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

 人類來說,沒有什麼比征服時間更難的了,時間機器和時間旅行也因此成為一個迷人的話題,總會引起人們無限

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

的遐想。然而,對大多數人而言,時間旅行只能存在於想像和文學作品中,永遠可望而不可即,但仍有一部分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他們認為總有一天人類能夠駕馭時間,自由穿梭於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

在現有的科學體系下,時間具有嚴格的單向性。在所有的物理定律中,只有熱力學第二定律帶有時間方向箭頭,這就給人一種時光流淌消逝不再的感覺。因此回首檢閱過去,或者提前觀瞻未來,成為人類的一個永恆夢想。

人類的夢想

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蟲洞

近日,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黑人物理學教授羅納德•馬萊特宣稱自己已經掌握了製造時間機器的理論。為了能返回過去,挽救因抽菸酗酒而犯心臟病去世的父親,馬萊特投入了全部心血研究時間機器。最近他聲稱自己成功了,只要有人給他25萬美元,他就能造出一台時間機器。無獨有偶,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說,以色列工學院教授阿莫斯•奧里展示了台時間機器的理論模型,這一理論模型以萬有引力定律為依據,根據這一定律,時間會被物體的引力所扭曲,當扭曲的程度足夠大時,便可以創造出一個環,於是便出現了進行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但奧里教授無法預測真正的時間機器會在什麼時候問世,或者究竟能否問世。

1895年,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H•G•威爾斯創作了科幻小說《時間機器》。從那時起,人們對時空旅行就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夢想。事實上,時間旅行在中國古代思想中也早有雛形,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我國著名相對論專家劉遼告訴我們,生活在公元前300多年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惠施就提出過時間旅行的思想。莊子在《歷物十事》中曾經提到惠施的一個“奇思妙想”-----“今日適越而昔來”。2000多年來,人們一直無法參透這句話,甚至有人提出這可能是一種“胡說”。劉遼認為,這句話正是在討論和幻想“逆著時間旅行”。其意思是:“今天出發到越去,昨天就到達了。”如何能讓到達早於出發?那就只有逆著時間旅行才行。

而霎時間旅行被納入科學領域進行探討,則是在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後,數學家哥德爾、物理學家紐曼、弗蘭克•J•蒂普勒等人先後在愛因其坦場方程中得到了允許時間旅行的解。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他1986年創作的科幻小說《接觸》中提出了“蟲洞”理論,認為在人類所處的時空中一定有連線外部的地方。他一直認為,從巨觀角度來看,人類的歷史只是一項時間的試驗而已,所有的時間點都只是一個個物理元素。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無論國際還是中國國內都很少有人討論時間機器的理論。直到3名美國物理學家在1988年提出從理論物理學角度不能否定時間機器,震驚了理論物理學界和哲學界。此後,關於時間機器的研究越來越多了,有關製造時間機器的想法也出現了很多。

如何建造蟲洞型時間機器

蟲洞有時被稱作星門;它們提供一條貫通空間中彼此相距很遠的兩點之間的捷徑。跳過一個假想的蟲洞,你可能會在片刻之後出現於銀河系的另一端。蟲洞自然地符合廣義相對論,憑藉引力,不僅可以使空間彎曲,而且還能讓時間發生扭曲。理論允許連線空間中的兩點的可選路徑和隧道這樣的東西的存在。數學家提出了多重連結的空間形式。正像穿越山底的隧道要比山表面的道路更短一樣,蟲洞可能也要比貫穿於普通空間的尋常路線來得更短。

1.尋找或建立一個蟲洞,開闢一個隧道用來連線太空中兩個不同的區域。大型蟲洞可能天然地存在於外太空中,是宇宙大爆炸的遺留物。若事實並非如此,那我們只好湊合著使用比原子更小的蟲洞,它們或者是自然的產物(在我們周圍,每一瞬間都有這種小型蟲洞誕生和消亡),或者是人造產品(就如此處圖中所示,它們由粒子加速器生產出來)。這些更小的蟲洞必須被擴大到實用的尺寸,也許要使用那些在宇宙大爆炸不久之後導致空間膨脹的能量場。
2.使蟲洞穩定下來。注入利用所謂的Casimir效應由量子產生的負能量,蟲洞便允許信號和物體安全地穿越它。負能量會抵制蟲洞坍縮為密度無窮大或接近無窮大的一點的趨勢。換句話說,它阻止了蟲洞演變成黑洞。
3.牽引蟲洞。一艘具有高度先進技術的太空船將蟲洞的入口互相分離開。一個入口可能被安置在中子星表面,那是一顆擁有強大引力場、極度緻密的恆星。強烈的引力使得時間變慢。因為在蟲洞的另一個入口處,時間流逝得更快,結果這兩個入口不但在空間內而且在時間上都被分離開了。

