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迂學派

說之羨慕司馬光之為人,自以“景迂生”為號,故稱所刨學派為“景迂學派”。 又從百源學派邵雍弟子楊賢寶傳其先天象數之學,“和劉斟酌,以窮三易之旨”。 此派學問龐雜,於儒家經典、各家之言,無所不學,在學習時,“不苟同於前儒”,敢創新意。

概述

〖景迂學派〗北宋末南宋初晁說之所創學派。說之羨慕司馬光之為人,自以“景迂生”為號,故稱所刨學派為“景迂學派”。自幼苦讀經書,別有所得。蘇拭“稱其自得之學,發揮五經,理致超然,不踐陳跡”,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薦之。說之因得以學習司馬光之學問,於太玄象數學領會頗深。又從百源學派邵雍弟子楊賢寶傳其先天象數之學,“和劉斟酌,以窮三易之旨”。再從泰山學派孫復弟子姜潛等講《洪範》之學,與晁泳之劉蒙仲、汪革等為學友,往來甚密。博採,眾家之長”,以成一家之言,因形成自己的“學派”。著名弟子有朱弁、王安中、邵溥等。此派學問龐雜,於儒家經典、各家之言,無所不學,在學習時,“不苟同於前儒”,敢創新意。以學習《易學》和“太玄象數學”為主要特點。晃說之師法司馬光,苦讀其《太玄集》,因取司馬光《太玄歷》及邵雍《太玄準易圖》,布星辰、辨氣候、分晝夜,又將《易學》相參於其中,作《星玄星紀譜》。以為治學“不明乎易,則亦無以玄為,而不通乎玄者,則又徒為易也”,歷辯諸家談玄及談易之央。此派師法司馬光涑水之學,反對王安石“新學”,繼承司馬光懷疑《孟子》之說,以王安石尊孟,極力詆毀《孟子》。晁說之長期苦讀儒家經書,晚年卻頗信佛學,經常吟誦《法華經》,自稱“國安堂老法華”,又稱“天台教僧”。認為“經言體而不及用,其言用則不及體,體用所自,乃本乎釋氏。”(《宋元學案》卷二十二《景迂學案》)主要著作有昆說之《易高瞿大傳》、《易瞿翟小傳》、《商瞿易傳》、《商瞿外傳》、《易規》、《易玄星紀譜》、《晁氏書傳》、《晁氏春秋傳》、《春秋辨文》、《中庸傳》、《論語講義》、《壬寅孝經》、《五經小傳》、《京氏易式》等,今存《儒言》、《晁氏客語》、《景迂生集》。此派規模不大,許多儒者以其詆毀《孟子》及晚年從佛而嗤之以鼻。王安中初從其學,但並末接受其反“新學”之觀點,後來返歸新學。但在傳播先天象數學及疑古方面具有獨到見解,仍為一些人所推出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