Revolution)以來,已持續近一個世紀,從未止歇。兩派各自的擁躉比較常見的態度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愛讀古典本格的對硬漢小說避而遠之,鍾情冷硬偵探的則對本格推理嗤之以鼻。其實,儘管讀者可以有自己的堅持,可以有誓死捍衛自身閱讀傾向的權利,但有時候倒也不妨找幾部“對立派別”的代表作品滋以補充、聊作調劑,往往會體味到意想不到的醍醐感。

① 朱利安•西蒙斯(1912—1994),英國推理小說家、推理評論家,是推理小說史上唯一的囊括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推理大師獎”、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瑞典偵探學院“大師獎”三大重量級獎項的作家。他1947年開始專職寫作,一生創作推理小說30餘部和推理書評約10篇,並曾任英國偵探俱樂部主席,1982年獲頒愛倫•坡終身成就獎。其代表作有《謀殺的顏色》《殺死自己》《玩家與遊戲》等。他於1972年創作的推理論著《血腥的謀殺》是最權威的推理研究作品,也是推理迷的必讀資料。

上文所謂“美國革命”,是指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哈米特創作了一系列以硬漢角色、俚俗文化、市井犯罪為基調的作品,打破了當時英式古典解謎小說一統天下的局面,真正開啟了屬於美國自己的推理創作之路。此前,范達因、奎因等人的早期作品,其中的偵探角色無一不是“英骨美皮”式的,缺乏獨特的本土氣質,因此“深欠英國同行一份情”。而哈米特所革新的恰恰是這一部分,他“把謀殺交回到有理由犯罪的人手中,不僅僅提供一具屍體而已”。經由冷硬推理大師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的這句經典評述,我們可以看出,以描述真實世界、社會人心的“現實主義”代替追崇邏輯推衍、名探魅力的“浪漫主義”,正是這一派偵探小說的核心價值所在。對錢德勒筆下的主角菲利普•馬洛來說,一場智力解謎遊戲顯然無法支撐整個推理世界,現實中永遠都有比破案更重要的東西。

誠然,從“美國革命”到現在,以哈米特、錢德勒為代表的傳統冷硬派已不復存在,隨著日系和風的分道獨立、警察程式和驚悚犯罪小說的崛起以及布洛克等人的多元改良,那種故事結構模式化、人物造型臉譜化的硬漢小說越來越沒有市場,冷硬派將呈現更加瑰麗多姿的面貌,本書作者李查德(Lee Child)勢必成為其中的最佳助力。他以一個英國人的身姿,卻寫出了多部以“獨行俠偵探”①傑克•李奇(Jack Reacher)為主角的美式推理作品;他以動作冷硬小說為主體,卻在部分細節和個別議題上使用了密室殺人、敘述性詭計等古典本格元素和哥特驚悚小說的氛圍;他創造了一個威猛硬漢,卻沒有在他的身世、氣質、心理等方面多所著墨以突顯那種典型的孤獨、憂鬱況味。倘使西蒙斯還活著的話,大概會感嘆:“美式犯罪故事所欠英國同行的那份情,最終居然由一位寫美式犯罪故事的英國人還清了,這世界還真夠弔詭的,果真是循環往復、不爽無差啊。”

① 或稱“浪子神探”,但由於“浪子”一詞義近“流浪漢”“遊民”,似又暗含貶義,因此以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為生的孤膽英雄——“遊俠”“獨行俠”,應該是最契合李奇特點的。

正如評論家珍妮特•馬斯林在給浪子神探系列第九作《完美嫌犯》(One Shot,2005)撰寫的書評中所言:“主人公與充斥當代偵探小說的憂鬱人物形成鮮明對比,他不是個整天自我懷疑的傢伙,而是秉持善念、以行動打抱不平的角色。但是李查德先生又賦予了他驚人的邏輯推理能力、嚴肅的道德良知和不時閃現的溫柔。”在李奇這一人物的塑造上,李查德將自己的外貌和氣質(身高體重相似,行事風格雷同)、求學和工作經歷(換了好幾所學校,工作多年卻被單位突然解僱等)融入其中,一方面是對人生際遇的自我解嘲,另一方面則成就了一個新的典型形象。李奇沒有遵循冷硬私探前輩的腳步,也沒有掉入國際英雄主義的淵藪,而是更接近中國武俠小說中的平民遊俠形象,在“險山惡水我獨行”的時候,捲入那些“現實中可能發生的犯罪事件”,深入社會、與民為伍、與惡為敵,救人、救國於倒懸危難,而後又“揮一揮衣袖”,不遺留一絲遺憾和任何問題,續步美國大陸。偵探主角的這份雖孤獨卻快樂的瀟灑態度、雖偶爾落寞卻坦然享受的散漫氣質,在冷硬推理世界中幾乎是空前的。在本書《暗夜回聲》(Echo Burning,2001)末尾,李奇的那聲“隨便”是對其人生觀的最好詮釋。從這層意義上來講,將李奇稱為“二十一世紀的詹姆斯•邦德”是完全失當的,因為只有那些不熟悉李奇及其締造者李查德的人才會這樣聳言。

