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宗族及其六安支族考

圖書簡介

晁氏宗族及其六安支族晁氏宗族及其六安支族
《晁氏宗族及其六安支族》史料翔實,層次分明,圖文並茂,文字簡潔。既系統地闡述了晁氏起源、遷徙、繁衍,更詳細地記述了六安支族的形成與發展。

出版信息

作者:晁達源
出版社:天馬出版有限公司
頁碼:114頁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ISBN:978—962—450—173—5
條形碼:9789624501735

作者簡介

晁達源,字智生,六安市金安區人,生於一九三〇年二月,一九四九年八月參加革命工作,一九九二年十月在六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離休。休息後曾主編《六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志》。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曾多次受到中共六安地委、六安行署通報嘉獎,其中立功和晉升一級工資各一次。

圖書目錄


祖像
第一章 晁姓的由來及其世系
第一節 晁姓的由來
第二節 晁氏家族世系
第三節 晁氏家族散居全國各地
第二章 晁氏諸公的文學著述
第一節 晁錯著述考略
第二節 宋代諸晁公著述考略
第三章 晁氏歷史人物傳略
晁 錯 晁 迥 晁宗愨
晁補之 晁三錫 晁廷燦
晁哲甫
第四章 六安晁氏支族
第一節 六安晁氏是東眷的支族
第二節 六安支族始祖晁三錫
第三節 六安支族繁衍昌盛
第五章 晁氏宗譜
第一節 晁氏歷史上續修宗譜工作
第二節 六安支族六屆續修宗譜
第三節 修家譜
第六章 六安晁氏支族建設
第一節 晁氏宗祠
第二節 晁氏義莊、義倉
第三節 晁氏國小
第四節 晁家鋼叉樓 晁大巷
第五節 後記

