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

晉源

太原縣城,即現在的晉源鎮。城牆南北長0.75公里,東西寬1公里,目前只剩下西、北兩個城門洞,但城內四條街道還保留的弧線狀。東為觀瀾門,南為進賢門,西為望翠門,北為奉宣門,三晉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晉源晉源

晉源,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僅建城史就有2500多年,是三晉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裡曾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初都、北齊別都、唐北都以及後唐、後漢、後晉等國的都城,還是張氏和王氏的根祖之地,曾造就出李世民、王昌齡、白居易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被譽為“龍興之地”、“唐之根、晉之源”。歷史遺存豐厚,現存各類文物古蹟百餘處,其中晉祠龍山石窟、古晉陽遺址、天龍山石窟和明秀寺等5處國家級保護文物都享譽海內外。氣候宜人,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環境優美,西邊山均有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珍奇的野生動物,山區森林覆蓋率近60%,5.1平方公里的晉陽湖是華北最大的人工湖,毗鄰山西省體育中心,與“紅燈籠”體育場遙遙相望,人稱華北“小西湖”。區內現有高速公路出口四處,307國道、太汾路縱貫全區,四通八達,交通便捷。

溯源

太原縣城,即現在的晉源鎮,已改為晉源街道辦事處。城牆南北長0.75公里,東西寬1公里,歷經600年的變遷,只剩下西、北兩個城門洞,但城內四條街道還保留的弧線狀。東為觀瀾門,南為進賢門,西為望翠門,北為奉宣門。北門內有塊“德化”匾,據說這是漢文帝治理晉陽時,以德化民執政綱領的略寫。

文化

晉源以北緊鄰的古城營村內,現存古晉陽惠明寺舍利塔(阿育王塔)是與西安法華寺塔齊名的中國19真身舍利塔之一。

九朝古都晉陽城 (晉源-古城營一帶),遺址面積大約20平方公里。遺址內以自然耕地為主,西高東低,是一處春秋至五代時期的遺址。遺址分為古城遺址和寺觀墓葬遺址兩部分。以晉陽古城遺址為中心,周圍依山勢分布眾多的寺觀建築,同時在西山腳下緩坡地帶,廣泛分布著墓葬遺址,總面積達200平方公里。

晉陽古城創建於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戰國時越國的都城、北齊時的陪都、北漢的都城、唐代的北京。城址有西城、東城、中城、太原府、晉陽宮城、大明宮城、倉城、羅城等。三家分晉、西漢戍邊、東魏霸府、北齊別都、盛唐肇基、五代戰亂,歷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晉陽古城有著密切的關係。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滅北漢,一炬焚燒晉陽,繼而引汾水灌之,古城被夷為平地。

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古城營村附近發現了三十餘件石刻造像,造型別致;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晉陽古城地區發現了數段古城牆和三座小城遺址。一是羅城村附近的羅城遺址,相傳為北漢所建;二是晉源鎮西北古城牆出土唐代遺物;三是南城角村和古城營村一帶的古城址,相傳為大明城。

現存“南城角”村為L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勢建成。遺存城南牆東西殘長626.4米 ,西牆長約2700米,從資料和“東城角”的方位來看,古城長約4500米,根據夯土的質地、色澤和夯法,認為是東周時期的城牆遺址。東魏、北齊以及隋唐時期是晉陽古城的輝煌時代,盛唐時曾為三京之一。

晉陽古城的西部地區有天龍山石窟蒙山大佛、聖壽寺、童子寺遺址、開化寺遺址等六朝和隋唐時期石窟遺存。晉陽古城在歷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豐富的地下埋藏,賦予了它重大考古研究價值。

在這座古城裡發生的眾多歷史事件,如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的分界線,北齊霸府關係著魏晉南北時期的民族爭戰,大唐北都代表著晉陽文化的鼎盛時期;眾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如趙簡子、劉琨、劉恆、李世民武則天狄仁傑、王之渙、王昌齡、郭若虛、傅山、高君宇、紀廷梓等等;以及我們從許多地名中可以看到古城歷史上的輝煌及其變遷,都可以不誇張地把這座古城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這座古城所折射出的晉陽文化內涵豐厚,它成為有關晉陽-太原人文、地理、歷史、文化、習俗、宗教、建築等全面、綜合而廣義的概念。此外還有晉陽的戲曲文化、飲食文化、醋文化等處處都散發出強烈濃郁、有形與無形的地區文化特色,描繪著古城的迷人神韻,所有這些,都成為晉陽文化淵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

公元前497年,晉國公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在西依懸瓮山、東臨汾河地帶據險築城,因在晉水之陽,取名晉陽,為晉陽建城之始。

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分晉,"春秋五霸"之一晉國解體,晉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山西始有"三晉"之稱。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為防禦匈奴,選派韓王信坐鎮北方,改太原郡為韓國,設都城在晉陽,晉陽從此成為我國北方邊防重鎮之一。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將雁北和太原郡劃歸一起,稱代國,晉陽為代國都城,封劉恆為代王,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劉恆即位後,稱晉陽是他的"龍潛"之地。

公元550年,東魏權臣高歡之子高洋奪取東魏政權,自立為齊皇帝,歷史上稱北齊,都城在鄴。因晉陽是北齊創業的基地,北齊歷代皇帝幾乎每年都來往於晉陽、鄴城之間,晉陽被稱作"別都"。由於高歡、高洋及後來北齊的歷代帝王對晉陽的刻意經營,晉陽實際成為北魏與北齊的政治中心

公元617年,李淵父子從晉陽起兵,攻入長安。次年李淵自立為帝,定都長安。唐太宗李世民青年時期,曾隨父李淵居住晉陽,人稱"太原公子”。由於晉陽是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奪取天下的發祥之地,李唐王朝不斷對太原進行擴建,規模宏偉的晉陽城成為唐朝的北方屏障。公元690年,唐朝定太原為北都。742年,改太原為北京,與首都長安及南京(成都府)、西京(鳳翔府)、東京(河南府)合稱五京,晉陽進入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公元883年,沙陀部落首領李克用由於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封為河東節度使,後進封為晉王,占據晉陽。李克用以晉陽為根據地,與朱溫長期對立。克用死後,其子李存勖當政,公元923年,從晉陽發兵,攻入開封,滅掉後梁,建立後唐。

936年,契丹派兵支援石敬瑭在晉陽稱帝,國號晉,史稱後晉 。

公元947年,後晉大將劉知遠又在晉陽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

公元951年,後漢大將郭威建立後周,同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之弟劉崇在晉陽稱帝,仍用漢的年號,史稱"北漢"。由於後唐、後晉、後漢都在晉陽起事稱帝,晉陽因此稱為出“真龍天子”的地方 。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趙宋王朝。北宋開國後,歷時19年,歷經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三下河東,才把北漢征服。趙光義十分痛恨晉陽人民的頑強抵抗,同時,汲取五代晉陽三稱帝的教訓,懼怕晉陽再出"真龍天子",降詔燒毀晉陽古城,放火焚燒,這座經營千年的古城遂化為白地。公元980年(太平興國五年)4月,趙光義又令引汾水、晉水灌晉陽城廢墟。

保護

古晉陽遺址2001年6月25日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