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史

晚清史

《晚清史》內容全面,結構清晰,使讀者能很快對晚清史有一基本了解;同時吸納了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為歷史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細節。《晚清史》每章末尾都附有參考書目與參考文獻,為讀者深入學習提供了研究途徑。晚清百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內在變革要求與外來力量相遇,中華帝國經歷了前所末有的痛苦轉型,艱難地踏上近代民族國家之路。作者戴鞍鋼教授長期從事晚清史的數學和研究,以史家之筆將這段紛繁複雜的歷史呈現在我們面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晚清史》內容全面,結構清晰,使讀者能很快對晚清史有一基本了解;同時吸納了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為歷史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細節。《晚清史》每章末尾都附有參考書目與參考文獻,為讀者深入學習提供了研究途徑。晚清百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內在變革要求與外來力量相遇,中華帝國經歷了前所末有的痛苦轉型,艱難地踏上近代民族國家之路。作者戴鞍鋼教授長期從事晚清史的數學和研究,以史家之筆將這段紛繁複雜的歷史呈現在我們面前。

作者簡介

戴鞍鋼,上海青浦人,1955年生。“文革”中,下鄉務農。1977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又繼續攻讀碩士,畢業後留系任教,後在職深造,獲博士學位。

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潛心晚清史和社會經濟史的教學研究,著有《港口·城市·腹地——上海與長江流域經濟關係的歷史考察》、《發展與落差——近代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進程比較研究》等;合著《中華文明史》、《中國政治通史》、《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等;主編《中國地方志經濟資料彙編》等。曾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中國圖書獎”等全國及省部級獎項。

目錄

知識框目錄

圖片目錄

引言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承德來了英國人

(二)多事之秋的嘉道年間

一、國門圮塌

(一)行商、關稅、鴉片

(二)五口通商的波折

(三)驚雷過後的沉寂

二、“天京”對峙

(一)客家人與太平天國

(二)定都天京

(三)征戰與享樂

(四)內訌與敗亡

三、督撫崛起

(一)士紳與團練

(二)湘軍與淮軍

(三)督撫與幕府

四、慈禧當政

(一)北京淪陷

(二)沙俄打劫

(三)辛酉政變

(四)同治與皇太后

五、“中外和好

(一)“借師助剿

(二)自強“洋務

(三)遣使與留學

(四)對日外交

六、狼煙又起

(一)西北邊陲

(二)中法戰爭

(三)東北亞戰火

(四)亡國的邊緣

七、戊戌風雲

(一)光緒的作為

(二)變法的夭折

(三)海外流亡者

八、世紀之交

(一)教民與民教衝突

(二)義和團的鬥爭

(三)世紀之初的重創

(四)國民意識的呼喚

九、出路何在

(一)“新政”和“預備立憲

(二)革命力量的集結

(三)“君憲”與“共和”之辯

十、社會變動

(一)經濟的變革

(二)文化的演進

(三)城市的近代化

十一、風暴前夜

(一)民眾的行動

(二)載灃父子的登台

(三)請願與暴動

十二、清帝退位

(一)革命風潮

(二)清廷的應對

(三)帝制終結

餘音復水難收

(一)溥儀出宮

(二)遺老遺少

……

文摘

插圖:

近聯軍防地者,當視為敵對聯軍行動之開始,將遭受斷然之對付。”(D兩天后,李秀成致書英、美、法駐華公使,聲明兵到上海,不擾外人,請懸掛黃旗,以便識別。當太平軍逼近上海時,曾致書英國駐滬領事:“我們需要上海,因為我們尚沒有能夠置備日用品和軍需品的港口,這些物資將確保我們成功實行對我們國家的敵人的打擊”;強調“我們並不請求你們為我們而戰,我們只是懇求你們站在一邊保持中立”。②結果卻非如他們所想,試圖進入上海的太平軍遭到英法軍槍炮射擊,傷亡三百餘人。8月21日,因浙江嘉興被清軍圍困,李秀成自上海撤兵,馳援嘉興。1862年1月,太平軍再次進逼上海,避居上海的江浙地主士紳大為驚恐,紛紛提出請求英法軍防守上海,時任江蘇巡撫薛煥以此為由,轉奏清廷。上海道吳煦又出面與英、法駐滬領事多次會商,於1月13日成立了“中外會防局”,並制定了分區防守計畫,挖掘護界壕溝,趕造吊橋、炮台,太平軍再次受挫。

圍繞著上海,太平天國與列強之間的矛盾衝突表明,後者基於維護其在華權益的考慮,選擇了與清政府一起與太平軍為敵的立場,太平天國的處境因此更困難。

不久,戰場形勢也發生逆轉。李秀成率軍占領蘇南等地後,這裡成了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軍事基地和經濟支柱。但是,由於李秀成在江南得手後,本位思想抬頭,對進取天京上游地區持消極態度,上游的最後一道屏障安慶很快陷入湘軍重圍之中。為了解救安慶,洪仁玕重新部署兵力,發動了由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楊輔清分統四路會攻武昌的西征戰役。這是一次事關大局的戰役,但各路將領擁兵自重,行動遲緩。當陳玉成領兵到達武昌外圍後,李秀成卻遲遲未至,而當李秀成來到後,陳玉成又已回師去救安慶,從而導致了這次西征的失敗。此後,洪仁王於從天京親自領軍北上,力圖和陳玉成等協力解除安慶之圍,也未成功。

安慶失守後,陳玉成一度打算率部赴鄂北另謀發展,因部將反對又折回廬州。這時,天王連下兩道詔書,指責他在安慶的軍事失敗,並要求他進兵取糧回援天京。陳玉成對此很是氣惱,並未立刻從命。稍後,他收到暗中已被清欽差大臣勝保招撫的苗沛霖的密信,請他北去壽州從長計議。陳玉成輕信前往,被苗扣押,隨即被送往勝保大營。陳玉成斷然拒絕勝保的勸降,被殺,年僅26歲。

安慶失守後,湘軍順江而下直指天京,李鴻章的淮軍和左宗棠所部湘軍也從蘇南、浙江進擊,戰場形勢對太平天國極為不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