書摘

第一節 晁姓的由來
晁(cháo)姓來源。晁氏源出於姬姓,後以春秋時周景王(公元前544—520年)的兒子王子朝的“朝”字而得的姓。古時晁是朝字的古體字,因而寫作晁。據史料記載:周景王欲立寵愛的小兒子王子朝為太子,不料景王早逝未辦成。王子丏與之爭位,當時國人立長子猛為王,稱為悼王。子朝起兵趕走悼王,不久悼亡暴死。王子丏繼立為敬王。王子朝又在貴族嚴氏的支持下再次起兵,趕走了敬王,自立為王。三年之後,周敬王在晉軍的幫助下復位。王子朝帶著周朝的典籍逃亡楚國。王子朝的子孫後來以“朝”作為姓。北宋進士、禮部郎中、北京國子監教授、秘書臣晁補之在《雞肋集》中記載:“晁姓出於周景王之子朝,朝之字或為晁,朝死,葬南陽西鄂縣,故西鄂之晁氏自謂子朝後,事見裴駰《史記》”。中州河南省乃晁氏發祥之地,漢朝御史大夫晁錯是禹州人,其後裔移居澶淵清豐縣繁衍昌盛。《晁氏宗譜》認定:晁氏原姬姓,春秋周景王之子名朝,後因名為姓。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安晁氏五屆續修宗譜時,三十一世晁顯翰在《譜序》中明確記載:“吾祖本姬姓,春秋周景王之子諱朝之因名為姓,故曰晁。中易朝從隸 ,後易 從俗晁故至今,凡我同宗一姓者,莫非此。”
第二節 晁氏家族世系
自漢代御史大夫晁錯,晉有太史令晁崇,元有刺史晁清。歷經數傳至宋朝,祖居澶州之清鄉曰永泰里,後改為三河裡。唐末官至太師中書令晁禋生憲,憲生佺。晁佺生子三,曰:迪、迥、遘,後分立為東、中、西三眷。關於晁氏家世,河南省《清豐縣誌》(1990版)有詳細的記載:“晁氏祖居唐澶州清豐縣永泰鄉忠臣里(今陽邵一帶)。唐末晁禋生憲,憲生佺。晁佺,宋初致仕大理寺丞,遷居京師(今開封),仁宗賜第‘昭德坊’,後世稱昭德晁氏。佺生迪、迥、遘。迪賜刑部侍郎,為東眷,居鋸野;遘,贈禮部尚書,為西眷,居嵩澠;迥,大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封南安郡公,諡文元,為中眷,居澶淵之清豐,……”。《清豐縣誌》,對晁氏族人的學術成就、學位題名、名人傳略、官階升遷、烈士褒揚都有記載。《縣誌》並寫道:“本境晁氏,唐末至今已傳四十世,主要居民點有陽邵鄉西陽邵村、六塔鄉六塔集”。
在北宋真宗、仁宗年代,晁氏子孫繁衍,人才輩出,堪稱極盛時期。宋仁宗賜給晁氏輩分十六字派:宗仲端之,公子百世。中令文元,有德必大。據《晁氏宗譜》【光緒二十四年(1889年)版】記載,繼後舊譜,仍有兩次附錄輩分字派。一是:原時維生,光顯可在。奉康翼貽,鍾秀岳岱。祥呈先澤,瑞啟鴻猷。衣冠肅慕,秉耀千秋。二是:儲毓綿延,植基寧泰。敬慎常凝,品擬彭戴。資學服官,培養斯在。燮理持衡,藻耀奕代。揆式含芳,景舒旭藹。班序永澄,球圖偉對。嗣徽克展,搢笏垂佩。樹澤孔長,普遵家誨。據說山東嘉祥地區還在沿用老世系字派。隨著三眷散居全國各地,各支族也都自訂輩分字派。但總的世系還是一脈相承的,現在相傳繁衍在四十世左右。
一、東眷簡述
東眷第一世祖晁迪,宋贈刑部侍郎,譜云:配封壽安縣郡。生子一宗簡。晁迪在世時居京師(今開封)昭德坊,後由其子宗簡移居濟州巨野。第二世宗簡,字南安,宋太宗淳化年間進士,宋尚書刑部郎中,知越州,贈吏部尚書。妻劉氏封河間縣太君,生五子:仲偃、仲參,余名失考。第三世仲偃,尚書庫部員外郎,通判鳳翔府。妻許氏,繼妻劉氏封長壽縣君,生子三:端友、端本、端中。第四世端友,字君成,生於宋仁宗天聖七年(1029年),進士第,官至著作佐郎,嘗為上虞令,終新城令,贈左奉儀郎。妻楊氏封壽光縣君,生子二:補之、將之。第五世補之,字無咎 ,號濟北,又號歸來子。神宗元豐七年(1079年)進士,任曹州司戶參軍,禮部郎中,知泗州、北京國子監教授等職。妻杜氏,系戶部侍郎純之女,封永嘉縣君,生子三、女二。子三是:公為、公似、公肅。以上是東眷五世主要情況概述。東眷主要分居在山東、安徽、江蘇、江西、廣東、河南等省。根據《晁氏宗譜》世系譜記載,東眷有:鄆城世系圖一、二,曹縣世系圖、六安世系圖、嘉祥老林分世系圖、嘉祥新分世系圖、嘉祥薛家莊分世系圖、濟寧世系圖、濟寧另派世系圖、金鄉嘉祥世系圖、金鄉鄆城分世系圖、太康世系圖、商丘世系圖、濮州萬金莊世系圖、歸德墨白集三分世系圖、歸德新分世系圖、 番禺世系圖、確山世系圖、汝寧世系圖、汶上梅花莊世系圖、巨野世系圖、肖縣丁家樓世系圖、肖縣郭家莊世系圖、宿遷世系圖、沛縣世系圖。宗譜對各地的分世人名、家世都有詳細記載。為了便於族間的聯繫,尋根問祖,現就東眷居住集中地區鄆城的分世人名(以長子為代表,下同)記錄如下: 一世迪、二世宗簡、三世仲偃、四世端友、五世補之、六世公為、七世子嘉、八世載、九世彰、十世望、十一世顯、十二世邦彥、十三世鐸、十四世維清、十五世本、十六世真、十七世溱、十八世徹、十九世應臣、二十世本、二十一世中庸、二十二世剛玉、二十三世文錫、二十四世遵顏、二十五世再良、二十六世奉和、二十七世康協、二十八世翼謙、二十九世丙貽、三十世秀江、三十一世鍾帶、三十二世岳雲、三十三世岱田。其他各地的世系不再錄述。東眷居住分散面廣,人口較多的一眷。東眷四世端智之子鼎之南渡居江西省金谿縣仙岩,子一公宣,公宣字彭年,晚號真樂居士,寓臨川之水梁寺,徙城之地藏寺。妻趙氏修武郎士亞之女,生子二:子質、子聿,俱進士。孫百徵,進士。其後世均居臨川。
