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病

時髦病

時髦病,一般是指一些社會現象,包括拖延症、強迫症、手機依賴症、晚睡症、星座控、選擇恐懼症等流行詞語,但實際上,有些時髦病從醫學角度來看也確實是真正的疾病,如密集恐懼症、臉盲症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時髦病時髦病
時髦病是指現代人所患一種心理方面的疾病。即便沒有身體病痛的困擾,同樣也要學會處理長大後的各種心理和情緒問題。表現為拖延症、手機依賴症、晚睡症、星座控……這些“病症”之所以被稱為“時髦病”。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還沒到嚴重影響我們身體健康、危及我們生命安全的程度,所以我們可以輕鬆地在“病”字前面加上“時髦”的修飾詞;另一方面,沾染這些“病症”的,往往以城市白領、金領等“成功人士”為主,這就給很多年輕人一種錯覺,好像不得這些“時髦病”,就代表自己不成功一樣。

成因

1、生活壓力:“時髦病”的產生和流行,和當前人們所處的高壓力、快節奏的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手機依賴症”反映出來的,就是個人試圖跟上外部世界的腳步,生怕被其拋離的心理狀態。2、過度沉溺:可是一旦沉溺其中,就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弊端和問題。微時代,海量信息如洪潮洶湧,玩微信、曬生活、點讚等;明明有一堆事情要做,卻還在刷微博微信、聊天、逛網店,拖到凌晨才工作;明明已經很困了,卻還要拿著手機打幾把遊戲,沒有一天早早睡覺的;要是哪天出門沒帶手機,或是在外面手機沒電了,整個人就像是丟了魂一樣……拖延症強迫症手機依賴症晚睡症星座控選擇恐懼症……沾染上了這些看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病症,被認為就是一種時髦。

主要症狀

時髦病時髦病
1、主要為恐懼症:其實是人們對於一些密集、無序放置且本不會引起危險的一些事物或環境所產生的恐懼感。在初期,密集恐懼症的表現可能與普通恐懼無異,但是否屬於恐懼症,具體還取決於人們受所處環境影響的程度。2、身體不適:眩暈、心跳加速、顫抖或其他身體不適表現;恐懼及驚慌;無法從所畏懼的環境中轉移注意力及逃離環境急切欲望。3、國內調查所示:90%的人離不開手機,75%的人上廁所帶手機,超半數人無法接受一天沒有無線網路,52.7%的人有網購強迫症,14%的人零點後才睡……,更有人稱自己已“病入膏肓”。

4、國外文獻報導:特定恐懼(對特定物體或環境的恐懼,包括四個類別,動物、藥物、自然環境及某些環境,如高處、電梯、駕駛等)、社交恐懼、廣場恐懼症(在公共場合或者開闊的地方停留的極端恐懼,害怕到公共場所或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幽閉恐懼症(對封閉空間出現恐懼心理的一種心理疾病)等在內的一系列疾病都屬於這個範疇,即焦慮的一種。

5、社交恐懼:是指在眾人面前會有一種極為強烈的尷尬感,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們往往害怕在眾人面前完成諸如吃飯、說話等,如果不經治療,社交恐懼症會愈發嚴重,而我們常說的密集恐懼症只是其中一種病症表現,即人們置身於某種事物密集出現的環境中時會產生恐懼情緒。

6、臉盲症

臉盲症也被稱為面孔遺忘症,而人們經常用到的“臉盲症”並不是醫學上的面孔遺忘症。具體說來,面孔遺忘症只是一種症狀表現,究其原因,與先天因素無關,主要在於人體大腦頂部的一些部位受到損傷之後,進而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其中,記不住人的面孔便是一種表現。這種疾病的症狀特點在於,患者單獨通過面部無法辨認,即便是非常親近的人,也如同陌生人一般,無法認出。對於這類患者來說,藉助聲音仍然可以進行識別。

治療

時髦病時髦病
1、面孔遺忘症的治療,專家表示,要針對發病原因,因為多種原因都可能使腦部受到傷害出現,舉例來說,腦血管疾病(腦出血等)便有可能導致面孔遺忘症。面孔遺忘症仍屬於比較罕見的疾病,臨床中極為少見很多臨床醫生更傾向於首先嘗試行為療法,僅在需要時藉助藥物。

2、行為療法中,最為普遍接受的行為療法之一為認知行為療法,臨床工作者與患者共同處於所恐懼的環境下,並通過改變患者的一些想法來改變恐懼反應,這種暴露療法是目前對於恐懼症的療法中是最為普遍的認知行為療法。

改變自動思維,徹底放棄一些不合理的認知:

(1)認知行為治療需要在行動中識別不合理認知,在行動中替代不合理認知,在行動中改變核心信念,所以行動很重要。

(2)治療師會布置具體的事情,如家庭作業,家庭作業要求每天做。不合理的認知是經年累月形成的,要改變它們也需要不斷的實踐實踐再實踐。所以認知行為治療不是單純的改變認知,而是在行動中體會和修正認知。許多人只重視認知,不重視行動,結果變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變成了一個認知理論家,卻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3、藥物療法則主要會用一些抗焦慮的藥物,也有人發現了替代療法及放鬆療法等,但這些方法僅可以在專業人士的監督下進行,也有一些恐懼症會隨著時間更加嚴重。

4、“時髦病”最有效的醫治辦法,就是有意識地放慢追逐的腳步,有意識地調整生活的節奏。這意味著我們可能要捨棄一些東西,比如物質上的,金錢上的,但是我們卻可以藉此欣賞到路邊以前未曾注意的風景,發現生活中被我們遺失的美好。正所謂遠離“時髦病”,才能體味真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