因果律決定人不能回到過去

 對於時間機器和時間旅行一直存在著兩種。大部分人認為時間旅行不可能,尤其是向後旅行——回到過去,根本無法實現。也有人認為,時間旅行是有希望的,尤其是向前旅行——前往未來,是可以實現的,即使是向後旅行,如果有一天能突破經典理論物理學,也是可以實現的。

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認為不存在時間旅行:“我們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能證明存在來自未來的訪問者。”他不專門提出過反駁論點,認這時間機器不僅違反因果律(先有原因然後才有結果),製造出來的時空是不穩定的從哲學角度來講,時間機器不可能存在,因為它違反因果律。如果時間機器“逆著時間旅行”,就會對因果律造成破壞,產生邏輯上的混亂。有一個著名的悖論就是:如果你有可能回到過去殺了你的父親,那么你又怎能出生呢?

不過在英國皇家學會,一些空間物理學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反對霍金的觀點。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天文學家約翰•格里賓認為,時間旅行的觀點在經過幾代科學家的探討研究之後,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他說如果深入研究一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會發現,愛因斯坦一直認為時光穿梭很困難,但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劉遼認為,儘管時間機器沒有希望被製造出來,但是通過研究它,可以讓人們更確切地知道,究竟是與哪一條物理規律相違背,這可以幫助人們對理論物理學裡面最基本的規律認識得更深刻。從這個角度來說,時間機器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回到過去也是科幻作品中談得最多的。新生代科幻作家劉慈欣說,可以用一種“”西瓜皮理論來反駁因果律,證明人能回到過去。這個理論的意思是,總會有某種物理機制阻止回到過去的時間旅行者做出改變過去的事情。比如,一個人要回到過去殺死父親,但被一塊西瓜皮滑倒了。無論多少次回到過去,總會出現意外情況阻止你殺死父親。但這一理論本身也有很大問題,因為只要你回到過去,本身就已經對未來造成影響,根據蝴蝶效應,你的任何一個舉動在時間上都會被無限放大,從而影響未來。

光速與能量幫人走向未來

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
相比回到過去,很多人對前往未來比較樂觀。約翰•格里賓認為,人類在時光間穿梭是可行的,但是由於身體條件所限,所以不能回到過去的時間,而只能嘗試走進未來的世界。劉慈欣認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技術上,實現向未來的時間旅行完全沒有問題。比如,一艘飛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前進,上面的時間流動相對我們現實世界來說就慢了很多,飛船越接近光速,時間流動就越慢,如果足夠接近光速,甚至可以一直走到“宇宙的末日”。

如何才能接近光速?只要能量足夠就行,但這個能量必然是巨大的。他舉例說,一艘公共汽車那么大的飛船,假如要達到光速的99%,就需要全世界工業用能量的100倍。這在目前看來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在未來卻未必不可能。在未來可能會出現黑洞、無法想像的能量。另外,如果冬眠技術能發展起來,將人冷凍起來,生理代謝完全停止,在未來的某一個時代再解凍,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向未來的時間旅行。

劉遼認為,想製造出“蟲洞”來實現時間和空間的旅行,需要有大量的負能量。宇宙中雖然有負能物質存在,但是數量非常少,並且負能量是無法用巨觀方法獲取的,只能用微觀的方法(量子力學上有辦法獲得一些負能量,但數量極其微小)。因此,從理論物理學角度上看,時間機器的製造又是極其困難的。

時間旅行是對生命擴展的渴望

時間旅行看起來是那么虛無縹緲,為什麼人們還是熱衷於探討這一話題,孜孜不倦地追求製造“時間機器”?學者方舟子認為,時間機器與時間旅行的放晴很有趣,既有哲學意義,也有理論物理學意義。“如果能回到過去改變歷史進程,或者漫遊未來預見到歷史進程,那將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但他也表示,在理論上提出了一個時間機器的模型,並不是說它就能夠實現。