二、中眷簡述
中眷第一世祖晁迥,字明遠,北宋澶淵清豐人,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歷任大理評事、工部尚書、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終年84歲,諡號“文元”。他著作甚豐,朝廷文札、詔令多出其手,宋真宗多次稱讚他為“好學的長者”。晁迥生子四:宗愨、宗諒、宗操、宗乾。宗愨,字世良,以父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召試,賜進士及第。天聖中累遷尚書省祠部員外郎,知制誥,父子掌誥。官至資政殿學士,贈工部尚書,著有文集40卷,諡號“文莊”。晁氏自晁迥以下,五世八進士,科舉鄉賢三十七,宋仁宗賜給昭德坊的府聯是“六朝尚書府,九世進士堂”;“晁氏分三眷,澶淵第一家”。晁氏三眷中,以中眷晁迥一支,學有成就,地位顯赫,聲震朝野,影響較大,當時有“晁半朝”之稱。
中眷始祖及後裔多居清豐、濮陽一帶,但也有因戰亂、因官任職遷徙至山東嘉祥、江西臨川等地。根據《晁氏宗譜》的世系記載,中眷有:臨川世系圖(一至五)、貴溪世系圖、崇寧世系圖、開州世系圖、王定村世系圖、晁家寨世系圖、清豐世系圖、六塔集前街世系圖、南街世系圖、西街世系圖、東街世系圖、東街遷西南莊世系圖、開州晁家寨世系圖、菏澤八寨世系圖、亳州晁廟世系圖、李固莊世系圖、單家寨世系圖、小寨世系圖、武藝寨世系圖、清豐陽邵村灘上村世系圖。根據《晁氏宗譜》記載,中眷菏澤世系的人名是:一世迥、二世宗愨、三世仲熙、四世端彥、五世說之、六世公壽、七世子溫、八世百源、九世敬先、十世光祖、十一世可行、十二世寬、十三世汴、十四世讓、十五世玘、十六世擎、十七世爽、十八世榮、十九世鶴齡、二十世賀、二十一世海宗、二十二世楷、二十三世鼎元、二十四世芳、二十五世曰兆、二十六世萼、二十七世登臨、二十八世景夔、二十九世貽修、三十世秀嶺、三十一世鍾書、三十二世岳俊。
河南清豐是晁氏三眷的發源地,可惜是世系記載不全,根據《晁氏宗譜》記載,中眷清豐世系的人名是:一世迥、二世宗愨、三世仲熙、四世端弼、五世順之、……十六世壽官、十七世大林、十八世三重、十九世賀、二十世及第、二十一世宏降、二十二世季龍、二十三世彪、二十四世經、二十五世培文、二十六世功立、二十七世元吉、二十八世肯堂、二十九世良貴、三十世克勤、三十一世新一、三十二世燿先。
江西省臨川、貴溪是晁氏遷徙江南人口較多的地區,有東眷也有中眷,以中眷居多,中眷臨川世系的人名是:一世迥、二世宗愨、三世中熙、四世端彥、五世詠之、六世公邁、七世子京、八世百齡、九世世德、十世大中、十一世令聞、十二世文郁、十三世元禮、十四世有本、十五世德崇、十六世必雅、十七世大祖、十八世原祿、十九世時恭、二十世維賢、二十一世森生、二十二世道焜、二十三世升、二十四世可麟、二十五世文瀾、二十六世蕃宗、二十七世承祖、二十八世翼魁、二十九世貽展、三十世秀譜。
三、西眷簡述
西眷第一世祖晁遘,官尚書駕部員外郎,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妻張氏,封壽安縣太君。子四:宗曜、宗恪、宗願、宗懿,女一人,嫁進士桑況。《曾鞏集》卷四十五《壽安縣太君張氏墓志銘》記載:“夫人姓張氏,濟州巨野人,嫁為同郡尚書駕部員外郎、吏部尚書、贈開府儀同三司晁公諱遘之夫人,而為贈太傅諱佺之子婦。有子男四人,曰宗曜,進士;曰宗恪,光祿少卿;曰宗願,真州軍事推官;曰宗懿,尚書司門員外郎。女一人,嫁進士桑況。夫人初封清河縣君,累封清河、壽安縣太君,年八十有七,卒於熙寧二年十一月某甲子,葬於某年之某月某甲子。其墓在開封府祥符縣旌孝鄉,合儀同之兆。卒時子宗曜、宗願皆以死,既而光祿居喪,以疾亦死,而諸孫男女凡三十人,男已多仕,女已多嫁矣。”為張夫人作“墓志銘”者是其孫女婿曾鞏。