李查德本名吉姆•格蘭特(Jim Grant),1954年生於英格蘭中部的考文垂市。與其筆下的美國西部小鎮相似,他的家鄉是草木稀疏的不毛之地。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格蘭特兄弟①,從小抱持著與這個偏僻工業小城的格調毫不相符的夢想,誰會想到當時的李查德竟然想當一名流行歌手或影視演員呢?但聰慧的他很快發現自己不是那塊料,於是按部就班、乖乖去了伯明罕上學,和《魔戒》的作者托爾金成了校友。後來,格蘭特兄弟先後進入謝菲爾德大學修習,李查德念的是法律系。課餘時間,他就到附近的劇場打臨工,這是命運同他開了一個大玩笑的起點。這份兼差工作的經驗使他在畢業後于格拉納達電視台(Granada Television)謀得了一個職位,從而正式進入影視行業。適逢英國電視史上的黃金時期,李查德在這一崗位上幹了18年之久,參與了多部劇集的製作。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他40歲那年(1995)的某一天,就像其筆下主角傑克•李奇“被退伍”一樣,李查德被公司突然裁員,他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開始新的人生。據作者後來回憶,他當時忽然覺得,這個別人眼中的危機,說不定將成為自己命運易轍的轉機。自小喜讀雷蒙•錢德勒、約翰•麥唐諾(John D. MacDonald)等人冷硬作品的李查德,花六美金買來紙筆,坐下來寫出了他的首部小說《地獄藍調》(Killing Floor,1997)。該作於1997年問世,發表甫久便雙取安東尼獎、巴瑞獎的“最佳處女作獎”,同時還入圍了黛麗絲獎、麥卡維蒂獎等多個推理獎項。這本節奏感、緊張度、懸疑氣氛、推理趣味十足的作品,一下子捧紅了剛剛失業的李查德,也為“獨行俠”李奇大兵在推理江湖上揚名立萬,一位全新的冷硬大師於焉誕生。

① 李查德的弟弟安德魯•格蘭特(Andrew Grant,1968— )也是一位驚悚小說家。

被譽為“與傑夫里•迪弗齊名的驚悚天王”的李查德,不像迪弗、勞倫斯•布洛克、麥可•康奈利等作家那樣多產,除了引以為傲的傑克•李奇系列和十數短篇作以外,幾乎沒有其他作品可供閱讀。推理創作之餘,他偶爾也受邀擔任兼職編輯,甄選推出一兩本年度短篇推理佳作集。他還在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被美國推理作家協會(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選為主席,組織、處理和主持該協會的一些重要活動,這一職務應該是對其推理文壇地位及影響的最好肯定。對李查德來說,唯一的願望就是繼續為喜愛他的讀者寫好李奇故事並拿到愛倫•坡獎、匕首獎和大師獎等更具分量的推理類獎項吧。

自《地獄藍調》開始,浪子神探系列以每年一部長篇的速度持續穩定發表①,目前已經推出15部,在43個國家以30種語言出版,並被派拉蒙和湯姆•克魯斯的公司買斷電影著作權,而有李奇登場的短篇小說則9次入選“年度推理傑作集”。但最令讀者和評論家感到欣慰的是,作家的優秀文筆和產量的相對穩定使得該系列的作品質量整齊劃一、部部精彩,無一不是佳作,從未失手過,這是十分難得的。因此,很多推理評論家在接受相關採訪時表示:“每次有人請我推薦李查德的作品時,我都會感到頭疼,因為從李奇系列中只選出一兩本來讀,實在是太難了——我的建議是:從《地獄藍調》開始一直讀下去吧。”得到如此評價的深層原因是李查德和他筆下的傑克•李奇一樣睿智,雖然堅持一定的基本原則,但也會進行一些與眾不同的嘗試,這些創作探索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冷硬私探小說、動作驚悚小說與其他流派風格的統合,比如處女作《地獄藍調》、第五作《暗夜回聲》等對西部小說、黑色犯罪小說的借鑑,第三作《一觸即發》(Tripwire,1999)、第四作《索命訪客》(The Visitor,2000)、第七作《無間任務》(Persuader,2003)等對本格解謎小說的致敬,第二作《至死方休》(Die Trying,1998)、第六作《模擬刺客》(Without Fail,2002)、第十一作《厄運連鎖》(Bad Luck and Trouble,2007)等對間諜反恐小說的最佳化,第八作《雙面敵人》(The Enemy,2004)在推理攻防和心理描寫方面張力十足,第九作《完美嫌犯》、第十作《假面人質》(The Hard Way,2006)則分別涉足“無差別殺人”“綁架營救”等經典犯罪主題,《暗夜回聲》還對法庭推理題材進行了一番完美演繹,其背後的深度內涵,讓人不禁聯想到最近的劇情大片《定罪》(Conviction,2010);而對非法移民的邊境虐殺、對非白人種族的歧視厭惡等內容的觸及,則會連結諸多經典影片的神經。主題和題材的多元化、結構和視點的複雜化、伏筆和細節的本格設定、氛圍和節奏的驚悚處理、情節和文筆的張弛有度,加上角色設定的獨特不凡,以上所有這些成就了浪子神探系列的耐讀性。因此在筆者看來,李查德寫的未必是最好的推理小說,但絕對是最好看的推理小說!

① 唯一的例外是2010年,這年李奇系列出了兩本,分別是第十四作《61小時》(61 Hours)和第十五作《死得其所》(Worth Dying For)。

暗夜回聲已然響起,且讓我們靜下心來,聆聽那一陣陣動作驚悚場景所帶來的心跳悸動吧。

2011年3月1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