劉慈欣說,時間旅行也反映了人們潛意識裡最深的一種渴望-----擴展生命,希望在時間上追求永生。科幻作家韓松也認為,一個是好奇心驅動,一個是人類的生命太短,總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跨越時間長河,看看更多的東西。

影視作品中的時間旅行

《時間機器》

在科幻小說的世界裡,時間機器這個主題一直備受青睞。在英國小說家威爾斯的《時間機器》里,一個醉心於時空

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時間機器
穿梭理論的英國物理學家在聖誕節前夜突然接到未婚妻車禍身亡的訊息,一時心痛萬分。他決定加快步伐製造時間機器,機器終於被製造出來了,他雖然在一瞬間挽救了未婚妻的生命,卻阻擋不住未婚妻遭遇另外一場事故。《時間機器》在過去一個世紀裡不斷被改編搬上銀幕,最新一部2002年上映。

《回到未來》

從1985年到1990年,由史匹柏製作的《回到未來》三部曲以一種輕鬆詼諧的筆調為我們敘述了由時間旅行而引發的喜劇故事。馬丁在天才博士布朗的指導下馬不停蹄地修正被他無意間改動的歷史,在整個三部影片中,時間跨越了130年。

《誰博士》

英國去年開始續折著名科幻連續劇《誰博士》,男主人公就是一位來自外太空的時光穿梭者,藉助英國傳統電話亭風格的時光太空梭器,他帶著地球上認識的一個又一個女伴,在人類歷史時空中穿梭;拯救面臨困境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幫助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平息政變,幫地球人抵禦外太空生物的入侵,這喚起了人們心中潛藏的夢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做一次時空穿梭的俠客。

相關人物介紹

 史蒂芬·威廉·霍金

 

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

史蒂芬·威廉·霍金
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現年60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套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那么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羅納德•馬萊特

現年62歲的羅納德•馬萊特是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卓越的黑人物理學教授,他也是一名著名的“時間

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

羅納德•馬萊特
機器”研究者。馬萊特從50年前就開始著迷於“時間機器”的研究,因為他渴望返回過去,拯救因抽菸酗酒而犯心臟病去世的父親。為了破解“時間機器”的奧秘,身為黑人的馬萊特克服貧窮和偏見等重重障礙,不僅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並且還成了一名物理學教授。

7年前,馬萊特在一篇論文中宣稱自己破解了“時間機器”的奧秘。2001年,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刊登文章披露了馬萊特的“時間機器”理論,多家電視台隨後對馬萊特進行了採訪。

馬萊特提出的“時間機器”理論很簡單,馬萊特稱,他可以通過一些循環的雷射束來造出時空漩渦,從而可以倒轉時間,進行時間旅行。馬萊特解釋稱,光是一種能量,而能量可以引起時空彎曲,就像巨大的鏇轉圓筒一樣。

馬萊特相信,如果同時採用4個循環的強大雷射束,那么就可能造出一個時空漩渦,這個“時空隧道”看起來就像是幾米外的一個光漩渦,如果你走進去,就可能抵達過去的某個時刻。

史蒂文·史匹柏

時間旅行---人類的夢想史蒂文·史匹柏
稱史蒂文·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為“電影奇才”一點也不為過,這位以史詩片《辛德勒名單》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大導演,他的知名度卻以《大白鯊》、《E.T.》、《侏羅紀公園》等著名的商業娛樂片為更多的電影迷們所知,當人們帶著這種印象湧向電影院去欣賞那部黑白電影《辛德勒名單》時,卻發現了史匹柏的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智慧和理性的世界,一個真正的電影藝術的世界。

  史蒂芬·史匹柏1947年誕生於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個電子計算機專家,其母是位頗有造諧的古典樂典演奏家。史匹柏自小便喜歡冒險與幻想,又勤于思考。12歲生日那天,其父送給了他一架袖珍攝影機,這使他對拍電影更為著迷。從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採訪了環球公司電視部的總經理並因此於不久有幸成了與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簽訂長期契約的最年輕的導演。1971年,初出茅廬的史匹柏僅用十天就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視片《決鬥》(《Duel》)。這部成本僅為30萬美元的片子在歐洲上映時竟為環球公司賺了幾百萬美元,令圈內人士刮目相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