西眷晁宗恪,字世德,生於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以伯父晁迥恩補將作監簿。後遷升光祿少卿,歷監單州應天府酒稅,知蘇州之常熟,婺州之蘭溪縣事,通判安州、杭州。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至嘉佑七年(1062年)知通州,任滿改知虔州,提點廣南路刑獄公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至神宗六年(1073年)知信州,改知泉州,卒於任所,享年63歲,曾鞏所撰《光祿少卿晁公墓志銘》云:“公為人樂易慈恕,寡言笑,人不見其喜怒,遇事果於有為,人亦罕能極者。其為常熟,修學校,理溝防,人賴其利。為蘭溪,繩奷字(濟)窮,境內和洽。通判安州,州政待公而決。通判杭州,州將矜已自肆,上下莫能變,公徐與之論可否,語平而氣和,將畏且從也。由是,上下倚公以治,至今杭人稱之。……其為通判,如廣南、為信州,泉州、如虔州,所至人皆安公之政,而去常思之。……蓋公之行已居官而見於事者如此,而其大抵則於仁厚最隆也”。
晁宗恪夫人閭丘氏,生有子二人,女六人。子二人,曰仲景,海州司理參軍;曰仲孺,試將作監主簿。孫男三人,曰端復、曰端儼,皆太廟齋郎,三曰某未考不詳。西眷五世載之,字伯宇,行十,登進士第。官封丘丞。載之為晁仲儒孫,晁端儼之子。西眷載之後裔,十三世淵遷至主事府,二十世中翰遷至西和府。西眷二十四世步青,字凌雲,號竹庵,滑縣增廣生。步青為嘉慶八年(1803年)晁氏三眷聯修宗譜時,做了很多工作。步青卒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享年六十七歲。
西眷主要居住在河南省封丘、嵩縣、滑縣、黽池。在滑縣主要居住在北召集、大吳村、小寨村。根據《晁氏宗譜》記載,西眷只有滑縣世系圖一份。西眷滑縣世系的人名是:一世遘、二世宗恪、三世仲景、四世端復、五世載之、六世公達、七世子克、八世百源、九世世濟、十世美中、十一世令德、十二世琛、十三世淵、十四世遠、十五世承、十六世達、十七世淨、十八世衍 、十九世廷安、二十世中貴、二十一世文進、二十三世遵聖、二十四世復泰、二十五世承湯、二十六世服官、二十七世尚志、二十八世金印、二十九世中喜、三十世縛柱、三十一世成德、三十二世開泰。
第三節 晁氏家族散居全國各地
《晁氏宗譜》記載了晁氏分居全國各地及其支族始祖或名人的情況,按原文先寫的是地名,後寫的是人名或眷別(並加括弧)。具體內容是:穎川(錯)、遼東襄平(崇清)、南陽西鄂(艮正)、濟州巨野、清豐、彭門(佺)、開封祥符昭德坊(中眷)、巨野(東眷)、任城(西眷)、金鄉(東眷補之)、鉛山(東眷謙之)、輝州(補之後彰林、德聚)、濟州平州鄆城(望)、嘉祥(源英光先中眷世章)、巢(邦憲)、崇明(通海)、六安(三錫)曹(慶余)、赤城(剛正)、番禺(世臣)、濟寧(繼遠綱崇)、金鄉(雲奉汪)、太康(獻可)、商丘(四訓)、濮州(允榮允才)、歸德(宏道克亮克敬炆)、確山(克盛)、汝寧(靜源)、汶上(愷)、撫州臨川(中眷子誰、東眷鼎之)、景陵(大瓚)、開封(原祥)、南昌(原朋)、貴溪(旭光興元諸子)、崇寧(紳遠、遠)、金溪(公詩)、封邱(西眷載之後淵)、滑(中翰)。
晁氏家族主要居住在河南、山東、皖北、蘇北、江西撫州等地。但由於官職升遷、正常遷徙 、戰亂避災等原因,散居全國各地。據嘉慶八年(1803年),三眷聯修的《晁氏宗譜》記載:“宋室南渡,中原喪亂,三眷之族或南或北流離播遷,迄今六百餘年。子孫遷徙所在而有故,在河南則有祥符、澠池、嵩、臨頴、鄢陵、濬、滑、登封、許州、長葛、輝、新鄭、鄧州、陳州、密及南陽府之晁。在山東則有巨野、曹、定陶、鄒平、東陽、肥城、東平州、汶上、其河及曹州府之晁。在直隸(今河北)則有開州、清豐、南樂、慶都、南宮、文安、高陽、清苑之晁。在江西則有金溪、東鄉、鉛山之晁。在江南(今江蘇、安徽)則有上元、高郵、宿遷、徐州、滁州之晁。在四川則有廬州、榮、馬湖、宜賓及黎州、安撫司之晁。在山西則有夏、洪洞、高平之晁。在陝西則有三原、朝邑之晁。”
宗譜雖然提到各地的晁氏之族,但是有地方還未列入宗譜世系,無從查考。《晁氏宗譜》提到:“譜諜闕失。道里隔絕,莫能知其所自徙其確然。可考者,山東鄆城、嘉祥、濟寧、金鄉,江西之臨川、貴溪,四川之崇寧,廣東之番禺及吾六安崇明而已(應含河南清豐、滑縣、商邱)。然其中間閒有他徙者,數傳而後輒復不得其世次。蓋道遠則往來絕,故老盡則傳聞歇,故自一本而為路人,可不懼乎。”譜中所提及到的,有遷徙數傳而不得其世次的;有的居住遙遠往來斷絕,雖老死而不得信息;雖是同宗視為路人,真是大水淹著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所以尋根問祖,追宗慎遠,研究家族資料,查清世次淵源,整理宗族譜牒,是一件急待搶救和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倫理工作。
……

索取、聯繫方法

如需索取、聯繫 請來信至安徽省六安市健康路2號六安市工商局 池敏轉晁智生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