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驪姬之亂

《晉驪姬之亂》是一篇歷史散文。出自《左傳》

基本信息

作品名:晉驪姬之亂
出處:《左傳》
體裁:歷史散文

原文

晉獻公娶於賈①,無子,烝於齊姜②,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於戎③,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晉伐驪戎,驪戎男女以驪姬④,歸,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驪姬嬖⑤,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⑥,使言於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⑦,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⑧。”使俱曰:“狄之廣莫,於晉為都,晉之啟土,不亦宜乎。”晉侯說之。夏,使太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⑨,唯二姬之子在絳。二五卒與驪姬譖群公子而立奚齊⑩,晉人謂之“二五耦”。

注釋

①賈:春秋時小國,在今山西臨汾市境內。
②烝:下淫上為烝。
③戎:即狐戎,春秋時少數民族,活動於今山西交城縣一帶。
④驪戎男:驪戎首領,受封為男爵。女:送給女子。
⑤嬖(bì):寵愛,寵幸。
⑥外嬖:君主寵愛的美君子。
⑦蒲:晉國屬地,當今山西蒲縣。二屈:指北屈與南屈,屈為今山西吉縣,二屈在其南北。
⑧旌:表彰。伐:功勞。
⑨鄙:住在邊遠地方。
⑩二五:即梁五與東關嬖五。

譯文

晉獻公從賈國娶了夫人,沒有孩子。他又占有了其父的小妾齊姜,生了秦穆公的夫人和太子申生。又從戎族那裡娶了兩名女子,年長的戎女狐姬生了重耳,年歲小的生了夷吾。晉國進攻驪戎族,驪戎族的首領送給晉獻公一名女子叫驪姬,回到晉國後,生了奚齊,陪嫁過來的驪姬的妹妹生了卓子。
驪姬得到晉獻公寵愛,想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賄通了晉獻公的男寵梁五和東關嬖五,讓這兩人對晉獻公說:“曲沃,是國君的祖宗所在地,蒲與南、北二屈,是國君的邊疆重地,都不可以沒有主管的人。祖宗的城邑里沒有主管的人,人民就無所畏懼;邊疆之地沒有主管的人,那就會引起戎狄侵犯的念頭。戎狄發生了侵犯的念頭,人民又對政令表示怠慢,那是國家的禍患啊。如果讓太子申生去主管曲沃,而讓重耳、夷吾主管蒲與屈,那就可以鎮服人民而威脅戎狄,又可以展示你的功勞。”驪姬讓兩人都對晉獻公說:“戎狄活動的區域廣大無邊,可以歸於晉國建立都邑。晉國的開疆闢土,(用這些人)不也是很適宜嗎?”晉獻公很高興他們所說的話。夏天,就讓太子常住到曲沃,重耳常住到蒲城,夷吾常住到屈地。眾公子都住在邊遠之地,只留下驪姬姊妹二人的兒子在絳都。梁五和東關嬖五同驪姬最終通過在晉獻公面前給群公子進讒言而使晉獻公立奚齊為太子。晉國的人把這件事稱作“二五耦”。

評析

晉獻公晚年,聽信驪姬之言,廢掉太子申生,趕走公子重耳與夷吾,立驪姬之子為太子,導致了晉國的內亂。史稱“驪姬之亂”。本篇是追述這場內亂的起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